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的现状及现实路径
——以S市某中学为例

2022-11-22 13:52卜实余森乐S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普及中学生金融

卜实 余森乐(S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一、开展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的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财富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民希望通过金融理财、投资等方式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1]。近年来,“网络贷款”“套路贷”等金融诈骗现象层出不穷,学生落入“校园贷”“套路贷”等陷阱的报道时常出现。人们投资理财观念的转变及投资者年龄范围的扩大使得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的普及日益重要。

(一)中学阶段开展金融素养教育的现行政策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要求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提出“在基础教育中增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使金融知识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9年10月16号,教育部网站“建议提案办理”一栏刊发《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795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关于在中学阶段引入金融公共课程提高金融素养的建议”,教育部予以正式答复。

(二)金融素养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我国目前并未形成系统、完备的金融素养教育体系,除相关专业学生掌握较系统知识外,其他专业学生基本未受过财商课程教育,更未接受过专门的金融业务培训。并且,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金融机构主体缺乏责任意识,缺少积极性、主动性,金融知识普及内容粗糙应付[2]。因此,即使是本科甚至硕士阶段的学生也不完全具备系统的理财能力。

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要求社会各群体平等接受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进行财商知识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中学生自身积累了一定的零花钱、压岁钱等可支配资金,这要求其具备必要的财商意识以安全有效地管理各种可支配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显著低于成年人,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亟待提高。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系统性金融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应该成为衡量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因素[3],引导中学生了解金融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课题[4]。

二、S市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的体系建设现状

S市S区有设置相关选修或社团活动等涉及金融方面的知识,但整体而言并未系统地设置相关的金融课程或兴趣选修课,与此同时,学生们在校园中并无专业渠道和资源去了解学习金融知识。调查中高达66.92%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或亲友的经验获得金融知识。还有是通过互联网接触金融知识,比例为63.85%,报纸、杂志、节目等媒体次之,为54.87%。而通过学校教育、同学朋友间的讨论接触日常金融知识的占比分别为46.67%、23.33%。

在研究中小学生金融素养这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法,共回收390份问卷。以S市S区中学生为调查模板设计题目为《S市S区青少年金融素养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题收集所需的基本数据。

数据分析部分均由SPSS24.0完成。从参与调查问卷的参与者的性别分布来看,男生有194人,占样本的49.7%;女生有196人,占样本的50.3%。由此可见,本次调查男女生分布比例较均匀。从参与调查问卷的参与者的学段分布来看,初中生有368人,占比94.4%;高中生有22人,占样本的5.6%。从参与调查问卷的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来看,初二以下(不包括初二)的学生有131人,占样本的33.6%;初二至高一(不包括高一)的学生有237人,占样本的60.8%;高一及高一以上的学生为22人,占样本的5.6%(见表1,图1、2)。

表1 学生基本信息分布表

图1 学生性别分布

图2 学生年级分布

(二)实证分析

1.中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兴趣。由表2所示,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均值是6.31,考虑到该变量的赋值情况,1为最低,即完全不感兴趣,10为最高,即非常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金融知识比较感兴趣。该变量的标准差为2.385,可见不同学生对金融知识兴趣水平的差异分布较广。

表2 学生金融知识兴趣水平

据表3所示,当被问及“对哪方面金融知识感兴趣”,高达61.8%的学生对金融基础知识(如利率的计算等)感兴趣,其次为金融规划(即个人或家庭通过制定计划对财务资源进行管理方面知识),其比例为60.8%。另外,58.5%的学生对使用金融产品或服务时,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如防金融诈骗等)感兴趣。

表3 学生参与线上课程学习课数

使用独立T检验探讨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知识兴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表4,独立T检验的p值为0.013,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金融知识兴趣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不同性别的金融知识兴趣的独立 T 检验(N=390)

使用单因素ANOVA探讨不同年龄的学生在知识兴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表5,F值为3.360,对应的p值是0.036<0.050,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学生在95%的置信水平下金融知识兴趣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图3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加,学生对于金融知识兴趣水平呈现显著递减。

表5 ANOVA

图3 不同年龄金融知识兴趣均值图

2.中学生金融素养现状。从表6可以看出来,学生金融素养的均值是4.58,考虑到该变量的赋值情况,1为最低,即一点也不好;10为最高,即非常好,由此可见,学生金融素养一般。该变量的标准差为2.250,可见不同学生的金融素养存在差异。

表6 金融素养描述统计

3.周围环境对中学生金融兴趣和金融素养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来,学生家长职业分布较广泛,包含公务员及政府机关(8.97%)、事业单位(11.54%)、公司企业(58.21%)、金融机构(1.28%)、经商(13.59%)及自由企业(6.41%)。

图4 学生家长职业分布

当被问及“父母平时是否会谈及相关金融问题”,8.2%的家长从未讲过相关金融知识、62.3%的家长偶尔谈及,而有意识传授的家长分别占19.5%、10.0%(见表7)。

表7 父母谈及金融问题的相关频率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金融兴趣水平金融素养的影响。分别以第19题“您对金融知识的兴趣水平”、第23题“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作为因变量,以父母谈及金融问题的相关频率分组,结果汇总在表8。F检验对应的p值均为0.000,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父母谈及金融问题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金融兴趣水平、金融素养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图5、图6可以发现,父母提及金融知识频率越高,学生金融兴趣水平、金融素养越高。

表8 ANOVA

图5 金融兴趣知识水平的均值图

图6 金融素养的均值图

在调查学校环境对中学生金融兴趣和金融素养的影响时,针对“学校有无相关课程或社团活动等涉及金融方面的知识(如经济课程、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这一问题,如表9所示,49.2%的学生表示有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而50.8%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相关课程或活动。经常谈及相关金融知识的老师占比仅为18.2%。关于学校是否应该重视金融素养教育,高达57.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重视金融素养教育,其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占比分别为20.5%、36.7%。

表9 学校金融教育普及的相关情况

如表10所示,此部分使用独立T检验分析探讨学校有无金融相关教育对学生的金融兴趣水平金融素养的影响。可以看出来,金融兴趣和金融素养独立T检验对应的p值均为0.000<0.05,也就是说学校有无金融相关教育的学生在金融兴趣、金融素养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10 金融兴趣和金融素养的独立 T 检验

三、目前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中学生金融普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科学规划和具体实施

国家政策规划对于中学生金融普及教育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完善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还并未有真正有效的相关金融素养教育的文件出台,仅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1号)中明确指出,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提出,要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但缺乏真正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体系教育中的实质领导力和推动力(宋哲,2017)[5]。因此,将金融知识普及纳入中学生教育课堂更难以实施。中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体系建设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国家科学化、规范化的规划。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的教育体系结构。

(二)缺少正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实际质量和效用不高

各地区银行也举行各类周期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但这些宣传活动持续周期都较为短暂,普及教育效果并不佳。其他金融机构所进行的金融普及活动就更流于形式,有部分金融机构举办活动仅为完成短期任务,对于后续普及效果和评价并不关心。因此正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进校园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活动进行,此类活动也并不顾及学生需求和能力进行知识普及,而是将金融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普及效果可想而知并不理想。

(三)学校金融素养教育体系尚未建成,整体教育资源较稀缺

由于国家政策和教育部对于校园金融知识教育均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下达,导致即使有部分学校重视中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但因未有相关经验和先例参考,校园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并不能完全实现,只能邀请部分讲师或高校金融专业学生宣讲。但这样的金融知识教育都是短期的,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金融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有许多学校不仅自身不重视金融知识教育而且处于金融机构宣传盲区,其中学生就更难以在校园中接触金融知识。同时,金融知识教育资源的稀缺也导致金融知识难以走进校园。金融知识资源稀缺也间接表明金融知识教育市场并不开阔,社会对于金融知识的教育不重视导致没有此类的教育需求。

(四)升学压力与金融素养教育的矛盾

在我国以高考为核心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下,中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升学压力,校方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应试分数,导致大部分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考试科目上,而无暇顾及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以升学考试涉及的课程为主,普及金融素养教育会有一定困难。

四、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普及的途径探索

(一)精准定位金融知识需求,实施差异化普及教育

不同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普及形式和内容,在体现活动特色的同时帮助中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接受金融知识,避免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应录制不同难度的金融知识课程,帮助中学生由简入难地学习。针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知识普及的内容、形式上多加变换,突出侧重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有效分析课程吸收程度,注重教育多样化形式

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有效性应以中学生反馈、评测为评价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针对中学生课程学习的反馈意见做出形式、内容上的改变,制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课程评估机制,及时有效地对课程各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定期了解中学生学习掌握程度、金融知识认知情况、金融知识偏好、金融知识教育形式喜好等内容,开展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安排。

(三)认真对待金融素养教育,重视精细化活动安排

金融知识普及公益活动要求筹备者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充分考虑中学生的金融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需求,精心准备每一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课程,科学化、系统化地设置课程安排,统筹把控活动质量,认真对待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对课程资料严格审核,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及时调整活动中的突发情况,灵活安排进度。活动负责方应认真对待每一场活动,注重活动质量和效果,做到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

五、总结

(一)实现中学生金融素养教育持续化普及

目前,部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已初具规模,但系统性、持续性仍待提高。未来应将致力搭建桥梁,为学校与金融讲师搭建平台,建成完整的校园金融知识教育体系。同时,也应该推动“专业金融讲师和金融学专业学生同进课堂”的模式,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讲课能力,并安排其进入一线教学,从而扩大金融知识普及的辐射面,实现持续化。

(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金融化教育

不同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对金融知识的兴趣点亦不尽相同。未来我们将通过对校方开设金融课程的考评和个体学生的测试,根据学生应必备金融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和对金融不同领域的兴趣点,为其量身定制金融知识学习计划,配备相应的课程,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辅助活动,使其高效率掌握必备金融知识的同时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金融领域上有所建树,改变统一授课效率低下、枯燥乏味的尴尬,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普及中学生金融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