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联一
20世纪70年代的苏州书法界,恩师祝嘉(1899—1995)的大名无人不知。众人眼中的祝嘉老师著作等身,上课时声音洪亮,讲一口难以听懂的海南官话,对书法界的弊端敢于批评不留情面,学生求学、求书法作品从不会遭拒且分文不收,品格高尚。除了这些,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祝老师那双清澈坦荡的眼睛,这是人格修养由内而外到了一定境界才有的眼神,唯有其爱写的“无欲则刚”四字,或可反映他精神世界的一二。祝老师晚岁得外孙,门人弟子们都难忘他看小外孙时非常动人的一脸慈祥和无比仁爱的眼神。老师家客厅靠南窗摆放的那只大方桌,每个周日上午总有几拨围在桌边学习书法的小孩子,祝老师为他们上书法课时的神态与看他小外孙时也是一样的。
20世纪70年代,我初中毕业进工厂当学徒,去向祝先生学书法时比那些小孩年龄要大些,会选在周日上午小孩们课后的午饭前空当去上课,一则时间宽裕可以深入学习,还有就是在这相对放松的时间祝老师时常会从书房里捧出他珍藏的各种好碑帖拓本、书画真迹等让稍大些的学生观赏。因此我有机会一饱眼福。那张曾围坐过无数学子和访客的大方桌,常年搁置着一方黝黑敦厚的“永寿三年作”铭文砖砚,铭文特有的朴拙气息,常常吸引我的目光乃至动手把玩。记得我看到砚池布满细密交错的刻画纹时,显出一脸不解的样子,祝老师告诉我刻画纹是为了磨墨时快速出墨,待刻画纹用久磨平了就再刻。祝老师对文房用具并不刻意讲究,但当创作时一定下功夫磨墨,那段时间精品迭出。后来求字的人多了,时间实在不够用,也见过祝老师往砚池里倒了墨汁直接使用。
祝老师主张临书要全面,读帖更要丰富,因而祝老师青年时即致力收藏各种碑帖拓片,一生所蓄宏富且质量极高。第一次有幸见到珍贵的明拓本是祝老师收藏的《衡方碑》,那本明拓《衡方碑》黝黑的墨色精光内敛,微泛着幽蓝光泽,字口生辣、犀利,唯有老拓本才会散发的那种精神气息熠熠生辉,给我强烈震撼,直到如今记忆犹新。还有极难得的郑道昭云峰刻石全套拓片、目不暇接的汉魏碑帖拓本和数量巨大的魏墓志、北朝造像拓片,乃至祝老师在南京时宁可挨饿也要花一担米的代价才换到的《石鼓文》拓片等。这种眼福在当时绝对难得。缘自祝老师好人吉相,这些拓片竟然躲过十年浩劫中抄家“破四旧”的劫难,是苏州老辈先生中家藏资料保存最完好的。受其影响,我从此迷上了碑帖拓片,乐在其中获益匪浅,祝老师实在是“润物细无声”。当时苏州古旧书店这方面的资料异常丰富且价格不高,比柜台高不出多少的我有空就泡在那里,一看就是半天。与当时书店里极有教养和版本知识的老先生相处熟了,他们给予我很多购藏和翻阅的方便。书箧中藏有祝先生题签的《魏郑文公上碑》拓本即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苏州古旧书店购得。听祝老师介绍,云峰诸刻中《郑文公下碑》易得,《郑文公上碑》却一纸难求,上碑的字体稍小于下碑,但精整过于下碑,椎拓不易,非常珍贵。我购藏的旧拓《汉校官碑》缺了碑额的前三字,祝老师见后欣然题签,并亲手在自己的藏本上双勾了缺字贴好补齐了。题签的小行楷顿挫生姿,八面出锋且犀利老辣,寥寥数字却神满气足。仅有一次,上课时感到他有些不开心,再三追问,才知道上课时遗失了一本拿出观赏的原打汉印印谱,但祝老师很快将这事翻篇,继续给学生欣赏资料,一直持续了很久。
悬臂和全身力到的方法是祝老师极为强调的书法基本功,其作示范时纸笔摩擦声可清晰入耳,亲见其悬腕写蝇头小楷,笔力强健,神采奕奕,气场的强大如今放眼难找。虽笔画细若游丝,但中锋行笔,使我顿时领悟了“锥画沙”笔法。当时我有迫切求得祝老师墨宝的愿望,但作为学生难以开口,因而效仿祝老师说过的求印于汪星伯先生的故事,上课时带去家里旧藏的好宣纸交给他,等下周还课,即得到祝老师两张书法精品。汪星伯先生是苏州耆宿,书、画、印、诗皆擅,素为祝老师敬重,两人在书法和碑帖方面常互通来往。祝老师题赠给汪星伯师的《灵庙碑阴》拓本,因为椎拓不易很难得,也是两位老师极为推崇的北朝书法之一。祝老师临写的《瘗鹤铭》,用笔浑厚华滋,气韵悠长深远,体势奔放洒脱尽得南帖精神。篆书包世臣论书诗:“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落款行书:“包世臣自题执笔图诗,祝嘉。”笔走中锋,线条圆润,万毫齐力,端庄刚健又富含流丽之美。这是祝老师一直提倡的要多临写篆隶,篆书创作用大篆笔法取其笔力和变化之长,赋小篆形体得其容易识读的书学理念。1992年接师姐祝雅电话,说祝老师在为学生们书写留作纪念的作品,有我的一张。先生94岁的高龄,精力不比以前,书写时虽有她帮着拉纸但行列还是不易写直了。作品是祝老师自撰的七绝条幅:“四壁图书陋室馨,胸罗万卷对英灵。壮心未遂流年去,盛暑祁寒手不停。”落款两行:“无题一首。联一仁弟惠存。壬申冬,九四叟祝嘉。”诗作直抒胸臆,是他朴素而非凡的人生写照。细品可见其对篆籀文、汉魏书、章草等书法精粹的吸纳融合,恰似蜂蝶采蜜,历经万紫千红才得以酿出点滴甘露。诗意纯真,格调阔达,书法表达老辣浑莽,直通化境,无可比肩。
练字不读书是祝先生最反对的。1982年金陵书画社出版祝先生的《书学论集》,在题赠我的扉页上祝老写道:“此中‘悬臂论’是我对书法执笔的主张,是最重要的一篇。‘书法源流’是书法的简史。‘郑道昭及其云峰石刻’花的时间最多。都望加意看看。联一同学属题,祝嘉。”这是祝老师一贯奉行的言传身教,是对我的鞭策,也是对书法同学的期望。祝先生的嘱咐我一直记着,奈何资质有限且努力不够,虽有负老师,但祝老师耿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我影响至深,不断激励着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