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探讨

2022-11-23 03:17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作物

张 剑

(山西省忻州市气象局,山西 忻州 03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影响农作物生产因素比较多,其中气象状况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为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应当充分了解气象情况,可使用地面气象观测手段来掌握当地一段时间内的气象情况,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免损伤农作物,使之能够健康成长。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有着重要作用,需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有效监测农作物生产的气象变化,作出科学应对,从而实现农作物生产效益最大化,提高农作物生产水平。

1.地面气象观测的相关内容

1.1 地面气象观测的概念

地面气象观测是使用最早的气象观测方式,指的是在地面观测平台上,用肉眼或是气象仪器,来对气象进行观测,掌握天气现象的各项要素。在以往科学不发达,没有研发出气象仪器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眼睛以及感觉来进行判断。人们的眼睛能够对风、云进行观察,自身可以感觉到冷、热,但这种人力观测方式在准确性上难以保证。来后,气象仪器被研制出来,欧洲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之间,利用气象仪器构成了气象观测网,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通信网络的发展,又给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对气象观测要求的提升,对气象仪器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需要将气象观测结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对比、分析,需要选择适宜的气象站位置,确定合适的观测时间,选用科学的观测方法,并做好完整、准确的观测结果记录。因此,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了统一标准,旨在规范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使之更加标准。

1.2 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

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指的是通过地面气象观测,来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作出干旱、洪涝,或是低温、霜冻等气象预报,从长期、中期和短期来进行天气预报,监测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以便于农民做好相应的准备,预防气象灾害,降低对农作物的影响;二是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给防灾、减灾的农业气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天气预测,能够得到某一时间段内未来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数据来作出农业灾害决策,以便于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降低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损失;三是地面气象观测要做好农业气象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的作用,获取详细的地面农业气象信息数据,并基于此来给农作物的各项情况提供依据,如农作物的长势信息、农作物的天气条件信息等,以便于农业部门正确分析气象的好处和坏处,实施科学气象灾害预防措施;四是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来预报农作物的生长,预估农作物产量,为相关部门作出合理农业部署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服务于农业经济。

1.3 农业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

农业地面气象观测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做到平行观测。指的是在进行农业地面气象观测的时候,操作人员要遵循平行观测原则,不仅要观测农作物的长势,了解其发育实况,还应当同步监测农作物所处的生长环境,并得出准确的监测数据,保证数据对比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在农业地面气象观测的时候,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来处理,要合理选择气象观测点,应当代表一种农业气象类型,这有利于获取更多有关农业气象的观测数据,推出某一类农业气象类型的情况;三是所开展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应当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所观测地段、项目要具有稳定性,使用科学的观测仪器,遵守相关的观测标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具有可行性,保障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2.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1 霜冻灾害

霜冻灾害对农作物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农作物对温度需求有所不同。霜冻灾害常出现于我国北方地区,其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在春季和秋季的时候,北方地区在寒潮影响下,温度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白日和黑夜的温差比较大,这就导致农作物无法发芽,影响了农作物的发育。霜冻这类气象灾害带有一定的地域性,会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于导致农作物大量死亡,只能于后期重新补种,这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也会错过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时间,不利于保障农作物的质量。

2.2 风暴灾害

风暴灾害主要指的是龙卷风、雷暴、雷雨和冰雹等天气。产生风暴灾害的原因在于气候环境存在不稳定性,出现了极端的强对流,在热力和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风暴灾害。风暴灾害的特点在于并不会大面积出现,具有突发性,而且在破坏程度上比较大,拥有明显的地域性。风暴灾害对于农作物的茎干、叶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影响农作物的果实,在经过风暴灾害的摧残之后,农作物很难恢复原状,不利于保障农作物的质量,也会削弱农作物的产量。

2.3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损伤,其常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多在于夏季,夏季如若遇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的情况,便很容易致使农田中水量大幅增加,严重超出允许水量范围,这会导致农作物根系部位腐烂,影响农作物的正常发育,威胁到农作物的产量。而且长时间的强降雨,还会致使江河水位上升,河道崩溃,这不仅损伤了农作物,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与此同时,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在一些镉成矿带区域,在洪水的冲刷下,土壤中的镉元素会被冲刷至生产富集区,这会对农作物土壤造成严重危害。

2.4 干旱灾害

引发干旱灾害的原因在于降水量较少,而蒸发量变多,这就导致水分转换出现问题,地面缺少水分,产生干裂现象。就目前而言,我国干旱灾害多位于内陆偏北方的位置,如甘肃地区,常年降水量只有四百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一千五百毫米,这就导致甘肃地区的农作物生长被严重限制,缺乏水分,农作物很容易干枯死亡。

2.5 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地质、地貌问题引发,在一些陡峻地形区域,会有水流汇集,一旦降水量增多便会引发泥石流灾害,地表岩石松散,给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如若在山体下方种植农作物,一旦出现泥石流,便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死亡,损伤其根茎,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科学的气象观测,能够有效防范气象灾害,做好预防工作。利用现代化气象仪器设备,能够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进行预测,并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作出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对农作物进行保护,以避免其受到气象灾害破坏和影响,降低农作物的受损程度,从而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二是可根据地面气象观测的实际情况,来为农作物创造其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比如说,如若监测到某一时间段的天气较为干燥,雨水量较少,则可以通过人工降水的方式来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小范围内改变天气环境,如阻止冰雹天气的发生,以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温室技术来种植农作物,为农作物创造更有利于其生长的温度环境。

4.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

4.1 强化防范意识,设立科学的防御机制

为有效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应当强化相关人员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要使之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气象灾害预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需加大气象灾害防范宣传教育力度,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来把控农业气象灾害,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作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立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并将其全面覆盖到各个区域,以便于实时把控气象灾害的情况,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使气象预报更加精准,以便于农民获得准确的气象信息,作出合理的灾害防范措施。农业种植人员应当明确农作物生长的特性,了解不同气象灾害的发生原理、特点,然后基于此来实施科学技术加以防范和应对,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气象环境。比如说,为了避免农作物受到霜冻灾害的影响,可以通过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来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在灾害发生前先对农作物进行防霜处理,增加温度,避免其因为低温而出现死亡;在处理干旱、洪涝这类气象灾害的时候,则可以根据所种植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来改变种植区域的环境,采用非工程性的农业技术,来实施有效的灾害防御工作。

4.2 建立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为充分发挥地面气象观测的作用,防范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作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应当建立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在乡镇中要选择适宜的位置,建立自动气象站,将监测得到的气象数据信息,全部传递到区县级的气象站,以便于相关人员能够掌握每一个区域的气象状况,实时监测天气的变化,对于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进行追踪监测,以便于为农业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地扩大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渠道。除了使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还需要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来发布气象灾害的相关信息,让气象预警传达至每一个地区人员,以此来实施全方位的农业气象服务,满足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气象防范需求。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指的是农业气象服务单位,应当和其他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如和水利单位、农业经济单位、林业单位等开展合作,强化彼此之间的沟通,以便于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情况,如天情、水情、灾情等。应当不断地开发农业资源,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充分掌握农业发展当前的实际情况,需根据农作物生产的实际需求,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构建信息共享体系,能够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和其他行业的有效配合,有利于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综合效益。

三是要不断地研发和推广地面气象观测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以提高农业气象科技水平。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有效的气象灾害防范措施,可选择适宜的研究课题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全面了解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并利用农业科技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的精确性。

4.3 设立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应当设立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障机制。一方面,要通过气象灾害保障机制来降低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加大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防范意识,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农民损失;另一方面,在爆发农田灾害之后,还要细化气象灾害防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便于真正发挥气象预防工作的作用,给农民提供合理的预防建议和指导,使之能够有效应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地面气象观测技术的作用,重视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要使用先进的气象仪器,来获取精确的气象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追踪监测气象灾害,并将气象预警传达给每一个人员,使之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农作物受到气象灾害的严重影响,降低农作物种植损失。需强化相关人员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设立科学的气象灾害保障机制,实现气象数据信息的共享,以此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水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措施,从而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气象树
《中国农业气象》征订启事
中国气象“风云”
大国气象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趣味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