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分析

2022-11-22 02:31:38池伟文李翠玲田文龙
关键词:革兰氏耐药性病原菌

池伟文 李翠玲 田文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梅州 51470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院内危急重症病例收治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具有复杂、严重等特点,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弱,加之治疗期间气管切开、血管置管等侵入性操作较多,使得感染风险大幅增加[1-2]。同时,ICU患者早期多予以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防治,久之使得病原菌耐药性升高,并出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现象,进一步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甚至增加病死风险[3-4]。而处于ICU病区,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患者均可成为MDRO传播的潜在源头,故及时进行MDRO感染防控尤为重要。但各地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差异性,MDRO流行病学特征也存在一定变化,临床还需及时开展MDRO检测,以便于了解当前地区ICU病房MDRO感染分布类型及耐药情况,从而针对性开展临床治疗工作[5-6]。由于临床对于MDRO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仍尚未完全明确,还需针对其可能的诱发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进行分析,以构建良好预警模型,为临床MDRO感染防控管理提供参照。本研究旨在分析梅县地区ICU病区内MDRO感染现状,为临床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ICU收治的358例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7例,女161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7.82±5.31)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89±2.14)kg/m2。纳入标准:均为ICU住院患者;MDRO感染均经病原学诊断;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检测标本受污染;天然耐药菌株;MDRO定植未出现感染症状者。

1.2 方法

所有ICU患者均采集临床标本,包括痰液、尿液及血液标本等,获得标本后及时送检,所有标本均行涂片镜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等操作,并统计病原菌种类及株数。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分离菌株的菌种,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K-B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M100-S27标准进行判读,MDRO实验室诊断包括表型筛查、表型确认及基因确证。质控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同时,依据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MDRO感染组及非MDRO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一般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最终获取影响ICU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MDRO检出情况

358例ICU感染患者共检出MDRO感染142例,非MDRO感染216例,MDRO感染率为39.66%(142/358)。

2.2 MDRO分布情况

142例MDRO感染患者共检出223株MDRO,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高,为77.58%(173/223),革兰氏阳性菌占比为22.42%(50/223);革兰氏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4株(28.70%)、肺炎克雷伯菌53株(23.77%)、铜绿假单胞菌35株(15.70%)、鲍曼不动杆菌21株(9.42%);革兰氏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22.42%)。

2.3 MDRO标本来源

223株MDRO标本来源依次为痰液183株(82.06%)、中 段 尿22株(9.87%)、血 液18株(8.07%)。

2.4 主要MDRO耐药性分析

常见MDRO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均呈广泛耐药性。见表1。

表1 梅县地区重症监护病房主要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分析

2.5 影响ICU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4 d、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14 d、抗菌药物种类三联及以上为影响ICU患者MDRO感染高危因素(P<0.05)。见表2,表3。

表2 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n(%)]

表3 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MDRO是一种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性的病原菌,通常可对3类或3类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同时耐药,一旦感染后不仅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还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7-8]。而ICU为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场所,有各类病原菌聚集,在进行医疗操作时病原菌也会在环境或医疗器械接触中扩散,进一步增加传播风险[9-10]。临床若不及时进行MDRO防控则可能引起院内小范围暴发,使得患者病情更加难以控制,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11-12]。

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临床了解当前地区MDRO感染现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痰液、尿液及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可掌握ICU患者体内病原菌分布情况,且药敏试验后有助于了解病原菌耐药情况,便于临床工作开展[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358例ICU感染患者共检出MDRO感染142例,非MDRO感染216例,MDRO感染率为39.66%(142/358);其中142例MDRO感染患者共检出223株MDRO,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高,为77.58%(173/223),革兰氏阳性菌占比为22.42%(50/223);革兰氏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4株(28.70%)、肺炎克雷伯菌53株(23.77%)、铜绿假单胞菌35株(15.70%)、鲍曼不动杆菌21株(9.42%);革兰氏阳性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22.42%);223株MDRO标本来源依次为痰液183株(82.06%)、中段尿22株(9.87%)、血液18株(8.07%);常见MDRO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均呈广泛耐药性。提示梅县地区ICU内MDRO感染较为严重,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且呈广泛耐药现象,还需临床加强MDRO感染防控,并参考耐药结果选取适宜抗菌药物,以减少MDRO传播,改善患者病情。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4 d、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14 d、抗菌药物种类三联及以上为影响ICU患者MDRO感染高危因素。考虑原因为:(1)年龄≥60岁:年龄的不断增长,免疫力也会相应下降,易被MDRO定植,且高龄患者呼吸道清除能力降低,一旦被定植后则难以将病原菌排出体外,故感染风险较高;(2)存在侵入性操作:ICU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需进行机械通气、血管置管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病原菌易随着医疗器械进入体内,引起相关感染;(3)住院时间>14 d:ICU为院内各种病原菌聚集场所,一旦长时间住院,则可增加MDRO定植风险,若未能及时清除,则易发生相应感染;(4)合并基础疾病:ICU患者本身病情较为危重,机体代谢发生一定程度紊乱,若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也会促使免疫力降低,使得感染风险升高;(5)抗菌药物使用>14 d、抗菌药物种类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诱发MDRO感染的根本原因,长期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可促使病原菌耐药性增加,并生成MDRO,导致常规抗菌药物疗效欠佳,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临床需充分强化MDRO防控管理,做好ICU环境清洁,确保侵入性操作时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强化医护人员防控意识,院内还需做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促进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MDRO形成,减轻感染治疗负担[15-16]。

综上所述,梅县地区MDRO感染现状较为严峻,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MDRO感染较为常见,临床还需充分重视防控管理,并做好高龄、住院时间长、存在侵入性操作群体的早期干预,降低MDRO感染风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革兰氏耐药性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0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应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1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