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友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117200)
近年来,人民的膳食结构逐步调整,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与日俱增,蛋鸡养殖行业也逐步成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会直接影响产蛋数量和质量,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养殖场应在充分了解产蛋鸡生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让产蛋鸡提前达到产蛋高峰期,提高产量。
初产蛋鸡通常是21 周龄的蛋鸡,这一阶段的蛋鸡虽然已达到性成熟,但距离体成熟仍存在一定差距,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体重仍会不断上升,直至40 周龄左右时,蛋鸡生长发育才相对完全,增重减缓。产蛋鸡对饲料、饲喂方法和设备、环境温度、通风、光照等外在因素的反应非常敏感[1],此时突然改变环境很有可能会造成鸡群应激,影响产蛋质量、数量。不同年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成熟的产蛋鸡卵巢发育成熟,雌激素正常分泌,会提升蛋鸡储存钙的能力,当产蛋鸡逐渐进入产蛋高峰期时,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逐渐增强,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采食量会明显升高,当产蛋高峰期结束后进入产蛋后期,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摄入的营养更容易沉积成脂肪。
在配制产蛋鸡日粮过程中应考虑母鸡生长发育和产蛋两方面的营养需求,产蛋期可以分为两段,以50 周或42 周为界,在此之前,蛋鸡生长发育仍在进行且处于产蛋高峰期,所以应在日粮中添加蛋白和能量饲料,蛋白质占日粮总量的16%~17%。50 周后,产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粗蛋白质占日粮总量的14%~15%。也可以将产蛋期分为3 个阶段,分别是20~40 周、40~60 周及60 周龄以上。这3 个阶段对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的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应及时进行日粮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初产蛋鸡由于刚刚进入产蛋阶段,容易产生应激,诱发疾病,甚至导致鸡群大面积死亡,所以可以在日粮中添加清热解毒类的中草药添加剂来减轻应激反应[2];同时,应在日粮中添加钙等微量元素,以避免产软壳蛋、无壳蛋等畸形蛋。在日粮中添加VE、VC等来提高鸡群抗应激能力,提升种蛋受精率和健雏数。
日粮配制除了和产蛋鸡周龄有关外,和季节也有一定关系,夏季环境炎热,蛋鸡容易产生应激,当熬过夏季后,蛋鸡身体处于修复阶段,应给予一定的营养,以补充体力。因此,秋季能量应保持在11.3~11.7MJ/kg[3],能量饲料水平过低会造成生产性能下降,而过高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而蛋白质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8%,常用的蛋白饲料有鱼粉、豆粕等。
产蛋鸡应保证全天都能获取清洁、无污染的饮水,水温在10℃左右较为适宜,为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源的污染,可以在水中加入漂白粉或含氯泡腾片,每只蛋鸡的饮用水中有效氯含量约为3~5mg/L 较为适宜。
温度对产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健康水平有非常大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不适时,蛋鸡的饲料回报率会大幅度降低。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产出的鸡蛋变小,蛋壳质量差,畸形蛋数量增多,且温度过高会影响蛋鸡的采食量,有报道称,环境温度每升高1℃,采食量会下降1.1%[1]。而环境温度过低时,尤其是突然降低时,产蛋量也会明显降低,但对蛋壳和蛋的体积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产蛋鸡的最适温度是13~23℃,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应在产蛋鸡舍内设置温控仪,至少要保证鸡舍温度在7~22℃之间。
鸡呼吸和排泄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空气中的水分子及鸡舍消毒、清扫等过程产生的水汽都会对鸡舍湿度造成影响,湿度和温度又会共同作用于鸡群。高产蛋鸡的最佳环境湿度为60%~65%[4]。当鸡舍内温度适宜时,湿度对产蛋鸡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如果伴随湿度增加,则很容易引发疾病。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鸡只散热极度困难,体内热量无法顺利排出,只能通过增加饮水、降低采食量和活动量的方式来散热,这会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产蛋性能,甚至会因中暑而发生死亡。高温高湿的环境还非常适合病原微生物繁殖,当环境内病原微生物数量较多时,也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在低温高湿条件下,鸡只热量丧失过多,可能会出现扎堆取暖的现象,鸡只也会通过提高采食量来补充热量,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
在产蛋鸡饲养过程中,光照应尽可能地多,光照能促进性腺机能,有利于产蛋。但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较大也会引起鸡群兴奋不安,甚至会诱发鸡的啄癖;光照时间过短或强度过弱则会因光照不足影响其生产性能。当产蛋量达到10%时可以逐步增加光照,每日增加0.5h 的光照,每周增加的光照时间不超过3h,直至增加至16h。
通风换气是改善鸡舍空气质量的重要方式,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不仅能保证鸡舍空气清新,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鸡舍温湿度的作用。
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应进行一次筛选,淘汰鸡群中发育较差、体重不达标或开产时间较晚的蛋鸡,对体重较轻、发育不良的鸡也要进行挑选,适时淘汰。这样调整的鸡群发育和开产整齐度较高,能提高鸡群产蛋率。
产蛋鸡的常用消毒方式是带鸡消毒,每周应进行2 次消毒。消毒前要先进行清扫,避免粪便、分泌物等有机物消耗化学消毒药品的有效成分。在消毒时不仅要对鸡舍内进行清扫消毒,还要注意鸡舍周围、活动区域及墙壁、饲料槽、饮水器的消毒处理。鸡粪中有很多病原微生物,且长时间堆放后会因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影响鸡只健康,所以应及时地进行粪便清扫和无害化处理。
笼养蛋鸡在产蛋过程中的活动范围较小,饲养密度较大,容易造成应激反应,所以更应积极进行疫病防控。各个养殖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并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而后定期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对抗体较低的鸡只要及时补种。
不同季节的气候、温度有一定差异,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春季环境温度逐渐升高,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产蛋鸡的活动量不断提升,新陈代谢变得旺盛,春季也是产蛋高峰期,因此,应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尤其是日粮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添加量一定要满足蛋鸡需求,春季各种微生物活动变得活跃,此时应注重鸡舍消毒工作,在保持舍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夏季气温较高,在产蛋鸡管理过程中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饮水,炎热的天气会影响产蛋鸡采食量,可以适当降低日粮能量饲料水平,提供适口性更高的饲料供其采食。秋季日照时间变短,应根据实际情况追加人工光照时间,保证光照时间能延缓换羽时间,促进初产鸡尽早开产;另外,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鸡舍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随着气候转冷,蛋鸡产蛋率也会相应降低,当产蛋率较低时可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冬季气候寒冷,且日照时间很短,此时必须人工补充光照,总光照时常不得少于14h,鸡舍内应添置电暖气等防寒设备,从而稳定产蛋量和蛋料比。
产蛋鸡在开产一段时间后产蛋量会有一定的变化,当鸡群开产300d 以上时,应开始淘汰产蛋量较低、体格瘦弱的鸡只,开产500d 以上时,鸡群的产蛋量往往会降低至55%,此时的经济效益会有明显影响,应及时更换鸡群。产蛋鸡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蛋壳破碎情况,正常情况下破蛋率应在1%~3%之间,当大于这个范围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破蛋率。首先,应调整日粮配方,在日粮中添加钙、磷、VD3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次,应强制换羽,换羽后的产蛋鸡蛋壳质量明显提升,可有效防止破蛋的产生;再次,根据产蛋鸡不同阶段的采食特点调整饲料内营养成分的浓度,夏季天气炎热,产蛋鸡采食量可能会下降,此时应降低日粮中能量饲料的占比,提高蛋白质饲料的占比,也能改善破蛋率;另外,破蛋的出现还有可能是捡蛋不及时造成的,多个鸡蛋相互碰撞很容易造成蛋壳破损,因此,要增加捡蛋频率,在鸡群产蛋高峰期每天应捡蛋5 次左右,多数产蛋鸡会选择上午产蛋,上午的捡蛋次数应相应提升。最后,相较于其他畜禽,鸡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不仅会影响产蛋量,还会造成蛋壳质量降低,破蛋率也会相应提升,在产蛋期应尽可能减少对鸡只的刺激,尽量保持鸡舍环境安静,尤其是突发性噪声。饲养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减少更换频率,如非必要不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操作,保持相对平稳、安静的生活环境能保证鸡群产蛋量,避免破蛋。
产蛋鸡饲养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饲养时应尽可能地改善饲养环境,降低鸡群应激反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积极进行疫病防控可提高产蛋鸡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