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2-11-22 22:09戚伟文
好家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经验幼儿园游戏

文 戚伟文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背景下,幼儿园需要加大游戏活动的开发力度,让幼儿园课程充满游戏精神,满足幼儿发展个性的基本需求。课程既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又是各类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课程开发一般以预成性课程为主,即教育者基于自身教育经验,预先设计课程方案,未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而生成性课程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设置成对应的课程,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教育。相较于预成性课程,生成性课程更利于幼儿发展知识技能、审美、情感。鉴于此,我园就课程游戏化视域下的幼儿园生成性课程,展开实践研究。

一、生成性课程的重要性

传统的预成性课程主要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依据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不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与学习意愿,使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单一,与幼儿的互动不足,无法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师幼之间存在明显距离感,导致幼儿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向教师求助,甚至对教师存在畏惧和抵触心理。

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得以展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幼儿的伙伴。在课程开发中,教师积极听取幼儿的想法,并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与实践空间,使幼儿能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会结合幼儿的兴趣与心理需求,对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及时调整,提升幼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全面地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第一,彰显幼儿园教育特色。在课程设计中,幼儿园一定要结合办园理念和实际情况,通过充分挖掘与整合园所教育资源,突显教育特色,既要体现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又不能脱离园所实际,否则教师会在后续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教育实效。

第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课程设置最根本的原则,即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设置符合幼儿个性需求的各类课程,以此增强了育人实效。比如,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多项能力。

第三,成为师幼发展的载体。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对课程实效性的影响较大。生成性课程的质量能否达到理想效果,主要与教师的教育知识储备、实践技能、教研水平等直接关联。因而,生成性课程实践应与教师的发展相结合,让教师通过课程建设获得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生成性课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幼儿的发展,要结合幼儿的个性与发展需求,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比如,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生成性课程,可以使幼儿在接受教育中实现有序发展。教师在设计生成性课程时,应确保课程形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幼儿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需要。

三、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以幼儿为主生成课程

生成性课程与预成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生成性课程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置,在实践中需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与意愿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究欲强的心理,挖掘幼儿的疑问与兴趣。

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比如,在“画地图”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捕捉到幼儿在参与过程中产生的兴趣点:地图这么小,为什么能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画在上面?幼儿园在地图上的哪一处?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生成性课程《为幼儿园画地图》,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最终使幼儿学会看地图、画地图。

生发问题也是生成课程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比如,在一次雨后,幼儿发现园里有很多蘑菇,兴奋不已。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发现的蘑菇都在什么地方?它们是否存在相同之处?”在问题的驱使下,幼儿纷纷参与到探究蘑菇生长环境的课程活动中,发现蘑菇普遍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并由此生成在园所自然角内种植蘑菇的实践活动。

(二)从问题解决中丰富经验

幼儿在成长中获得的经验是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源于教师在课程中的灌输。因此,面对生成性课程的开发,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使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和经验。

在生成性活动中,幼儿会遇到种种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因此,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开展生成性活动时,应结合不同的问题,采取适宜的组织策略与指导方法,延伸幼儿的经验。比如,在生成性活动“豆趣”中,幼儿经常乱撒豆子,对此,教师不应取消该游戏或直接阻止幼儿的此类行为,正确的做法是深入探究幼儿出现这一行为的原因。教师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幼儿撒豆子和抓豆子的行为,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表现。幼儿通过不断重复同一种动作,有助于发展手部肌肉。为此,教师对教育策略进行调整,通过增添铲子、勺子等工具,刺激幼儿运用新的动作,如铲、舀、倒等,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有助于丰富幼儿经验。

基于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幼儿在参与生成性活动时会遇到不少困难。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根据幼儿在实践中的情况,为他们搭建支架,促进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所谓搭建支架,即帮助幼儿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支撑幼儿运用经验,获取更多新的经验。比如,在“画地图”活动中,幼儿难以理解不同建筑的空间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各种建筑外观的经验,通过拼图的方式为幼儿搭建支架,使幼儿能够直观感知建筑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地图的绘制。

(三)借助表征呈现经验

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呈现的方式,而促进幼儿多元表征,既能巩固幼儿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对增强生成性课程实践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生成性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现有经验进行多元表征,幼儿通过巩固游戏经验,对游戏的材料、形式、语言等进行创造,从而实现经验的迁移,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白雪公主》生成性课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该故事的理解,自主绘画,编排剧本,搭配服装,通过多元表征,使幼儿在多个领域得以展现固有经验,引发更深入的探究与实践,最终让幼儿获得全方位发展。此外,为促进顺利开展生成性课程,教师要深入解读幼儿的多种表征,掌握幼儿经验发展动态,以此对教学的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使课程更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比如,在“桥世界”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分析幼儿设计的图纸,了解幼儿的经验,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一户外活动分析来看,多数幼儿未考虑材料的实际数量,导致其设计不切实际。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完成设计后,使用相关的材料进行自主搭建,检验自己的设计图纸是否合理。通过自主搭建,幼儿发现自己的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经验,对开展下次活动具有促进意义。

(四)借助评价调整课程方向

课程评价具有一定导向作用,既能对课程的长处进行归纳总结,又可以找到课程的不足,对课程进行完善与优化。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教师需要从多元视角出发,让发展性评价融入课程实践的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发展,加强师幼互动。在生成性课程实施评价时,教师要关注课程的过程性,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整个学习中的获得,还要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体验与探索,以此对幼儿的发展动态予以全面掌握。比如,在绘画为主题的生成性课程中,教师不能只看幼儿最终呈现的作品是否完美,还要看到幼儿在该过程中的进步,并及时肯定幼儿。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幼儿专注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幼儿的兴趣、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尊重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的指导。

课程开发对幼儿园教育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自身价值有清晰的认知,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深入分析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不足与可取之处,结合幼儿的生活与兴趣,积极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合理设计生成性课程。同时,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要随时根据幼儿的学习意愿调整课程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经验幼儿园游戏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