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凯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100)
作为城市当中最为基本的单元,社区是居民生活和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其进行体育运动最为重要的场所。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群众体育快速提升的战略发展期。因此,推动社区体育开展,有助于激发居民的健身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同时对中华民族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社会工作服务,其最为本质的特点即为他人提供服务,是基于受助者,运用科学的助人方式,实现助人的目标。而这正和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当中在体育管理和组织方面的需求相符。因此,对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体育两者间的互动进行探讨,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社区体育活动是调节关系、矫正行为、疏导心理的重要平台,但其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的拨款,或是居民自身的组织,还需社区借助更多的社会资源,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而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而社会工作服务,其本质上即基于利他的价值观,依托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其主要的目标即为社会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协助社区开展活动或服务,对社会功能加以完善,促进社会生活素质以及福利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稳定运行。在我国,社会工作所涵盖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其在社区体育建设中能够发挥组织者和临时管理者的角色,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1]。
社会工作组织的服务人员对有关社区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有关的活动资源进行协调和统筹,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同样如此。例如,社会工作组织能够对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设施和场地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或解决,它能够代表社区和公共体育场所或是高校,加以沟通协调,使场地或设备得到解决;可以为社区聘请高校中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对其活动开展的方式或方法进行指导。此外,对于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和建设而言,社会工作组织自身就能够充当社区体育组织者,对社区的体育活动进行管理,并帮助社区居民创建社区的体育活动兴趣社团或相关的体育组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深深地感知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设备的普及,一些居民除了学习和工作外,更多地待在家里,不愿意到社会中与他人进行锻炼,长此以往,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可能造成其情绪受到影响,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其身心的不健康。而社会工作组织利用体育等文化活动的开展,让一些不愿意交流与沟通的居民,能够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地对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拓展,让自己更好地表现,从而促进自身更好地与社会环境相适应[2]。
运用自身的人力与技术,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在社区中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并通过自身的物力与人力,对社区提供帮助,使社区可以建立自身的体育组织,如可以在社区中成立广场舞健身队、老年足球队、乒乓球队等,同时对社区居民给予帮助,使其可以制度化开展和科学化管理,让社区体育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引入,不但能够使社区居民体会到新式服务模式,还可以让其对社区体育的看法和价值观得到根本性改变,使社区居民对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价值深刻了解,并自愿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与建设中。如果社区居民可以真正地形成一种社区归属意识,就会让社区成为其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平台。同时,因为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人们彼此间会更加了解,体育意识也会越来越强,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引进,可以让社区体育的影响力得到更大的拓展,使更多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也最大程度地让社区体育设施的作用得到发挥。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其对社区的归属和依赖感增强,极大地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尽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邻里间的距离却日渐疏远,互相不往来、不沟通,有的还可能由于一点小事就产生冲突和矛盾。因此,对社区中邻里关系的调节,便成了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体育则是对社区居民矛盾进行调解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兴趣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考虑,和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一同带领广大居民开展其喜欢的且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使广大居民的身心不但得到锻炼,也在活动的参与中增进彼此的友谊,增进情感交流,化解矛盾,并在其中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3]。
“社工—社区—社会组织”联动的发展模式,即由社工对资源进行统筹,将社区的体育活动进行串联,基于广大社区成员这个主体,将社区服务机构作为核心,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作为骨干,依托社区当中各类体育健身场所而构建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在使成本降低的同时,更为高效地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或体育活动。此种发展模式,重视社区居民间的互助与自助,让居民通过积极参与,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这种社区居民积极合作、广泛参与的模式,不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对社区关系加以改善,还有助于促进居民对社区归属感的增强[4]。
不论是社区体育服务人员,还是社会工作指导者,都是社区服务与管理当中的重要构成。作为一种非营利性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拥有较强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具备助人的专业技术与知识。而社区体育服务人员,在专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通常较为缺乏,需要聘请或是邀请专业的体育指导工作者,为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技术指导,而社会工作人员则可以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因此,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者与社会服务人员间能够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服务模式。
构建以社会工作机构为主,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的管理形式,不但可以让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优势与特长得以发挥,还可以通过设计活动方案、调查社区居民等方式,对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及时掌握,进而对资源加以充分调动。这是体育指导人员自身不能实现的,因此通过让社会工作机构所具有的优势得以发挥,和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以及体育类民间团体间进行经常性联系,能够更好地对资源进行统筹,从而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5]。
当前,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门由上至下推进的。近年来,尽管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服务的认知以及购买力度上逐渐加强,也制定并出台了有关的政策,这对于社区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二者的互动,相应的法律法规就需要不断制定和不断完善,让二者进行有效结合,进而使社区体育服务人员与社工间更加稳固地配合,并强化监管,从而避免社区服务工作当中漏洞的出现。
当前,社会工作组织所利用的资金大部分都是依托政府对其服务购买而获取的费用,但由于合同年限以及有关规定的制约,其资金的大幅度提高则越来越难,这就需要社会工作机构必须全方位扩展渠道,对资金的来源进行拓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当前,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当中,缺少体育指导人员是其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要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就一定要对体育指导人才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可让街道等基层单位和高校开展合作,实现和高校间的互动,通过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实力,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社区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养,这不但能够节约经费,同时还能够让社区的体育活动指导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极大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可与高校进行体育资源方面的协作,通过有关培训班的举办等,对社区体育指导队伍进行创建和完善[6-9]。
社区体育的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不断提高的健身和精神需求,有利于体育锻炼意识的塑造,但社区体育的发展也不能仅仅从体育的角度来看。从全面的社会角度来看,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社区居民的日常娱乐活动,基本都在社区周边展开,体育又是居民之间感情交流的桥梁纽带,在社区体育活动中,体育有利于居民邻里之间感情的提升,有利于居民在社区乃至社会中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