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姗姗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梅州 51401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中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将文化意识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在部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非常多的文学经典作品,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本身文化意识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带动学生获取到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首先就应该增强文化意识。[1]但在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文化意识方面都是普遍偏低的。从教师的角度上看,高中教师由于面临着高考带来的压力,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忽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看,在现阶段,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甚至产生崇洋媚外的情绪和心理,对于传统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在文化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 一定要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2]但在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运用到的方法和手段都是比较单一和生硬的,很难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使得文化的渗透效果处在形式主义上,很难做到深入人心。
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立足点,但也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应该做到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化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对文化意识进行培养时,缺乏对各种资源的积极扩展。使得学生的掌握不够全面和具体,在文化了解的过程当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转变,让文化渗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展现价值和作用。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当中,和语言能力、审美情趣与思维品质的培养相比较,文化品格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3]所以,在现阶段,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能够带动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品质,从而真正地让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得到落实,使得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更好地迎合新时期下的发展,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凸显学科价值和优势。
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是每一个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使命和责任。[4]在现阶段,由于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少兴趣、传承意识不足,很容易导致后续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使得我们丧失珍贵的文化宝藏。所以,在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立足语文教学,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渗透,也能够在无形当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不断地增强传承的意识和心理。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让学生能够肩负起传统文化发展的责任,让传统文化在后续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积极渗透,也能够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在高中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和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精髓所在。通过文化意识的良好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用真心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走到今天是一种精神文化,对于学生的三观构建、行为品质的生成都能够展现出非常重要的助力。从而真正地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朝着未来良好方向不断前进,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更好地展现出来。
在对传统文化积极融合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立足点。[5]在高中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当中,古诗文在其中的占比是相对比较高的,能够带领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充分品味古人的文学魅力。所以,在现阶段,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教师首先就可以将古诗词的鉴赏作为立足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彩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古诗的过程当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解析时,可以为学生展现出作者的背景和本首诗的创作资料。这首古诗是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已经过去两年,充分地展现出作者本身对于昔日英雄的敬仰之情和无限感怀,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坎坷的感慨……让学生能够带有这样的情感投入到诗词的品位当中、观察作者是如何用诗词来对自身情绪情感进行表达的……其中,教师也可以加强文字解说,让学生对古诗词背后的意蕴进行品味和思考。与现实生活互相关联,让学生懂得应该正确看待得与失、失败与成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带来启示,真正地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提升。
要想真正地让学生提高文化意识,在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积极地进行触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增强对于内容的感怀,增强情感体验,让教育效果能够变得更好。
例如,《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即将离开汴京和恋人间惜别所作。在作品当中,对歌妓生活和城市风光进行了描绘,全文以慢词作为主要形式。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主要品味诗词中包含的托物言志的情感思想,带领学生对广用白描的手段进行分析,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诗词当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让学生可以借助寒蝉、长亭以及都门和兰舟等景物的变化,加强对于作者心境的理解,让学生可以对古诗词独特的表达方式产生兴趣,可以站在景物或者情人、作品作者的不一样的角度实现解读,对当时的情境进行描绘,鼓励学生投入到写作当中,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解读,对其中包含的文化意识进行汲取和渗透。从而在无形当中让学生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受到更多有关于文化的熏陶感染。
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局限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而是应该鼓励学生投入到资源的拓展中。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接触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可以实现资源的拓展,带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在讲解《声声慢》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如梦令》。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李清照生平经历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收集整理好资料之后上传给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呈现出来,一起带领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词具备着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动荡和身世变迁中通过作品来对自身的情绪情感进行展现的。其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带领学生投入到专题鉴赏当中,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变迁和生平事迹……让学生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
在文化意识渗透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应该让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索,形成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后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有意识地进行继承和渗透。在其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投入到深入探讨当中,让学生可以表现出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让教育的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在对传统文化专题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课堂辩论,可以将课堂辩论的主题设置成——“传统文化对于现实社会带来的利与弊”,以此作为辩论题目。在后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成两组,让学生各自进行辩论。正方可以围绕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理论,比如道德、传承、知识等等。而反方都可以更多地以创新和发展角度来进行辩论,彼此之间在思维碰撞和观点反驳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意识到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懂得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当中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强传统文化和现阶段新思想、新时代的有效联系,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语言交锋当中形成独特思维习惯、敏锐思维,让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产生深入、全面、客观的认识。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将关注点过度地放置在学科知识的传递上,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提高修养水平。所以,在现阶段,在传统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中的不足和弊端,能够带领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悟,做到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逐步渗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当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精华和价值,让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更加顺利和自然,有助于学生本身获取到更好地成长、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对《诗经两首》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主要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内容进行探索。在合作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在《诗经两首》内容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学生感知都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很多学生意识到在古代时也有坚定的爱情观念;还有的学生被其中不畏艰难的品质和精神所感染和触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探讨古代的爱情观和现代爱情观,让学生进行对比,能够投入到思维的交互和互动当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品质、真挚爱情,有助于学生文化品质的生成和构建。
传统文化延续至今,之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拥有着较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并且号召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主要就是由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在现代社会当中依旧有着比较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启迪,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品质的构建。所以,在现阶段,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作为教师,也应该对文化内容进行汲取,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到道理和启示,自然而然地让传统文化的渗透变得更好。
例如,在对《论语》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学生主要是对儒家文化进行接触,教师从中可以对慕课资源进行引入,通过资源的获取,让学生感受更多有关于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一些事例、故事等等,让学生能够对儒家思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好地进行感知。其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对于儒家文化的观点也予以认同,对其中诸多观点的正确性进行表明。在对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生活道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话语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让学生能够懂得在产生负面情绪时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而不是一味地在其他人的身上发泄……让学生尝试立足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依旧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价值和指导作用,在文化意识方面得到培养和提升。
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立足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的语文文化意识进行培养是尤为关键和必要的。能够助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让学生获取全面成长。在其中,主要可以通过发挥古诗优势、加强情感引导、实行资源拓展、设置课堂辩论、加大文化感悟、密切联系生活,让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