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
——以“小花饼干店”游戏为例

2022-11-23 01:09:59杨紫语
好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存钱罐钱币饼干

文 杨紫语

文 杨紫语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角色区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游戏之一。在材料投放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

一、依据需要,提供材料

小班幼儿处于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认识活动主要依靠行动。一次,幼儿在吃饼干时,突发奇想,打算在角色区开设“小花饼干店”。为此,教师在货架上摆满了“娃娃家”原有的仿真饼干。刚开始时,幼儿对新鲜的材料、场景充满好奇,抢着到饼干店买东西,不停地摆弄着材料,“小花饼干店”一度门庭若市。但是,随着幼儿逐渐熟悉“饼干店”,他们对摆弄仿真材料渐渐失去了兴趣,仿真饼干已无法满足其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又有了新的需要。有的幼儿指出,点心店应该用夹子夹饼干。为此,教师利用家长资源,增添了夹子、餐盘,又收集到家里空的饼干盒、饼干包装袋,制作了角色挂牌、价目表、收银机等。教师不断提供新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依据兴趣,收集材料

随着角色区活动的开展,幼儿初步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一天,秋玄在美术区做了几块精致的“小饼干”拿到“小花饼干店”。厨师宣宣受到启发,从美术区拿来几罐超轻黏土,开始制作“手工饼干”。幼儿使用美工区材料制作点心,再拿到“小花饼干店”售卖,自发地串联每个区域。一时间,一场“DIY 饼干风”席卷而来。受此启发,教师、家长又收集了超轻黏土、硬纸板等材料供幼儿加工饼干。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逐渐放在亲手制作的手工饼干。既独具个性,又非常有趣。

三、依据问题,调整材料

问题1:没有“现金”怎么办?

一次,“顾客”用角色卡往收银机上一刷,模拟“刷卡”支付。还有一次,“顾客”声称自己未带现金,“店主”拿出一块纸片说:“扫二维码支付。”教师惊喜地发现,幼儿已经能够迁移生活经验开展游戏。教师还与幼儿讨论:遇到没有现金的情况,除了可以刷卡、扫码付钱,还可以怎样做?幼儿认为,可以从家里带,可以自己画……商讨结果是:用自制钱币交易,1 元2元是圆形的,5 元是长方形的,所有自制钱币都被放在教室里的简易“存钱罐(月饼盒)”中。这样一来,费用可以从“存钱罐”里取。幼儿还自主制定规则,每天游戏结束后,从“存钱罐”取的钱必须被全部放回“存钱罐”。可见,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收规意识,能够遵守基本规则。

问题2:不会“用钱”怎么办?

“存钱罐”解决了“小花饼干店”买卖的一个难题,幼儿对支付“现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之而来产生了新的问题。有一天,志豪买了一块夹心饼干,“店主”说3元,志豪付了2 张2 元,“店主”接过“钱”又找给志豪5 元。显然,幼儿虽然知道了买卖的基本关系,但是不太熟悉价值意义。发现这一问题后,教师意识到,小班幼儿难以理解钱币的大小和数量关系。为此,教师重新寻找适合小班幼儿的“钱币”。教师将纸币调整为雪花片,用“以物代物”的方式,推进“小花饼干店”游戏。

教师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需要、兴趣以及产生的问题,对“小花饼干店”材料多次调整、投放,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数学运算等能力。

猜你喜欢
存钱罐钱币饼干
自制存钱罐
钱币翻倍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儿童绘本(2020年3期)2020-03-23 09:36:48
我的存钱罐
组合钱币
存钱罐
启蒙(3-7岁)(2018年10期)2018-02-11 15:17:37
黄人存钱罐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中国钱币(2016年6期)2016-06-15 20:29:57
饼干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