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必备主题词之文化自信

2022-11-22 11:08策划新作文执行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策划/新作文 执行/明 灯

2022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火爆出圈。众多女子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入云的发髻,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山河景象,再现千年中国古典文化之美。而与春节同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蕴含先民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幕,在现代科技演绎下,让这份独属于中国的浪漫,刷屏奥运之夜……由此联想到近年来同样火爆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后,不仅越来越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与需求,更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追捧。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两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盘点·密码

推演“青绿腰”的“出圈公式”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这一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台诗剧,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用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蕴的中华美学殿堂。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还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创新。

“只此青绿”初登上海大剧院就带着“赛博朋克”味儿的舞台装置,只为还原最古老的赏画模式。舞台采用地面多层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的构架,剧组在镜框式舞台的基础上又另搭一个“内胆”,创造出“天旋三圈,地转四圈,上下左右皆可以移动”的全新舞美效果。空中母架装置着三层可旋转圆环,吊着18个电机,带动三块大型弧形面板起落移动;转台底下也安装了许多电机,在移动圆盘时可时而顺向转,时而逆向转,时而交错转,形成不断变化的舞台空间。

将舞台打造成精密的艺术装置并非炫“技”,而是为了还原最古老的赏画模式。古代长卷的观赏方式是“展”与“收”的过程,观者所见的每一个“定格”都是一幅画。正是现代技术赋予艺术探索更多灵感与可能,用最复杂的舞台达成最纯粹的审美,让古典美学绮丽之花绽放在技术创新的空间维度里。

北京冬奥会蕴藏的传统文化

水墨青岚,天人合一。北京冬奥会的种种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巧妙融合在一起。

1.服饰上的《千里江山图》。礼服包括“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套方案,分别出现在雪上场馆、冰上场馆和颁奖广场的颁奖仪式中。设计元素来自“瑞雪”“祥云”、名画《千里江山图》、传统唐代织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女帽的设计中,毛呢毡帽的装饰牡丹花饰,造型取自敦煌唐代牡丹花形,工艺手法采用列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绒花。装饰在帽子上既呼应了服饰上的唐宝相花图案,精致华美,也用精湛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艺美学。

2.火炬接力火种灯。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就是永恒的信念,代表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银色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3.奖牌上的“同心圆”。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名为“同心”,牌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奖牌正面圆环做打凹处理,设计灵感源自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有取自中国传统纹样的浅刻,冰雪纹代表冬奥会,祥云纹传达了吉祥和美好的寓意。牌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典雅的“中国式”细节让奖牌更具立体质感,其中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

4.滑雪中心的“吉祥如意”。“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还是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之一。仰视“雪如意”,两条赛道倾斜而下,犹如中国古代“如意”的S曲线,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意”形象契合。它是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运动员们从跳台顶端出发时甚至可以远眺长城遗址,体验中国文化。

备考·角度

1.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的祖辈为我们积攒下无数的财富。这些年来,我们看遍韩国女团舞、欧洲芭蕾舞的各色美丽,其实我们历朝历代都为我们民族积攒下了各色的文化资源,只是我们或因自卑,或因缺乏创意,传统文化的声音一直因时代错位而消失。互联网思维与科技手段的有机融合,让那些古朴的文明穿越了历史,更穿透了银幕的隔阂。不只是《只此青绿》,随着新生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爆棚,一系列国潮作品都在涌现,中华传统文化将再度释放光芒。

2.冰墩墩向世人呈现更加自信、更加多彩的中国

体育吉祥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传达体育精神和地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熊猫是中国国宝,黑白两色符合阴阳之道,温和样态堪当“和平使者”,大熊猫逐渐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言,成为文艺创作、对外传播的不尽源泉。冰晶透亮的外壳套在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子上,将冬季冰雪运动特点、现代科技感和中国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冰墩墩”既有软性文化的“赋魅”,也有科技感的“赋能”,这使“冰墩墩”具备了独特的中华韵味,更让人爱不释手。

3.青春不止有一种姿态

传承与创新都是当代青年不可舍弃的责任,不过传承本身不是目的,创新亦如是。只有通过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实现中华文化的更好发展,才是新生代青年传承人的理想所在。借助新媒体与新形势,加以新一代青年的锐气与勇气,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的曙光已现,对千年烟波历史浮沉的追溯,都肇始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皈依。

摘抄·金句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

古老的种子,他的生命胚芽蕴藏于内部,只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泰戈尔

我们血液里流动着中国人一种庞大的自信和尊严,这是文化给我们的,所以必须了解国家一些古往的历史。

——孟庆旸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张澍

文化不应该是贵族的象牙塔里的一种玩赏,它应该是无所不在、生生不息的一种生活方式。

——于丹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余秋雨

所谓“文化自觉”,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费孝通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

积累·精段

1.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晕染一点浓酽的墨,暗淡的不过是刀光剑影,远去的也只是鼓角争鸣,而留下来的却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词魅力,也是壮美的安塞腰鼓,细腻的江南二胡的民乐浪潮。这便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源。

2.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赢得认可也正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情味的。不论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光博物馆”,还是深受网友追捧的故宫文创产品,它们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它们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历史的景深。

3.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杯魂——于精神的维度,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与世界拥抱。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盛开的,是“壮士谐风雅,咫尺筑天涯”的苏州园林,是“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的敦煌莫高窟,是“一经问世,便震惊世界”的广汉三星堆。灼灼莲花瑞,熠烟生光辉。君且看,《国家宝藏》等国家力量以文物提升文化自信;君且看,河南卫视赋予中华传统新生命,燃起文化自信。点点萤火,汇聚成人间星河,便灿烂了整片星空。而你我心怀文化自信,便可璀璨明天的天空。

4.穿越历史的江河巨浪,我们溯游而上,寻觅那书于帛缕、镂于金石的文言津梁。中国传统文化从上古三皇五帝的精神到先秦孔孟荀的主张,涉过险滩跨过榛莽,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传承下发扬。无论是魏晋名士“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早期自觉意识,抑或是宋明士大夫“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家国担当,都是中华文明奠定并传承的过程。近代列强叩门,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仍有无数志士仁人,高举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旗,大声疾呼“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于神州陆沉中奋起。哪怕海枯河干,百代变异,中国人在这文化的滋养下,总能凝聚起统一的力量,推动民族持续前进。

5.巨木参天,自有坚实根基;江流浩荡,不忘源头活水。古往今来,只有回溯源头的人方能从根本上看见问题:无论是魏征谏唐皇以史为鉴正衣冠让天下大治,抑或是饶宗颐承诗书礼乐营造香港文化氛围,再到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取青蒿一束消灭疟疾,都说明不管是政治、文化、科学,中华文化总是慷慨而丰富的百科全书,是渠清如许的根本原因。“人既发扬而踔厉兮,则邦国亦之兴起。”正如梁启超所言:“国故乃民生之宝库,政府之纲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之精髓,让我们守住根本,中华精神才得以永远赓续。

结语

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汉字汉语、传统戏曲、民间工艺等,其中蕴含着良好的道德素养、深刻的思想见地、独特的审美情趣,筑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之下,潜移默化之中,这种精神品质已经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命脉里,形成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这样的时刻,中国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正是在与自己所处的这样博大、敦厚与温润、澄澈的文化“共情”。而我们,是守护、传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开拓创新的未来一代。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