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精准”视角下的中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2022-11-22 20:20毛玉荣
艺术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精准专业

□毛玉荣

(毛玉荣/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双精准”教育理念的提出,文化创意专业作为“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立足现实,紧抓“双精准”教育理念,寻求教学突破和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同时,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一定成效。本文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为例,从企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取向、教学现状、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等方面分析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践行“双精准”精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并轨衔接的文化创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双精准”视角下企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取向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模式下,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正逐步趋向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与中高职学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取向具有一定的考核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文化创意产业一般属于中小型企业,员工岗位的不稳定性及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会更高。员工需要掌握多项岗位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二)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企业要想生产出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产品,并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离不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和工作团队。员工的专业理论、操作技巧等可以通过后期的培训增强,但是个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很难迅速形成并提高。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应聘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由于文化创意行业的特殊性及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和前瞻性,企业一般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意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意是员工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形成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员工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意能力是中职生非常重要的应聘条件。

二、“双精准”视角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和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但可以传播办学理念,营造特色鲜明且极具内涵的品牌形象,而且对传承校园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产品设计缺乏独创性

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能让消费者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目前多数产品缺乏独创性,缺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千篇一律,设计内涵欠缺,难以展现个性化特征。此问题与课程教学采取的大众性教育模式有一定关系。

(二)优质教师资源缺乏

教学硬件等条件不够发达,导致兼具市场与教学经验的优质教师资源缺乏。目前,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对文化创意行业市场的了解和实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岗位能力目标脱节,逐渐形成教学断层现象。

(三)人文素养重视不够

多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只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授课内容、知识结构等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名即将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人员进行培养,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综合性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职业素质重视不够

中职生毕业后走入社会,进入职场,在新的环境下,责任意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会较为欠缺,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离职率较高。并且,此类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企业发展。

(五)培养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校对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缺乏实际调研,对企业需求认识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课程设计中,原生理论课程过多,专业实践课程较少,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脱节,导致企业对中职输送的人才不认可。

(六)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发展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部分和决定性因素,也是制约学科教学水平的显著要素。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学生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专业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目前,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认同度不高、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合理(偏重理论课程)、课程时代感差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符合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受阻。

三、“双精准”视角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策略

本文结合目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为例,从自身教学实践探索“双精准”视角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思路。

(一)重视产教融合

中职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重视产教融合,倡导“工业文化进校园,产业文化进课堂”,积极与企业合作,掌握市场动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要求,共同授课,将文学、历史、科技、地理等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将传统文化精髓与设计融合,按照企业要求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接触企业文创项目,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二)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该课程的教学应依托产业,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文化为主路线,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深学生对母体文化的了解。例如,举办校园人文产品设计赛、文化艺术节及周年庆等活动,将人文教育融入校园,使中职教育的专业性、技术性与人文性并行,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另外,教师要以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完善专业教学条件

1.优化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地体现“双精准”教育理念,让学生、行业、教学、市场深度融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师资进行优化整合、定期培训,每学期派教师深入企业展开实践学习,参与合作项目,使其掌握先进的思想理念与技术,提高创新教学意识,拓宽专业视野,为有效提高人才培养实效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企业也可派遣师傅与设计师兼职教师,将企业理念在学校推广。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让学生与文创市场零距离接触,学校与企业可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采取“双元制”“师徒制”等模式培养人才。在校内建立实训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小型模拟工厂等,承接项目,接收行业信息;采用“师徒制”“工学结合”等模式将传统教室与实训室融合,将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把握设计动态,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注重教师的双重角色和学生的职业身份,形成良性的学习、交流与竞争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的开设应以承接项目为典型任务,转变“作坊式”和“授徒式”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意实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教学手段与内容

1.构思阶段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在构思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指定一些文化表现形式、场景或情绪状态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主题越复杂越好,这样较容易引爆学生的创意点。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2.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教学”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学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采用项目式及分组式等教学手段,提供不同训练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

3.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

学校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等,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校园生活进行文化内涵的提炼和延伸,如“校园读书节”活动,以“阅读、成长、蜕变”为主题,从阅读之美、传承文化、校园生活、感悟人生等方面立意,通过绘画、电脑设计、摄影等多种方式,融合校园文化元素,进行如明信片、文化衫、笔筒、书签等产品的设计。

地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宝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地域特产、标志性建筑等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为根本,尝试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元素融合,通过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将元素组合和编排,重构并形成新的元素符号,赋予校园文化新的生命力。

4.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

要想让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有更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就必须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的支撑点和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将中国传统特色、北京的特点及奥林匹克运动元素进行巧妙融合,传达出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为主要标志的主体图案,所采用的是中国红,将喜庆的颜色作为整个图案的基准色,寓意北京将举办成功的一届奥运会。第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的朋友,传递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理念和精神。第三,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运动员作为奥运的中心,阐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5.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在课前于班级学习群发布短小但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内容;在课上将企业文创项目引入课堂,将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实现课程结构的动态调整,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掌握知识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课下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学习交流群,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分享经验和疑惑。

(五)拓展传统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领域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软实力”的代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艺术在历史中的传递与更新。在传统手工艺类产品设计中,学生需了解现代市场需求,在设计方法、材料选择上寻找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实质性研究,找出在当今时代的适用元素并加以利用,将其融入产品设计,同时,要结合现代工艺技术,让产品设计符合大众需求,实现对传统手工艺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使观赏者既有精神上的感化,又有视觉上的享受。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物化的一种形式。兼具实用性、功能性、艺术性、创新性、纪念性的校园文创产品有助于营造更加轻松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展现学校的独特个性,传播特色和提升文化内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立足点,在实践环节践行“双精准”原则,真正使艺术专业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培养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步,实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精准专业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