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山第三小学:“生活·灵明”德育探索

2022-11-22 11:24:50王幸峰刘志芳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班主任

◎王幸峰 刘 腾 刘志芳

王幸峰,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湖北武汉,430040;刘腾,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副校长,湖北武汉,430040;刘志芳,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建校27年来,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在整合武汉东西湖区域德育资源,遵循“让每个生命都灵动绚烂”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发展样态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化的“生活·灵明”德育品牌,以期培养情灵志明、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一、“生活·灵明”德育的育人内涵

“生活·灵明”德育在育德方式上主张生活育德;在育人指向上追求情灵志明。充分体现了重情感、重实践、重活动、重体验的特征,不仅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而且有效提升了学校德育实效。

首先,以生活育德为方式,即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实施道德教育。“生活·灵明”德育认为生活即教育,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场景、学生的每一个行为轨迹,都是学生成长教育的课堂,强调从生活出发育德,全程、全员在教育生活中培育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良好素养与德行。其次,以情灵志明为指向,即学生的德育成长聚焦于情(心)和志(智)的培养。“生活·灵明”德育以培育心智卓越的灵明少年为旨趣。其中,“心智卓越”是过程,既强调心育、智育的融合,以心润智,以智促心,也强调其他各育的全面发展;“情灵志明”是结果,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博雅情趣,形成远大志向。

二、“生活·灵明”德育的依据与要求

“生活·灵明”德育体现了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统整。一是坚持生活德育论。“生活是德育的起点,儿童是生活着走进德育的”。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的德育是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的过程。二是符合儿童成长需要。儿童是品德发展的主体,要求德育观照儿童发展需求,引导儿童在与生活、与他人互动中提升德性、增进品格。三是植根于学校德育实践,同时整合区域德育资源,是武汉东西湖区域“砺·新”德育思想指引下校本德育经验特色的提炼和升华。基于此,学校构建了9372“生活·灵明”德育的基本要求及框架。

“9”——九字基础好习惯:从卫生、学习、行为等学生生活中最基础的9个习惯开始培育。卫生习惯是“个(个人)、班(班级)、包(包干区)”;学习习惯是“坐(坐姿)、写(书写)、理(梳理)”;行为习惯是“吃(吃饭)、如(如厕)、玩(玩耍)”。

“37”——三季七彩月节:在富有生命成长意义的活动中育人。“三季”是感恩季、责任季和成长季(成长春节和成长秋季),“七彩月节”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为主题意象的月节活动。

“2”——两个生长点(“情”和“志”):“情灵”即情趣高、情智灵,养成博雅情趣;“志明”即志趣远、志向明,形成远大志向。具体表现为心灵美好,身姿矫健,思维敏捷,交往自如,精神自强五方面。

①感恩季:1-2月,包括春节、寒假亲子活动,传统礼仪活动等。

月份 月节名称 色彩1-2月 春节、寒假亲子活动/传统礼仪活动 梅红

②责任季:7-8月,包括暑假护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月份 月节名称 色彩1-2月 春节、寒假亲子活动/传统礼仪活动 梅红

③成长季:包括成长春季3-6月和成长秋季9-12月。

月份 月节名称 色彩 月份 月节名称 色彩3月 学雷锋月/文明礼仪节 桃红 9月 行为规范月/班级文化节朗诵节 青色4月 环保节/展能月 草绿10月 建队节/体育月/足球月 金色5月 艺术节/育心月 蓝焰11月 科技节 橙色6月 读书节/毕业月 火红12月 冬练月/生命教育节 紫光

三、“生活·灵明”德育的实践路径

1.以生活习惯为出发点

从学生“个、班、包、坐、写、理、吃、如、玩”这9个基础的生活习惯入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将9字习惯作为德育常规要求和德育课程内容,贯穿于每周的班会课中,辅以日常评比来推进。二是在全员全程中落实。全员即全体教师参与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管理学生的一日常规、提醒监督学生的不良表现,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程即将学校的每一个生活场景,学生的每一次行为轨迹,都拓展为学生成长教育的生活课堂,将每一节课堂、每一个课间,都拓展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德育讲堂,全过程、全方位促进学生培养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好品行。

2.以特色活动为着力点

一是“三季七彩月节”主题活动促成长。成长三季有“礼”:感恩季,一场温馨入学礼,感念校园师恩,学会感恩;成长季,一场金色入队礼,红领巾心向党,收获成长;责任季,一场庄严毕业礼,起航踏上新程,担起责任。以七彩月节润“心”:立足“双减”,聚焦五育并举,在月节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二是班级活动促发展。班级文化“早餐”释放个性风采,班级建设评比凝练文化特色,主题班会落实育人实效。三是家校活动育未来。以家校互动、家长讲堂、家长学校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构筑“家校共育”培训系列课程,充分凝聚家校合力,共助学生成长。

3.以课程育人为方向

一是加深课程内涵,开发聚焦“双减”的综合实践类课程。以活力跑操课程、律动校本操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小乐器进课堂课程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拓宽课程外延,实施线上线下联动的特色拓展类课程。围绕“美好的心灵、敏捷的思维、矫健的身姿、自如的交往、自强的精神”五个模块,线上陆续开设200余节成型微课,线下实施校内外互通的基地类课程,擦亮足球、中国鼓、行进鼓等品牌特色课程。三是凝练活动特色,打造主题活动系列化的育人活动课程。实现活动系列化——课程化——特色化,逐步凝练德育品牌特色。通过让学生广泛参与课程,激发其博雅情趣,激励其自主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学有所得,增进个人品德和公民素养培育,焕发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着力于志趣远、志向明的濡化,最终实现“培育心智卓越的灵明少年”这一育人目标。

4.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一是成立名师工作室,打造专业德育团队。围绕“名师工作室”建立德育基地,形成青年骨干班主任成长阵地,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班主任论坛,邀请专家名师、功勋班主任等育德楷模为老师们传授经验,示范引领,形成班主任成长梯队,全面促进教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另外,学校通过大规模、高频率地开展各类育人活动,为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增强活动育人能力搭建了平台。三是鼓励成果提炼,促进德育课题研究。激励班主任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一方面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德育理论,发表文章,出版专著;一方面围绕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德育课题研究。

通过生活育德、活动育人、课程浸润、队伍建设等多条路径的实践探索,吴三小的“生活·灵明”德育已初步形成体系。未来将不断完善育人内涵,擦亮德育品牌,更高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一个生命都灵动多姿。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