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春
大赛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高水平的科学教育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职前培养是科技教师培养的重要基础性环节。举办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科学教育师资培养的需求,加强职前科学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科学教育等相关专业师范生、理工科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提供展示科学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平台,不断提高我国科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努力打造德才兼备的未来科学教育师资队伍。
首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于2012年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来自全国23所师范院校的60名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其中有33名师范生参加小学科学组,27名师范生参加初中科学组。比赛包括教学设计、即席讲演和模拟授课与现场提问4个部分,分别按照不同比例计算纳入总成绩中。这是自2002年重庆师范大学首开科学教育专业走过完整10年之际开展的首次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因此,这次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历史性意义。
此后,这一赛事先后由太原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等学校承办。其中,第1—5届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从第6届开始,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从第8届开始,由大学、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科学教师教育专委会共同承办。在参赛对象方面,由原来的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本科、小学科学专科师范生,扩大到物理、化学、生物、小学教育(科学或理科方向)等师范类专业,以及有志从事科学教师职业的理工科专业大三或大四学生。经过近10年的发展,本项比赛活动参赛学校和选手逐年递增,2021年,第9届大赛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办,65所高校645名选手参加初赛,最后245名选手参加决赛,参赛学校及选手规模创历史新高。
大赛的参赛对象、内容与方式
大赛的参赛对象为全国高等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或理科方向)和有志从事科学教师职业的理工科专业大三或大四学生。大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2个组别,按照初赛和决赛2个阶段进行。
初赛包括科学教学技能展示和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参赛者需提交教学设计和对应的教学微课视频,以及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参赛者从最新版本的小学《科學》或者初中《科学》教材内容中任选1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设计中的部分内容开展微课教学,并制作成微课视频。参赛者应结合小学生或初中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根据科技综合实践类活动要求,设计适合于校内、校外使用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参赛选手提交的作品需要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决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2个组别,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包括即席讲演、在线模拟上课、现场评委提问3个环节。
·即席讲演:选手选择1个题目,准备5分钟,进行3分钟讲演。
·在线模拟授课:选手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在线模拟授课,授课内容必须与提交的教学设计主题一致。
·现场评委提问:选手授课完毕后,评委将针对选手的即席讲演和在线模拟授课进行提问。
大赛由来自全国高校的科技教育专家、一线中小学科学教师和教研员担任评委。经过初赛和线上决赛成绩综合评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创新奖。
大赛的成果与展望
大赛举办以来,为全国科学教育及相关专业的师范生搭建了展示科学课程教学和综合科技实践活动的专业技能的平台,充分展示了参赛选手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未来走上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岗位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些参赛选手在实验创新、教具改革、教学手段方面表现出特别的优秀科学教师潜质。当然也存在不足,一些选手在即席演讲方面,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缺乏科学教育理论素养,语言表达层次欠清晰;在模拟授课方面,对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缺乏精细度,探究深度不够,情境创设缺乏新意,重点难点不突出,总体上教学的创新性不足。
今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新标准颁布,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5 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要进一步扩大科学教育及相关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优化培养过程,创新科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水平。随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新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一定会肩负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加快职前科学教师培养创新改革力度。预计今后的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会越办越好,迈向新高度,涌现更多的未来优秀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