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2022-11-22 21:52张建闫亚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内容意识

张建 闫亚坤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体育部 四川广汉 618307)

新时期背景下,“终身体育”逐渐成为我国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高等院校想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必然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因此,全面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和特征,总结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探索针对性的改革对策,对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发展以及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终身体育的特征

广延性、开放性、民主性、整体性、多重性是终身体育的5个主要特征[1]。

广延性指的是终身体育的教育对象、教育时限、任务目标、部门机构、结构体系具有广泛性特征。例如,任务目标可以是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提升、体育娱乐与鉴赏等;教育对象可以是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甚至残障人士;结构体系则可以包括家庭体育、学校体育、民间组织体育等;部门机构可以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行业体协、运动俱乐部等;教育时限可以是学前教育、学中教育或学后教育,包含从生至死的各个年龄阶段[2]。

整体性指的是以体育运动场馆和健身设施为物质基础,各体育部门机构紧密合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终身体育视为一个大系统,则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学校后体育为3 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对大系统产生影响,为最大化发挥终身体育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应遵循“突出学校体育、分散社会体育、带动幼儿体育、加强家庭体育”的基本性原则,对各分项系统进行优化组合[3]。

民主性指的是终身体育,是国民体育,与其相关的各项制度、法规、措施都应符合国民的客观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能够体现出广泛的民主性以及激发起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民主性还体现在终身体育应以自愿自觉为基础,人人都享有自由、平等的体育活动机会和体育场地、设施使用权力[4]。

开放性指的是终身体育思想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体育逐渐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人们逐渐将终身体育思想政策化、措施化,通过具体的实践措施,使体育的德育、智育、文化、经济等多元化功能,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得以凸显。

多重性指的是终身体育具有多维化的目标和形式,强调体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受经济、文化、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人的身体素质、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存在多种差异,因此,终身体育应具备多重性特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5]。

2 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困境

2.1 终身意识淡薄

重视体育技能教学,忽视体育理论传授,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师生不能从理论层面清晰地认识到体育对未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能对体育运动产生全面的认知,一方面会导致体育教学敷衍了事,学生无法从体育教学中体会到乐趣,自然难以从内心深处产生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使得大学生仅重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层面的锻炼,而忽视持续性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6]。

2.2 教学内容单一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体育教学更具多样性,其内容已经涵盖了塑形健身、休闲娱乐、团队竞技等多个领域。然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仍以田径、球类等传统的竞技性项目为主,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体育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的脱离,导致学生难以对体育教学产生新鲜感和参与感,不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率,还难以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全面的认知,从而严重抑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融入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必然要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核心,对现有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的双重培养,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层面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更加生活化。结合“终身体育”的内涵与特征,高校体育教师应明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具有较高体育竞技能力的专业运动员,而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学生学会利用体育锻炼的方式,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2个措施,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教学内容改革工作中。第一,从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出发,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女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和身体特征,可以增加瑜伽、形体训练、搏击操等教学内容;针对男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和身体特征,可以增加健身、搏击、跑酷等教学内容。通过引入不同群体学生喜爱的现代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提升体育学科整体教学水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作用,使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第二,强化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体育间的联系。学校和教师应定期深入社会,充分了解当地社会体育的发展状态,如体育场地和设施情况、民间最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当地特色体育娱乐项目等,结合收集到的社会体育信息,针对性地增加特色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确保学生走入社会后,在校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可用空间,又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为“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奠定良好基础[7]。

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层面看,基于“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高校体育教师应以“终身体育思想”和“学生体育兴趣”为核心,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制定特色化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最大化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教育和意识习惯培养双重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可以用“分层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通过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特点专长等因素,将具备相同体育运动条件或需求的学生进行系统划分,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授课。上述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还能够使每位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个人的成长,从而对自身体育前景产生良好的自信心,逐渐培养良好的长期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8]。

3.2 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在“终身体育”视域下,我国高校不仅要将“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紧密融合,积极转变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还要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每个体育教学环节中,使短期效益化体育技能锻炼转变为长期效益化体育素养培养,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做好以下3项工作。第一,加强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条件,而高校体育教学则是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强化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开展丰富活动、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实结合”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实现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自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第二,加强学生锻炼动机激发。动机是推动成年人从事某项活动的主要内动力,在体育领域,动机是个体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长期保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锻炼动机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尤为重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终身体育教育”这一目标,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激发。例如,通过课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学生的锻炼动机情况进行了解,利用“养生保健”“美体塑性”“专项体育”等教学内容的讲解,从学生需求的层面入手,使每个学生的锻炼动机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以“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目标,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开展“魅力校园”塑形健身活动,要求学生在3 个月内每天坚持塑形健身锻炼,并通过拍照或拍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打卡”,3 个月后,通过锻炼效果评选出“班级最具魅力男生/女生”。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动机,进而在活动后仍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第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环境对人的思想和习惯能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至关重要[9]。高校应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改革目标,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文化宣传2个层面,加强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如积极更新体育设施、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定期组织校园体育活动、悬挂“终身体育”宣传标语或图片等。通过从“软件”和“硬件”2个层面出发,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产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10]。

4 结语

“终身意识淡薄”和“教学内容单一”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这就需要高校及教师能够深入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与特征,将“终身体育”观念与教学改革相融合,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开展校园活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等多种对策,提升改革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教学内容意识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