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慧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4)
现今,职业教育逐渐普及,想要大量培育新型人才有效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应当重视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当地经济形势。因此,应当不断撰写新型教材,以期能够跟随时代脚步,培育新型人才,使农村经济能够得到明显提升,百姓收入增多提升自身生活质量。
所谓的融媒体就是进行各类媒体资源优势的整理与融合,通过媒体本身的特性来进行相关优势的整合,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而融媒体教材指的是通过现阶段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来进行传统媒体教育理念的新形态呈现,用以达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贴合的媒体教学目标。相比传统的纸质教材而言,这种教材在使用上具有更为方便和更具互动性的特征[1]。
融媒体教材是通过新媒介技术将各种媒介要素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数码媒介,相应的专业课程知识,不仅可通过线下的渠道进行传播,还能通过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网络平台来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慕课制作的方式,在相应的教育资源平台进行全面的呈现。与多媒体教材或跨媒体教材不同的是,融媒体教材包含了与之相关联的各类特征,是各类媒介融合起来的教材呈现形式[2]。
相比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而言,融媒体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留言点赞等方式与正在学习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传统教学资源单一传输的弊端,使读者可以直接对数字化的作品进行操作,并生成交互、数字化信息的呈现形式,营造更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更为灵活生动的教学氛围。
智能是指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多种功能。全面的融媒体教科书发展到能够通过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呈现,以信息化手段来进行混合学习形式的呈现,通过对学生学习和学习结果进行准确追踪和分析,并利用评价系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系统辅助,给予相应学习指导和学习意见。在此基础上,融媒体教材能够使得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出的壁垒得到有效打破,及时进行课本教材的更新换代,使得教材的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3]。
目前职业院校教材发展主要表现为:缺少专业教学的类别特点,对一般的教学发展方式的仿效,与工作岗位技术需求相背驰。
职业教育属于独立性专业学校,与普通教育重要性相同。为此,应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和现阶段所应当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来进行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符合的教材编写。职业教育融媒体教材编撰必须顺应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应当顺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要转变“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学习观念,突出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育的办学特征,让学生在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中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
进行融媒体教材开发的过程中,相应教育研究学者需要不断地对其所身处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进行了解和挖掘:深入到校企联合的实际情况当中去进行企业以及科研单位优势的发挥,通过更为灵活的手段来进行行业发展新变化和新方向的呈现,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融媒体教材观念和架构的革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成立由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融媒体教科书研发小组,利用公司资源,对接行业、专业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的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一是直接参加教学材料研发,二是参加教学大纲评审。在教学内容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动画、影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科技,所以,在教学资源的研发队伍中,一定要有传媒科技公司专家。以往纸质教科书通常都是由专业课程人员来进行编写,而这种具有高度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材料,在编写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以保证所编写的教科书能够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新教材编撰必须由各教研组共同努力完成[4]。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材料开发和构建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这个中心,防止单一纸质教科书和教科书的同质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结合,保证新材料教学质量符合新技术要求。传统纸质教科书的开发和发行,已有比较完善的体制,并有比较严密的校订制度,保证教科书品质。目前,对新教材研制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
以数字为基础,融媒体教材必须按照纸质教科书、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网络媒介传播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行传统思维理念的革新与完善。在互联网和局域网等网络传播媒介的运用过程中:进行更贴合时代发展的融媒体教科书的撰写和修改。职业教育融合媒体教科书的研制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过程再造。
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进行各类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邀请,组建更为全面的融媒体教学材料研发团队,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流和传达来进行融媒体教材的不断革新与完善。
融合技术是把教科书主体和资讯科技相结合的一种技术。组织研发小组,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国内外优秀教学改革经验,对现阶段网络技术的使用环节和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与学习,根据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使用方式,来不断进行教科书主体内容的完善与革新。通过调查,掌握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职业院校的工作需要、课程规范的实施、课程结构的重组、课程重点、难点、疑点的确定等[5]。
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媒体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需要在视觉风格上引起格外的重视,以统一的方式来进行视觉风格的整合。教科书样本是所有编者在进行教科书编制时参照的规范模板,除了文字化的内容叙述之外,相应的教材编写体例上还应当添加形式描述以及样品呈现,在样品呈现末尾还需要进行详细作品参数的标注。
编写完成纸质教材、新媒体作品以及评估体系是目前融媒体教材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科书编写应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3次校对和1次整体检查。在征求学生的建议时,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征求学生的建议,尤其要征求广大学生与公司的专业人士的建议,并依据所得到的反馈加以改进。新媒体创作是在教科书的印刷后进行,确保二者内容比较一致,并且能够无缝衔接。
融媒体教材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纸质教科书就没有实际的用武之地,实际上纸质教科书仍然可以通过以向社会公开发售的方式继续存在。与此同时将融媒体教材出版物公开,并委托有资格的出版社和网络平台进行出版。
融媒体教材出版后,要适时修订,适应新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发展趋势,适时淘汰落后教学内容,并将其列入新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每年小修订、三年大修订,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行。在资讯科技发展的今天,融媒体创作必须持续更新与完善。
建立一个多层次教学队伍。通过邀请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教学专家、一线教师、网络教材平台等组成教材建设队伍,以突出新教材内容,实现新教材内容构建。工业、企业要保证新形式教科书具有职业化、实践性,保证其内容与职业工作需求;职业技术专业人员要保证新形式教科书具有先进、规范、形式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第一线教师负责保证新形式教材的实用性,使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满足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需要;出版单位及网络教学平台,应根据新形式教材的要求,进行相应网络教学平台的进一步搭建,通过对出版或装订流程的优化来使得教材所呈现的新形式更符合理想期待值[6]。
以规范为导向,保证“有标可依”的新媒体教科书的创建。在教学实践中,要有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企业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验实习标准、“1+X”认证标准等。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需要密切联系。为此,教科书的编制必须与上述规范接轨,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有组织的、有规律的制度,使之向正确方向发展。
结合课程的思考,发展具有“灵魂”的新教科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基本使命,把教科书的育人作用充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教材结构制订既要充分反映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地对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政教学要素进行整合,形成教材思政教学的主干,把思政教学的主干贯穿教材和其他教学内容的整个教学环节,形成教材知识、技能、思政结合的教学内容,做到教材教学的全程化,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也要融合教材建设中[7]。
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整合。《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一门新兴融合教材,是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互动性。首先,按照教科书中所述的专业职位要求,列举教科书中所涉及的专业职位的技能;其次,按照相关工作的范畴和工作的代表性工作,编写出教科书的基础结构,并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
通过对“农副产品网络经营”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需求,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制订农业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发展电子商物。职业技术学院农村电商专业培养的电商人才,主要针对农产品电商应用企业、农产品电商服务企业、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创业者等,并依据业务需求,从事农产品电商运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营销工作。在编制《农产品网络营销》融媒体教材过程中,根据“农业互联网营销”专业技术规范和“1+X”专业技术要求,建立一个多样化教材编制队伍,对教学方案进行细致规划,并从各方角度出发,制定“农产品网络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我国农业电子商贸领域的一个重点学科,同时也是该领域的一个主要学科。课程的早期定位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对如何用好企业的人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工作的需要,对工作任务和流程进行研究,确定学习领域,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标准。本教程主要包括:农产品网上销售概况、网上调查和数据统计网上销售。本课程将以实际操作为主线,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掌握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尤其是能够灵活地运用于网络销售领域,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网络销售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伴随国家教育不断深入改革,教材内容也逐渐无法与教育相匹配,因此编撰新型教材迫在眉睫,但是在编撰教材过程中应当重视与实际生活是否匹配,提前做好调研工作,综合考虑各方面对教材所产生的影响,才能有效展现融媒体教材在当今形势下所产生的作用,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自身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