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析

2022-11-22 20:41:46郑小蕾郭希芹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4期
关键词:造林苗木培育

郑小蕾 郭希芹

(1.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731;2.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731)

1.常见的造林方法分析

1.1 播种造林

在诸多的造林方法中,播种、种植造林是最为常用的林业种植法。应用该种方法开展造林活动,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是造林种子的种植。换句话来讲,是指在造林过程中,以种子播种的方式进行树木种植。纵观我国当前的常用造林法,可总结为机械化播种造林、人工播种、种子造林等。不同造林方法所适用的地域和范围不同。为保证造林效果,林业工作者需按照林业种植的具体性和种植方法,对种植面积及种植规模进行合理分析和研究,以此确保播种造就的森林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起到保护自然、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

1.2 植苗造林

大多数的林业工作者都使用植苗造林法进行造林。应用该种方法进行造林工作,需要林业工作者加强对树苗培育的关注,并在种植过程中应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树苗栽培。在相关工作开始之前,进行树苗前期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证树苗的健康程度,做好对造林区域土壤情况的了解和自然环境的分析,才能保证树苗在移栽过程中不会受环境影响而产生不良反应,这也是保证造林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方法。举例说明,杨树是我国极为常见的植苗造林品种,我们通常利用植苗种植的方式对杨树进行栽种。植株栽种的过程需工作人员利用科学合理的栽种技术完成,并且在栽种完成后做好对植株成长的及时观察和数量明确,以此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2.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2.1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原则是造林绿化的重要原则,在进行绿化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水文信息等,选择合适的树种,确保造林后,这些苗木可以成活。在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的时候,技术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气象、温度、光照、降水量等信息,并结合现有的生态环境与选择树种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在植树造林的时候,必须在合适的区域选择相应的树种,这样可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2.2 保护环境

造林绿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扩大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在进行植树造林过程中,不仅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还要保护当地原有的植被,避免植树选择的树种破坏当地原始植被的生态平衡,如果发生破坏情况就无法达到预期植树造林的目的,还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国很多地区处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且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为暴雨,地面植被少,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2.3 增加荒山蓄水能力

内蒙古、西藏等地区以高原地貌为主,但是内蒙古境内嫩江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黄河南岸平原等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而高原与平原交接地区多丘陵和山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内蒙古地区的降雨量较少,常年干旱少雨,土壤中的水分较少,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在植树造林时,要适当增加山区的蓄水能力,在土地贫瘠地方种植杂草或者灌木。

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3.1 种子选育和处理技术

为保证苗木种子出芽率,可采取风力选种、漂洗选种和人工选种等措施,对苗木种子进行清洁,清除饱满性较差、品质不达标的种子,同时为降低种苗出芽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可通过高温、紫外线消毒及拌种(采用合适的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一定浓度的稀释后,覆盖在林木种子表面,形成包衣)的方式,杀灭种子中潜藏的寄生虫及病原菌。在选种和种子消毒后,依据苗木品种将种子浸泡在40℃温水中8h进行温水催芽或热水催芽(将种子浸泡在80℃温水中,筛选未膨胀的种子,反复多次),在苗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

3.2 苗圃的选择及前期处理技术

苗圃土壤类型和养分含量是苗木茁壮生长的基础。第一,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以轻质或砂质土壤为主,阳光充足的地点作为育苗苗圃;第二,在苗木种子播种或种苗移栽前一年的夏天进行土壤深耕、晾晒工作;在播种前进行土壤的再次翻耕及平地工作;第三,对苗圃土壤的墒情(温度、湿度、pH值)及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指标进行检测,根据苗木种类,施加有机肥、化学肥料及有益微生物菌。

3.3 播种

对苗木种子的播种,首先,是对播种时机的合理选择,要考虑到该地区播种季节,通过对自然气候的观察与监测,明确该地区的自然情况,避免因过早对种子的播种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也不能错过播种时间,影响苗木的正常发育。其次,是对播种温度的控制,如果在种植时间内,该地区的自然温度比较低,就需要施用有机肥,可逐渐提高土壤温度。如果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播种,要做灌溉、遮蔽等工作,避免损坏种子。最后,在规定的种植时间内,部分地区会面临着风沙天气、持续高温等问题,为避免种子水分不足,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地灌溉,确保种子稳定生长。

4.移植造林技术

4.1 森林培育技术的使用

在中国推广森林培育技术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可以鼓励中国林业科学的发展,并确保林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森林培育技术进步水平,实现科技与林业发展的融合,而且可以促进林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整合“互联网+”技术和推广森林培育技术之后,它不仅可以实现林业科学技术的改革,而且可以使用电视平台扩展森林培育技术学习途径。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森林培育技术,林业工作人员不但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学习森林培育技术,也可以发布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相关思想和需求,使研发人员可以根据相关需求进行技术调整以扩展森林培育技术发展途径。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林业工作人员与专家之间的网络通信。在林业发展中,林业工作人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在线联系专家,并及时与相关问题专家沟通,以确保林业生产的科学性和促进农产品的进步以扩展森林培育技术交流途径。

4.2 苗木移栽与管理措施

苗木移栽时间一般以春天为宜(3月中下旬或4月中上旬),此时雨水较多、气候条件相对适宜,比较适合苗木移栽后的成活和生长。在苗木苗期生长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苗木健壮:第一,保证营养及时、合理、有效供应,在苗木移栽后,要为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提供养分,合理供应比例适宜的氮、磷、钾肥料及微量元素肥料,在施肥过程中避免肥料的过量使用,导致枝叶“疯长”。第二,在苗木移栽过程前,要进行合理地修剪,修整病枝、枯枝,选择合适的药剂涂抹切口处,以避免其他病原菌的侵染,如果苗木移栽的距离相对较远,则要依据苗木种类对根系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依据苗木品种、大小、生长状态来决定,以保证苗木在移栽前对水分的需求,确保林木树苗在移栽后可以茁壮生长。在苗木生长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工作:4.2.1采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美国白蛾、舞毒蛾、松墨天牛等检疫类害虫进行监测;4.2.2采用太阳能捕虫灯、黄板对林业鞘翅目、鳞翅目及蚜虫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诱捕;4.2.3林业植保人员要对苗木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相关病虫害,要及时上报,并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及化学防治技术对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爆发,对苗木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5.苗木移植注意事项

5.1 苗木移植所需注意的技术细节

苗木移植开始前应从整体层面对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案和注意要点进行研究与规划,例如苗木的起苗流程、保护措施、运输路线、栽种方案和抚育管理计划等。

5.1.1 在起苗环节,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保持苗木的完整性,特别是苗木的根系,尽量避免起苗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苗木树干划伤和根系损坏等情况。

5.1.2 在苗木运输路线的规划方面,除了需要尽量挑选苗圃与造林区域之间距离较近且路况较好的路线,并委派专人对苗木运输路线进行实地考察以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苗木防护措施,避免运输环节对苗木造成过大的影响。

5.1.3 在完成苗木的移植作业后,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根据环境和土壤条件等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温、灌溉和追肥等林地管理措施。

5.1.4 完成苗木的移植工作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苗木的存活情况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从而对苗木补种甚至重造方案进行研究和规划,确保造林实际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5.2 苗木种子处理

目前较为常用的苗木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种法、去蜡去油法、破皮法和层积法等,需要根据苗木种子特性进行合理选用。

5.2.1 浸种法适用于大多数苗木种子的催芽处理,如榆树、柳树、侧柏和刺槐等,但不同类型的苗木种子在水温选用和浸泡时间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对于榆树、柳树等苗木种子,只需要将种子放入温水中缓慢搅拌、均匀湿润即可。但侧柏、刺槐等种皮较厚的苗木种子,则需要将种子浸入45℃的温水中浸泡4d左右,直至1/3左右的种子膨胀咧嘴后方可准备进行播种。

5.2.2 去蜡去油法主要是用于处理部分表面有蜡质或油脂的苗木种子,例如漆树和乌桕树等,其方法主要是使用混有碱面的热水或混有草木灰的热水浸泡苗木种子,在热水冷却后通过搓揉等方式将种子表层的蜡质和油脂去除,再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铺在通风阴凉处并用覆盖物遮盖,直至1/3种子咧嘴即可准备进行播种。

5.2.3 层积法主要是针对部分休眠期较长的苗木种子,例如松柏、银杏等,其方法主要是在土壤温度5℃左右时挖掘催芽坑,然后将洗净的湿沙与苗木种子分层摊铺在催芽坑内,并在催芽坑上部覆盖沙土,直至苗木种子表现出萌芽特征时取出进行播种。使用层积法时工作人员应注意做好催芽坑巡视和湿沙水分保持工作,避免因水分缺失而对苗木种子催芽效果带来影响。

5.3 合理规划移栽密度

对造林规格和苗木移栽密度进行科学规划,是保证苗木生长效果和提高造林成效的关键环节之一,这需要综合考量造林区域土壤肥力、苗木品种、苗木生长习性和造林要求等各方面因素,从而对苗木移栽密度进行确定。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造林移栽标准是大型林木移栽间距120cm、小型林木移栽间距40cm,除此之外,针对部分特殊造林项目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苗木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5.4 造林整地的技术方法

5.4.1 清理造林地。在正式开始植树造林工作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前做好必要的林地清理工作,确保林地保持整洁,为接下来的工作进行铺垫。工作人员应当使用采伐的方式,将其中枯枝落叶等杂物全部清除,注意对造林地中的灌木与杂草的清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国内造林地清理的方式多样,主要以块状清理、综合清理、袋装清理3种方式为主,同时也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清理杂物;若选择机械处理方式,则应使用推土机、切碎机等设备彻底清理林地,然后再让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后期的清理,确保林地的清洁度。

5.4.2 割除法。割除法是一种以人工割除和机械割除为主的林地清理方法。如果在清理过程中选择使用机械清理的方式,通常会使用割灌机、切割机等设备进行清理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割除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杂物,大大缩短作业时间;但该方法使用成本较高,且部分地区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实现机械作业,需要辅以适当的人工作业,使得作业成本上升,会影响整个作业进度。

5.4.3 化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药物进行造林整地的技术方法。在造林地中,通过喷洒药物的方式,及时将杂草处理干净,扩大造林空间,实现优化林地环境的目的。该方法在技术操作方面要求不高,且整地效率高、资金投入少。但在使用化学法后,造林地中会残留一些有害物质,既会影响到林地内其他树木的生长,又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要谨慎使用该方法。

5.5 建立综合的森林培育技术扩展计划。如果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展森林培育技术,则有必要根据当前社区发展状况制定综合的森林培育技术发展计划。通过建立一体化计划,可以建立一个集成的平台,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和处理信息,这可以为解决森林培育技术推广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6.结束语

植树造林是我国治理风沙和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对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林业工程技术,提高造林的效率。

猜你喜欢
造林苗木培育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20年1期)2020-04-16 12:48:22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农村百事通(2017年5期)2017-03-27 19:24:06
最新苗木价格行情
农村百事通(2015年7期)2015-05-19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