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技术推广及应用要点

2022-11-22 20:41:46周跃民张怀勋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艺技术推广农作物

周跃民 张怀勋

(山东省巨野县柳林镇乡村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山东 巨野 274900)

中国农业在现代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中国基础农艺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若想要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就要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发展相关的农艺技术,从而促进新型农艺技术和先进农机设备的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1.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农艺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起着积极作用。例如,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硬化,难以耕作,养分流失难以为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造成施肥越多,土壤状况恶化越严重的恶性循环,而农艺技术中有科学的施肥指导,从农作物的需求特点和土壤现状出发,分析各要素的供需关系,科学指导有机肥与化肥的组合,以平衡肥料效应,改善硬化土质量,提高养分含量,减少肥料浪费,形成土壤利用与肥料施用的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实现了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例如,作物种植密度在农业种植和栽培中非常重要。种植缺口过大造成土地浪费,是资源配置不当的表现。种植间隙过小会阻碍空气循环和光合作用,并会影响作物生长和授粉,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因此,利用科学技术确定合理的种植间距,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也十分重要。根据科学概念分析,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水肥比和常规投入;温度控制;土壤条件的监测和管理。科学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因素和条件组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基层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2.农艺技术推广及应用要点

2.1 施肥

施肥是农艺技术的重要一步,也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科学施肥可以优化生态环境,提供作物生长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然而,不同作物的不同施肥方法需要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和所需微量元素进行调节。随机施肥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破坏土壤质量。在农艺技术的帮助下,有机肥料和化肥可以平衡,以进一步优化土壤质量,防止传统土壤硬化或微量元素缺乏。

2.2 农作物的间距

作物生产需要利用农艺技术,合理规划作物种植间距。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有必要优化作物的种植间距,以防止因土地浪费、杂草丛生或作物授粉困难而造成的损失,还可以避免因间距过密而导致作物生长缓慢。通过农艺技术分析,必须创造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3 生长环境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在分析客观规律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创造更好的耕作条件,尽可能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作用,调整光照、温度、湿度、土壤质量等因素,并保证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内部环境应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从而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此外,还应发挥光的作用,选用优质农作物种子,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我们还应该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专长,促进农业技术的有效发展。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人们的绿色观念越来越增强,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人员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化学治疗和生物防治等方式防治病虫害,这样才可更好地提升农作物质量,避免农作物中化学残留对人体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3.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3.1 科学确定种植密度,保证农作物生产效率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在种子培育过程中运用农艺技术科学确定种植密度,通过设置播种机的播种间距,预留种植空间。在播种过程中,如果预留空间过大,不仅会浪费土地资源,还会产生大量杂草,影响农作物的正常授粉,进而影响产量;如果预留空间过小,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阻碍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应结合作物的类型和特点,综合考虑光、温、湿度等因素,合理设定种植间距,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3.2 科学合理施肥,节约成本并提升效益

作物不施肥就不能生长,但施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导致土壤硬化、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减少这种情况,提高产量,同时保证作物所需的营养。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应用农艺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结合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和养分,科学合理地配置化肥、有机肥、微量元素等肥料,既能避免因施肥过量而影响作物生长,又能节约成本,保证作物产量。

3.3 机械化病虫害技术应用,减少损失

机械化病虫害技术是指通过对试验田病虫害监测(病虫害种群变化规律)、采样、作物种植和气象预报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过程,然后采用机械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田间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小麦高产示范区配备了智能传感器、高清摄像设备等,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系统。根据《监测法》,在害虫期和抽穗期使用了两种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病害防治。采用3WZ-25AS担架式移动式喷雾器进行病虫害防治。结果表明,两次防治效果良好。

4.农艺技术推广程序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程序:

4.1 项目选择

确定农业技术项目后,应制定计划并收集信息,主要包括科研成果、技术引进等。

4.2 试验与改进

并非所有技术都能在研发后直接投入农业生产。判断一项技术能否推广应用,要进行实验,确定该技术与自然、生态、经济的关系,从而得出该技术的推广价值和实用性。

4.3 示范

在普及过程中,对农村居民、科研人员和农村干部进行宣传教育,为农艺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4.4 培训

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新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也是快速掌握新技术的重要渠道。经过培训,农村居民可以将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4.5 服务

农艺技术推广也是一个服务过程,包括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等方面。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

4.6 推广

推广是将农艺技术应用于实践并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的过程,也是农业技术从研究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一步。

5.农艺技术推广及运用的具体内容

5.1 提高农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艺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他们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以后的推广。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要努力提高农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不断吸纳人才,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人才支持。从实际生产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大力鼓励高素质农业人才参与其中。

5.2 引进先进的农机与农艺技术

许多农村地区农机应用水平不够,农艺发展不够成熟。由于交通落后,农民的思维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的作用不明确,农学的应用也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地区需要加强先进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的引进。随着农业机械的全面推广应用,可以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运用各种优秀的农艺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取得良好效果,有效促进农业机械与农艺的协调发展。现代农业机械技术,主要是小麦和免耕播种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少耕和免耕播种的小麦和种子,显著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幼苗的早期抗旱性和减少水分损失,以及气候变暖对冬前期和越冬期的影响。干旱时储水能力强,通风和抗倒伏能力强,产量增加。水稻苗木生长的机械移栽技术主要是水稻栽培,它用于生产水稻育种和移植。重点研究品种形成、育种、移栽、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区域育种和移栽操作规范,确定合适的移栽模式,促进农机与太阳能的结合。积极引进各种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加快了农业机械的普及。针对农业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农业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模式和操作标准,满足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要求,促进农机农艺一体化。

5.3 提升农艺技术工作效果

农业生产涉及面广,包括选种、栽培、种植、施肥、灌溉等环节。农作物要想健康生长,就必须做好以上环节。在选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施肥时应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补充养分,以保证作物质量,减少对土壤养分结构的破坏;在种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作物的特点,设置适当的种植间距;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综合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手段。上述环节不仅是保证农产品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广应用农艺技术的必要途径。

5.4 对农业技术的相关工作进行优化

基层农艺技术包括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在选择作物种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种植区域的天气和土壤环境进行选择。在施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作物不同生长环节的需要进行施肥。如果太少,就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如果太多,可能会烧掉庄稼。我们还应注意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组合;病虫害防治应尽量选择物理和生物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5.5 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农业经济联合研究合作机制,包括科学、合理、相互调整的农业标准和农业管理标准。第二部分是与农业、种子、肥胖症、种植、安全等辅助机构密切合作,改进工作方法,组织激励措施,统一农作物、播种期、行距、肥胖症和植保,为机械化领域的工作创造条件。其目的是加强基础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整合农业资源,拓展农业理念,开发共同催化剂,加强生产技术交流,共同制定农产品整合宣传技术指南。经过改进和创新的运作机制,使农民能够建立专业协会,并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平衡现有的流离失所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此外,为了创新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积极改变农业机械、研究和教育模式之间现有的科学和经济差距,农业专业人员应适当纳入农业研究项目,以加强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农业和农业的混合体。

5.6 加大农艺技术培训资金投入

资金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在加强农业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设备是重要保证。一旦脱离财政支持,所有工作都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实施。政府要做好自身工作,落实资金投入和审批,确保资金使用到位,避免资金浪费。在推广农艺技术应用时,当地政府可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调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和方案,明确资金使用目的和方式,记录和分析各项资金支出,严格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5.7 农艺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推广和应用指导

针对目前基层农艺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受限的问题,可以实施部分骨干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推广和应用指导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对农艺技术进行宣传,比如说网络、标语牌等,让农户能充分地对农艺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而后农技人员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应用农艺技术选择小部分的农作物进行应用培训,让农户可以真正地学会农艺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

5.8 促进农艺与农机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艺技术推广的保障,也是农艺技术现代化发展的正确路径。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农艺和农机紧密结合在一起,减轻农村居民的工作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5.9 加强信息技术在农艺技术中的发展

根据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应注重农艺技术与信息网络的整合,农艺技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农艺信息的构建,农艺云平台的开发与标准化建设,农艺技术的整合配置。要注重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这符合现代网络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在农艺技术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艺产业的快速管理,扩大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技术集成的效果。重视校、企、基层农艺技术合作。农业大学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诞生地,同时也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驱动力量。除学校以外,掌握现代化农艺技术的企业及拥有现代化农业设备的企业也是农艺技术推广的核心力量。在基础农艺技术推广方面,应注重农业大学、企业、基层之间的农艺技术合作,形成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农艺技术推广模式。此外,由农业大学提供农艺科研技术,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由基层提供农艺技术宣传及推广服务,三方通力合作,创建区域性产业中心地带以及永久性农业示范站等;同时对相关农艺技术进行应用,扩大基层农艺技术推广的业务范围和高效研究成果的转化,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6.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耕地面积存在一定限制,且极端天气经常发生,就需要大力推广基层农业科技,通过高新技术来推动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耕种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其中,农艺工作人员在推广和运用高科技产品时需借助政府力量,强化人民群众对农业机具的使用意识,增加农机机械的使用次数,重点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农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还要为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可靠的路径与人才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农艺技术推广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10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20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中国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37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时代农机(2016年6期)2016-12-01 04: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