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022-11-22 20:10:35王东雪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舞蹈创新能力高职

王东雪

(昭通市职教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对于美的追求与渴望更加强烈。舞蹈作为一种极具美感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给予视觉冲击,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其教育价值受到广泛关注,逐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美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情感与自我认知力逐渐形成,具备了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加强舞蹈基础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艺术细胞,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对高职舞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一、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像其他学科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恰当的教学方式中更好地学习舞蹈。但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无论是在哪一门教育学科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背景下更加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此才能加快社会的发展步伐,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因此,我国不断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部分学校及教师不在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舞蹈教学更加偏重于理论教学和舞蹈动作的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摆脱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全面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跳,还要让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学会欣赏、鉴析,学会创编,学会体会艺术的美,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在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在舞蹈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舞蹈,还有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学生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对学习、生活等有更多的帮助,才能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目前阶段,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对于美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这种情况下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在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讲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与示范,而学生机械地进行模仿。虽然此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但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舞蹈的自我理解力、感知力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所获得的舞蹈知识与技能欠缺个人情感以及鲜活的灵魂,不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全面提升。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尊心较为浓重,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因担心出错出丑而不能够进入一种忘我的表演状态。由于心理有障碍,使学生不能够快速地调动自我情绪,不能够有力地控制身体肌肉,导致所呈现的舞蹈存在无力感,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羞涩的内在心理与扭捏的动作表现成为影响学生舞蹈学习的首要问题。除此以外,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部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有些学生因为之前完全没有接触和学习过舞蹈,再加上又觉得舞蹈课很辛苦,所以就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惰性,自觉性很差。由于各个学生的条件各不相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就会产生害怕焦虑、厌学甚至焦虑等心理,这对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课堂的学习氛围相对较差,这都是影响舞蹈教学的不利因素。以上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怎样才能因材施教,变不利为有利,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探讨,相互交流,积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指导,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切实落实提供重要支持。因而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亦需要重视这一部分的培养教育,促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进行创新,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效率的优化提升。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需要学生能够坚持完成,如此,则更需学生创新意识的支持,使其能够在意识推动下,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落实。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落实创新教育,包括如概念的认识、创新重要性等多个方面,使其能够正确全面地了解创新,积极进行创新。比如,大多学生认为创新需要具备更多的“主意”“点子”,但自身并不具备这一能力,且认为创新能力为优秀人才所具备的特有的能力,导致从源头上就失去了创新的发展可能。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在了解创新的同时,亦能够建立创新的勇气,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推动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结合舞蹈这门艺术性课程,教师可借助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创新,给予其创新的勇气。比如在《千手观音》的舞蹈作品中,因其非凡的艺术力感染力广受国际社会赞誉。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给予联想的参考提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如“大家能借此舞蹈想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去想象,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师的引领下,就能够有方向地积极思考与想象,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动机,促进其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力

舞蹈表现力的迸发需要建立在对于作品深刻的理解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强而有力的表演感染力。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对于舞蹈作品的解析,带领学生体会舞蹈的内在美,理解舞蹈所传递的浓厚情感。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的舞蹈可谓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舞蹈动作技能的讲解,更要传递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积累。

例如,教师在讲解舞曲《胶州秧歌》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舞蹈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历程,播放山东胶州秧歌的视频素材,渲染欢快明亮的氛围,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情感基调,为后续的技能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胶州秧歌的基本特征,理解舞蹈扭的律动、线的流动、圆的呈现等,在此基础上,对胶州秧歌的舞蹈动作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所传递的情感意义,提升对于舞蹈的理解力以及把控力。

(三)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对于舞蹈形体的把控力

舞蹈是通过形体语言展现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学生对于形体把控能力的优劣是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舞蹈自信,激发表现欲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具有独具风情的舞蹈,如何充分抓住少数民族舞蹈的体态、特点、精髓尤为关键。首先,教师以学生较为熟知的少数民族舞蹈为切入点。

例如,教师可以以蒙古族舞蹈《鸿雁》为例,教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舞蹈视频,并提出思考问题,如蒙古族的舞蹈音乐及动作有何特点,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与分析,建立初步感知。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让学生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差异,良好的柔韧性对学生舞蹈练习有着较大的关系,比如一些学生身体柔韧性不佳,教师可以设置相契合的拉伸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的舒展性,增强舞蹈表现张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对于形体的把控能力,增强表现欲望。

(四)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对于情感的创造力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舞蹈情感的精准拿捏以及自由创造能力,赋予舞蹈鲜活的生命力,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应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积淀,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作品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审美属性。因此,教师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探索生活、创造生活,丰富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厚度。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体会舞蹈作品中的人地和谐精神。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广大劳动人民群体之中,体会淳朴的民风,感受舞蹈对于劳动人民精神的歌颂,让学生理解舞蹈艺术是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深化学生对于舞蹈教学内涵的理解。其次,促进艺术与生活的相互融合,舞蹈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及内在涵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舞蹈感知带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在讲解中国古典舞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深入了解中国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思考舞蹈艺术对于生活的启示,然后可以促使学生将古典舞的形体之美延伸至日常言谈举止中,立足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舞蹈情感创造力。

(五)教师要重视规范教学内容,坚持因材施教

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老师首先需要对各个学生有基础性的了解,看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的特点,同时要充分发挥出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合理运用各方面教育资源。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看到每一名学生的独特优势和劣势,运用一定的技巧和合理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只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才是真正地从学生具有的特殊性出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也许会提出疑问,也许会对舞蹈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机会,教师要把握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尊重并鼓励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保持创新的积极性,有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固定学生的思维,打击、批判学生的想法,这样会扼杀掉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想象力较好,那么学习舞蹈就会较快;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等相对来说稍差,那么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慢一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快或放慢教学速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跳舞,还要教会学生编舞,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较高的要求,比如不能模仿他人作品,要原创;而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低一些的要求,比如在其作品中可以有少部分是模仿创作,之后在学生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再提高要求,这样就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够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就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创新人才。不论是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还是舞蹈专业领域的发展进步,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为当下教育发展中重要的培养内容。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时,可依据创新培养的几点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开辟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创新发展教育环境,促使其思维得以有效发散开阔,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推进舞蹈及学习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创新能力高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我和舞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