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的有效方法

2022-11-22 23:32:35许丽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价节水用水

许丽娟

(甘肃省高台县友联水管所,甘肃 高台 734300)

近些年,国家一直在强调农业用水管理,提出通过定额管理的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农业用水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了较大进度。但与此同时,各地在农业用水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实际就农业用水管理中的不足做简要分析。

1 农业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节水工作开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用水管理工作,针对农业用水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工作规范,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实际上相应节水工作进度极其缓慢,并没有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要求,未能积极开展更加全面的节水管理工作以及农业灌溉管理工作。如果无法快速推行更加全面的农业节水管理政策,则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可能造成更加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破坏问题。近几年虽然都在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强调使用节水技术,但经调查发现多地节水农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农民的节水意识不足,许多农民习惯使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农民不懂什么叫节水农业,对节水技术也不感兴趣,在平时不加以利用,从而导致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得不到提升,节水农业发展缓慢。另外,膜下滴灌、喷灌、微灌等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在灌区的应用程度不够充分,整体的灌溉技术比较落后[1]。

1.2 定额管理实施难度大

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无法统一开展较为全面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农业生产者没有意识到定额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未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根本性提升。同时,我国部分偏远地区不同农业生产者所采取的种植形式以及工作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统一推行较为全面化、现代化、多样化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我国务农人口多,但许多农户都是小规模种植,且各家各户的种植结构都不相同。在此情况下,定额用水模式难以推行。调查发现,由于多地未实行定额用水、定额管理模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的节水空间巨大。

1.3 农业灌溉水权难以落实

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水权界定还不够清晰。目前对水资源的管理权界定不够清楚,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混乱。一些地区没有明确灌溉用水管理单位,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职权交叉混乱以及互相推诿责任等现象,最终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除了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单位不明确外,部分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权也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在缺水季节,农户缺少购买灌溉用水的途径;丰水季节,因灌溉用水定额不到位而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部分地区的灌溉定额标准偏高,灌区频繁出现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等问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2]。

1.4 农民用水者协会未充分发挥作用

农民用水者协会并未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部分偏远地区所开展的农业用水管理工作仅仅是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并不具备实质性工作意义以及管理价值。部分地区虽设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但农民用水者协会形同虚设,导致灌区用水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各地设立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缺少一套健全完善的运作机制,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之协会内成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节水意识较为淡薄,未能充分了解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外,一些地区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分管的灌溉水利设施损坏严重且维修不及时,导致水利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 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全面发展节水农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用水的实际利用率,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发展节水农业,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前提之下,大力推广更加全面的节水农业。在当前背景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十分重要且必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也正在向着现代化农业迈进。发展节水农业可进一步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避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破坏问题。在全面推行节水农业以及全新农业生产模式的前提下,也可以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者的工作思维,引导我国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者意识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以及主体地位。在此情况下,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指导作用,引导社会企业以及民众推广与使用节水技术,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公告栏以及微信、快手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节水农业,培养群众的节水意识与节水观念,提高农民参与节水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节水农业更好更快发展。除了做好宣传与教育,也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节水灌溉水利设施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创新。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与保障广大农民用水利益的角度出发,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3]。发展节水农业需要应用各式各样的节水技术以及相应设备,需要针对现代化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分析,依照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引进不同类型的节水技术,科学应用各式各样的节水设备。在逐步引进相关技术的过程中,组建专业化技术操作团队,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应用各式各样的节水技术,充分协调滴灌技术、喷灌技术、排灌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统筹推进农业灌溉技术以及节水技术,充分发挥节水技术的整体应用价值以及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合理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快速推广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的全新模式。

2.2 健全完善水权体系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所采取的农业发展形势以及农作物灌溉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我国不同地区所推行的工作模式以及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形式也会存在诸多细节差异。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统筹规划主要的工作体系以及具体的管理模式,结合某一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实际问题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体系以及相关体制机制。针对因水权管理责任不明确、水权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水资源浪费问题,相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有关政策规定与法律要求,对灌溉水权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对水权管理责任进行界定明确,使灌溉用水管理中的职责混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在灌溉用水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供水单位的作用,提高用水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区域内灌溉用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权、占有权等转移给供水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供水单位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让供水单位按照合同内容开展灌溉工程的维护、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而有效避免职责交叉或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4]。在逐渐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之后,由相关部门选派专业管理人员直接到乡村地区,考察相关工作规范的落实情况,及时收集各式各样问题,随后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完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规范。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相关工作理论及工作制度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完整性。

2.3 科学制定灌溉水价

调查发现,农业灌溉区域的水价普遍较低,过低的水价不仅引起农民不注意水源保护与水资源节约,更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维管理得不到保障。因此,相关部门需及时调整水价制定策略,充分发挥水价的约束作用、杠杆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对灌区农户给予水成本补贴、水价补贴,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提高农民节水意识,调动农户缴纳水费的积极性,让灌区水源浪费严重、水费计收困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可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分摊机制。灌区农业水价改革是一项综合、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水价改革涉及多个利益群体,在对灌区农业水价进行调整时,必须要考虑好利益分配以及分摊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在改革时要综合系统分析各部门以及农民群众的利益,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继而从调控水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这一目标出发,多渠道、多方式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协调,力求制定出一套能使各方满意的水价改革方案。

2.4 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功能作用

针对农民用水者协会作用微弱等问题,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解决:一是在农民用水者协会内部做好宣传教育,转变协会成员的错误观念与落后思想,调动其参与灌溉用水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民用水者协会内部管理人员必须要统筹规划实际的宣传策略以及管理模式,分析我国乡村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问题,逐步探索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相应管理方法。由相关部门选派专业管理人员直接进入农民用水者协会内部进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户明确用水者协会的定位、功能以及职责。二是适当加强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监督,规范协会的各项管理行为,确保协会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能切实为农民服务。此外,由相关部门选派专业管理团队开展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全方位监控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保障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与公共性。三是对协会内的奖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利用各项制度的约束、规范以及指导作用提升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服务水平[5]。

3 结语

加强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农田灌溉用水管理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鉴于此,应结合灌区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灌溉用水管理机制,健全灌溉用水水权体系,调整灌溉用水水价,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功能作用,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猜你喜欢
水价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中国水利(2015年6期)2015-02-28 15:12:41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