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琐言

2022-11-23 00:23张铁华
华夏文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墨习字墨汁

□张铁华

如今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生存压力大。既然有压力,总得想办法排遣,练习书法就是一种便捷、老少皆宜的选择。人们通过习字收摄身心,缓解压力,同时还可以获得审美愉悦,一举数得,岂非人生乐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人写字一般都研墨书写。如今各种墨汁很容易买到,因为便利,人们自然倾向于用墨汁而非研墨。就习字的效用而言,弃砚而用墨汁,实在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用墨汁虽然便捷,但最难克服的是墨汁容易普遍出现胶重的问题,书写容易滞笔,不够流畅。一旦滞笔,不仅会影响书写的速度,也会影响书写者的情绪。假若兑水减弱墨汁胶性,又会出现洇纸的问题,色度也会受到影响。除了胶性问题,墨汁墨色的视觉效果也是远不及研墨效果来得好,缺乏层次,漆黑一片,是谓死墨。因此,即便为追求书写效果计,也应研墨。

研墨这个看似“麻烦”的过程,本身却有着值得细细体会的妙境。欲习书法,不妨从练习研墨开始,借此专注头脑,收摄身心。程子云:“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即此是学。”写字时甚敬,能主一无适,便可收其放心,研墨亦有此效。既收其放心,又须闲适其心,不为外物所扰。较之古人,现代人不知忙碌了多少倍。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愈加需要给灵魂一个安顿之处,一个得以片刻休憩的所在,研墨习书不失为娱心的良法。王阳明有言:“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欲学书法,不妨从练习研墨开始。在砚堂注入少许水,从容不迫地慢慢研磨,随着手腕地旋转,砚堂墨汁慢慢变浓、变黑,墨香随之弥漫开来,沁人心脾。墨研浓了,心也变静了,“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礼记·大学》),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砚、墨本身兼具赏玩价值,日日摩挲,虽有笔耕之累,也能自得其乐,不觉其苦了。

欲研墨,先得有一方合适的砚台。对于初用砚者而言,规则素砚最便于使用,符合两个要求即可:一是砚堂足够宽大,便于研磨;二是砚石下墨速度有保证,不至于研了半天研不黑。每种砚石开锋所需的油石数目不一,又和所用的墨锭种类有关,如同驾车一般,起先需要磨合,熟悉彼此的习性。因此,只要多加尝试,很快就会了解各种砚、墨的特性,善加利用,自然可以使书写的过程更加愉快。

文房用具之笔墨纸,皆为易耗品,惟有砚台,可以伴人终生,传之后世。砚的形制、砚石的品种会直接影响到用砚人的情绪。因此,砚型、砚石的选择不可不慎,这又和个人的偏好有关。观习书者所用之砚,可窥用砚人之情怀、修养、志趣。用砚多年,经常劝人研墨书写,偶尔也帮别人选砚,并且乐此不疲。己有所好,他人同之,总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既知砚之妙用,又须戒之在得。如今网络发达,信息通畅,物流极其方便,只要肯花钱,各种佳砚唾手可得。耽溺于此,难免为物所缚。诚如东坡所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习字、研墨本为修身养性,一旦留意于物,心境便不复安宁,便背离假习字以修身的初衷了。

砚被使用之后,很多人不注意及时清洗,下次注点水接着用,甚至暗自窃喜自己发现了制作宿墨的简便方法,其实只是一个“懒”字作祟而已。我曾送某人一砚,几年后发现砚内积墨如山,他说每次写字时倒点水用毛笔舔舔就可以用了,方便得很。暴殄天物如此,从此不再轻易赠砚与人。

习字须敬,研墨亦须敬,善始善终,洗砚亦须如此。凡事皆有乐境,研墨、洗砚看似麻烦,其中自有可乐之处。洗砚者,非仅洗砚也,乃洗人也,洗心也。

前人谈砚,又有养砚一说。马叙伦在《石屋余渖》中提到:“凡书不独须养神养力,亦须养笔养墨养砚。”养砚的目的,不惟在于实用和美观。使用既久,砚的状态,还是用砚者状态的投射。人们用砚、养砚的过程,其实也是人砚磨合、相互习惯的过程。从起初的不甚和谐,到逐渐地越用越好用,最后竞至于难以割舍。人在养砚的过程中,身心也得到了修养、安顿和陶冶,真可谓“非人养砚砚养人”。养砚者,即养人也,养心也。

我经常使用的是一方极其普通的八寸宋坑圆首端砚,得自西师读研期间。此砚下墨快,发墨亦可,已朝夕相随十数年,伴我从青年写到中年。青灯黄卷的夜晚,有此砚陪伴,内心便觉得踏实。如此看来,适合自己的砚并不需要是什么名贵砚。天无弃物,一砚有一砚之妙用。之所以对这方端砚有感情,主要还是因为使用既久,心生感情,以至于不可一日无此君。砚石上的包浆,铭记着过往的历历岁月!

猜你喜欢
研墨习字墨汁
习字让生活更美好
浅议小学生习字入体方法
王献之依缸习字
墨汁里的小学问
墨鱼喷的墨汁能吃吗
墨汁的故事
“练”而不“习”,事倍功半
毛笔和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