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中的设计与应用
——以北京旅游课程为例

2022-11-22 23:44岳晓燕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北京旅游教学模式

岳晓燕,吴 宁

(1. 北京联合大学 俄罗斯研究中心,北京 100101; 2.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0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历练的熔炉。大学不仅是青年积累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黄金时期,更是增强文化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期。因此,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中如何充分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想认同,从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起到育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BOPPP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北京旅游课程为例,探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应用。

1 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1 BOPPPS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是在温哥华大学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 Kerr)于1976年创建的教师技能体系培训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框架。该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大部分组成[1],通过对课堂过程的模块化分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1.2 BOPPPS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BOPPPS 模式被引入中国课堂教学并实施以来,对促进课堂的教与学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该模式非常重视课程教学流程的设计,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教学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的主导性和创造性。该教学模式因注重培养学生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反馈环节的构建,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不仅在医学、工程学、建筑学和物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被广泛使用,还在不同课程中被创新运用。目前,该模式经过不断地应用、发展和创新,结合不同类别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技术,已在国内的教学改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线上教学与BOPPPS模式的结合一直备受关注[2],例如:聂晓颖在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基于BOPPPS模式,利用QQ、微信平台和现有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尝试[3];马勇等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现状,借助各种信息平台,从基础层、核心层和支撑层3个层面,构建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BOPPPS教学法[4]。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高校在开展网络教学的同时,再一次将“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推上了研究的热潮。MOOC、云课堂、蓝墨云班课、微课等线上教学软件作为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起到了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杨宁基于后疫情时代的视角,认为BOPPPS模式为高校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5]。在互联网的普及下,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环节不再局限于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解,而是在前测、后测等环节中将线上手段融入其中,不断地结合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BOPPPS教学模式在北京旅游课程思政中的设计

2.1 北京旅游“六维度”课程目标设计

北京旅游课程是以北京建设“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导向,旨在为构建首都文化核心提供相应人才资源而开设的。课程目标紧紧围绕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和学习6个维度展开设计。通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层面,学生应了解北京的历史沿革、世界文化遗存、古都风貌和京味儿文化;在“应用”层面,学生能够解读北京历史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整合”层面,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发现北京美、欣赏北京美、创新北京美”,实现学以致用,打造首都文化的“金名片”;在“情感”层面,以珍爱资源为抓手,学生从自身做起,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价值”层面,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爱国热情;在“学习”层面,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跃的学习方式上,通过该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2 北京旅游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2.2.1北京旅游课程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科书

北京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伟大首都、世界著名古都、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不可替代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也是科学研究、道德美育及旅游参观的重要对象。因此,北京旅游课程对于新时代青年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及树立民族自豪感具有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6]。

2.2.2北京旅游课程是落实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中,“文化中心”建设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北京深厚的历史文脉底蕴和集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及首都传统与现代文化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的创新引领与传播交流的辐射带动功能,更要保护北京悠久的古都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北京旅游课程在落实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及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具有重要的载体作用。

2.2.3北京旅游课程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着力点

文旅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新的战略选择,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7];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是文化的重要市场。两者的深度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北京旅游课程作为文旅融合的有效着力点,有助于文化和旅游有机地渗透融合和资源重组,实现文化旅游性和旅游文化性的有机统一。

2.3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

2.3.1融入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每一章内容的有效思政元素,在课堂讲授与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京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它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我国不断强大的国情;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胜的信心,我们才能实现将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的梦想。

2.3.2融入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

北京有着3 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北京旅游课程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深入讲授,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异彩纷呈,更要使学生明白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更要突出文化自信。

2.3.3融入社会实践,提升担当意识

课堂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阵地,更是新时代大学生重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堡垒。学生不仅要通过严肃且活跃的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在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如何成为有担当意识的旅游人。我们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炼,将其培养成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乐于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2.4 北京旅游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2.4.1课堂讲授与讨论交流互动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中做到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鉴于北京旅游课程的历史文化背景覆盖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较难理解的文化价值与精彩的情境体验相结合,使较为枯燥的文化内涵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表达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其团队精神。

2.4.2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互动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近北京的世界遗产、四合院与胡同、传统商业街等著名景点,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型的现代城市文明。这不仅为其毕业后步入“旅游职场”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还能使其进一步明确肩头的重任,由此培养知行合一、勇于担当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新时代旅游青年。

2.4.3线上学习与线下论题互动

目前,活跃的线上学习环境足以让学生从同类课程的不同视角汲取丰富的理论知识。如何将北京旅游课程的线上学习成果进行充分地深化与拓展,教师须在课后走近学生,与他们分享线上的精彩内容,讨论疑难困惑的地方,甚至对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只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对他们的思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性指引,当然这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2.5 BOPPPS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中的教学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融入思政内容为目标导向,充分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体验、反思和实践。其中:导言通过问题引导、情境体验及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通过展示课程学习任务,体现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和美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前测环节,教师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互问互答)评估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为下一步的参与式教学设计进行预判;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教师通过参与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讲解新内容过程中,不断抛出问题来评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在后测环节,通过作业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的探究深度,教师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还能对后期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时进行修正;在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围绕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维度进行总结,该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为开启后续课程教学做铺垫。

3 BOPPPS教学模式在北京旅游课程思政中具体章节的设计与运用

3.1 实践背景及对象

本文以北京旅游课程中的《天坛:圜丘坛》一节为例,坚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利用“互联网+”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在BOPPP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本质内涵贯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有效实现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本实践环节的研究对象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3.2 BOPPPS教学模式在《天坛:圜丘坛》中的教学设计

圜丘坛是明清皇帝在冬至日进行祭天大典的场所,位于天坛南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并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该建筑巧妙地将古代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智慧的典范之一。

3.2.1授课方法和手段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采取教师讲授、启发式提问和讨论、AR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将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教学中形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师生互促互进的良好教学氛围[9]。

3.2.2教学设计

1)导言。教师通过问题导入与互动的方式,向学生递进式地提出“古人为什么要祭天”“古代祭天的场所是什么样”等问题,逐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小视频播放“坛”的演变历程及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形态,修正学生的回答。

2)学习目标。本章节的总体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探索圜丘坛中极阳数“9”在建筑中所蕴含的内涵,深入理解圜丘坛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智慧的典范,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古代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有机融入建筑数字、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艺术、美学)中。在遵循本课程六维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将《天坛:圜丘坛》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为高低两个层次。低层次目标为:“9”在圜丘坛建筑构建中的体现及古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尚之情;高层次目标为:引导学生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现实意义,感悟天坛作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哲学思想,以及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

3)课前前测。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开展如“‘9’在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圜丘坛中的‘9’在哪里”等基础知识测试。通过课前小测验,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及时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节奏,以及深入讲解专业知识并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4)参与式学习。基于前测基础知识的学习探究,教师带领学生在AR情境体验中,通过“圜丘坛数地砖”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圜丘坛的“9”不仅在建筑直观处,还深藏在圜丘坛的各个建筑部件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精巧设计,明白古人对“天”的敬畏之情,理解圜丘坛学习内容的精髓:阳数“9”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分组讨论与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深入程度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深化学习内容。这一互动参与式学习环节,不仅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表明,课程核心内容的交互式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模式。

5)后测。后测与前测相对应,采用线上网络平台的方式,要求学生回答“‘9’作为极阳数,在圜丘坛各建筑部件中的完美体现,反映出古人怎样的思想境界,对当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影响”。后测内容较前测更细化,难度加大,其目的在于准确了解学生在本次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结合当下形势分析问题的能力,检验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馈学习效果。后测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是促进教学过程逐步完善和深化的手段之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

6)总结。教师利用网络学堂及慕课平台布置延伸思考的小组作业:举例说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天坛的另一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的体现。学生通过回顾重要知识点,完成课后作业并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学习内容,此环节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对后续章节“祈谷坛建筑群”知识的课前预习和前测。该环节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学习态势,以此固化本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成果,最终达成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4 结束语

本文在BOPPP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北京旅游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将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有趣的教学实践情境中,还将课程思想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知识主动探究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的育人元素,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这个过程虽然看似艰辛,但正是在这常学常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积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案例库、图片库及视频音频资料库等,并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有效地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让育人功能回归大学专业课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猜你喜欢
北京旅游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北京
旅游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