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龙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畜牧兽医站,青海西宁 811600)
养猪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类型,近年来,我国养猪业朝着规模化与产业化方向发展,虽然能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但在规模化养殖过程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污染情况,无法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实际要求。生态养殖是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内,通过应用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可实现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不受到污染,亦可提高养殖效益。因此,我国生猪养殖户还要对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饲料的选择是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内容,应用绿色、无公害物质的饲料原料进行生猪日粮配制,能从源头上规避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过给予生猪高纤维低蛋白的日粮,能显著降低生猪总氮排泄量及粪污pH。此外,高能饲料可有效缩短生猪的育肥天数,降低每千克体重增加时所消耗的饲料成本,对猪肉生产净效益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因此,在进行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要合理配制日粮,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有害物质排放量,这也是实现生态养殖的重要前提。
在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工作中,摄入抗生素类药物与金属元素可显著降低生猪患病率,对提升养殖效益也有积极意义。但部分未被生猪吸收的抗生素类药物与金属元素还会随着粪便直接排到生态环境中,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情况。在生猪养殖阶段,通过降低饲料中无机微量元素添加的方式,能显著降低生猪微量元素的排放量,大量研究表明饲料中包含的微生物或微量矿物元素过多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用一些绿色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在维持生猪正常生长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1]。
如果没有做好饲料储存管理工作,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等情况发生。此外,质量过低的饲料经生猪代谢后,还会残留在猪肉中,导致猪肉品质降低,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养殖人员还要做好饲料贮藏管理工作,确保饲料贮藏环境的干燥、卫生,保障饲料在贮藏过程中不发生霉变、变质。此外,在进行饲料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物料残留问题也会导致饲料产品交叉污染的发生。养殖人员要做好饲料生产与运输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饲料质量安全。对一些已经发生污染的饲料,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或生物转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保障饲料食用安全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避免饲料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生猪养殖效益。
在进行规模化生猪生态养殖过程中,需要将畜舍中的温度、湿度及有害气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生猪养殖质量与养殖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养殖场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每日进行猪圈及活动场所的清洗与消毒工作,对进场车辆与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进行消毒处理,从源头上降低各种疫病的发生概率[2]。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有条件的养殖人员还可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猪舍内的各项指标,帮助养殖人员进行生猪健康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管理及疾病风险,妥善处理突发情况,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在生猪规模化饲养过程中,因为猪场饲养密度比较大,基本的生理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对生猪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规模化生猪养殖中,还需将传统的全封闭猪舍改造为半封闭猪舍,为生猪日常活动提供充足的区域。这样也能让猪定时锻炼并接受阳光照射,从而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半封闭式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较传统封闭式猪舍,猪的体重、育成率及日增重均显著增加。在北方一些寒冷地区建设养殖场,可建设阳光猪舍,充分利用光能来满足猪生长温度,降低加热设备对生猪养殖造成的影响,促进整体养殖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进行猪舍改建过程中,虽然会耗费一定的资金,但生猪养殖效益可增加15%左右,对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也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提高。林下养殖作为一种生态生猪养殖技术,在该养殖方法下养殖的猪肉,有皮下脂肪少、味道香甜鲜美的特点,该类猪肉的市场价格也在普通猪肉的2 倍以上。因此,养殖人员还可结合自身区域生态特点,选择一些远离生产生活区及无污染的自然树林中进行生猪养殖,为林业养殖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林下放养过程中,猪群会广泛接触到外界环境,患病概率也会提高。在林下养殖技术应用过程中,需做好各种疫病防治工作,生猪患病后还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避免抗生素对猪肉品质造成的影响,保障林下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在生态放养模式中,主要是将河滩、荒地及荒山作为重要的养殖场所,让外界环境作为猪的活动场所。此外,猪粪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也能进一步增加该区域的土壤肥力,给区域内林木生长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在生态放养模式中,因为猪只经常在荒山野林中进行自由活动,其肉质鲜美,经济效益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3]。但在生态放养模式中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破坏,因此,要合理划分放牧区域,必要情况下也可投喂一些鲜草或农副产品的残渣,尽可能降低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污染也是产生生态污染的重要途径,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污。通过粪污综合处理技术能实现对各种能源地再生与利用,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生物发酵床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床或无害化处理池等诸多设备,将规模化生产阶段所产生的粪尿、污水与病死猪进行处理,在其完全腐熟后转变为有机肥,良好地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生物发酵床技术应用过程中,仔猪平均日增重及平均采食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能显著提升猪肉品质,进一步提高猪肉质量。相关研究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饲养模式相比,发酵床饲养每头猪的增重毛利增加150 元左右,饲养开支节省5.5%左右,因此,值得在现有养殖领域中推广使用[4]。
虽然生物发酵床在应用过程中有诸多优势,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发酵垫料不足及发酵床温度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规模化养猪场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情况,选择价格低、发酵效果好的垫料,还可通过降低饲养密以及强化通风换气等方式进行发酵床床面湿度的有效控制,有效控制猪只患病,充分发挥生物发酵床的应用价值。
在猪只排泄物中还包含有大量有机物,因此,还可采用沼气工程技术,将其转变为成为生产能源原料。一方面,可以降解猪排泄物中有害微生物及病原菌,另一方面,还能实现粪便的循环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在应用沼气工程技术处理生猪粪便时,年处理粪便达到1.68 万t,对生猪养殖中的粪便污染物也可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此外,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如果遇到猪粪数量不足的情况时,还可应用农作物副产品作为发酵原料,提高沼气池利用率,这也是实现规模化生猪生态养殖的重要途径[5]。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饲粮配方,优化饲养管理及养殖环境,合理处置粪污等废弃物,可对生猪生产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这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养猪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还要积极应用规模化生猪养殖手段,优化饲养管理工作,做好粪污的综合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养殖效益,对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