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2022-11-22 20:10:35宁巧婧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老师

宁巧婧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第八中学 内蒙古阿拉善 750300)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迎合学生的喜欢。现今,有更多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被不断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游戏化教学为例,这是一种通过对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带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育目标,帮助、支持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般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发展个性。具体内容表现在,教学当中利用游戏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用类似玩游戏的心境去学习,以达到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游戏化教学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实际上利用了学生爱玩的心理,巧妙结合了“教学是游戏”这一理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目前很多中小学课堂上,教师也积极采纳这一理念,将学生的心理与游戏化教学融合,创造教学氛围。目前为止,这一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二、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通过游戏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哪一个学生不爱玩呢?所以,老师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需要引领学生进行上机实际操作,有部分爱玩的同学,会私底下玩游戏等与课堂无关的定西。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初中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一节课下来,不说在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上能不能起到作用,学生也无法获取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老师们可以采取在教学上增加游戏的方式,从而解决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偷偷玩游戏的情况。现实中的游戏,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还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打字速度练习,再通过小组字数总和的标准来进行打分,这种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还能够练习学生的打字速度,提升学生对事情的专注能力。这种游戏化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老师也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增强学习的成效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操作很重要,单纯的对知识掌握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所以,对学生日常操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避免学生在反复操作练习中产生枯燥情绪,在教学中增添一定的游戏环节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也会取得更好的进步,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学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假如老师单纯采取机械化教学的方式,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排斥心理,这样一来,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就慢慢降低了。初中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别强,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采取游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举例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在Excel 表格中做表格,用时最少的同学是大赢家。学生会在心里暗暗较量,在老师教学时,他们就会精力高度集中,认真地记录课堂笔记,练习如何提升自己的速度。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这门课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三)游戏合作,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理论知识也十分重要。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普遍抽象难懂,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样一来,让学生心里产生抵触,就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老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同样老师可采取游戏化教学与学生合作,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创意相册这一课堂活动完成之后,老师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组的相册,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需要完成属于这个小组的相册,完成之后,在全班进行评选活动,选出最好的一个相册,并给予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在这个活动当中,老师们让组内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合作创新意识,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素养。

(四)进一步开展游戏化教学,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老师完成学生教学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掌握,老师通过开展游戏的活动,加深对学生上课的知识。对同学们的记忆起到加强,避免一下课遗忘了上课的知识点。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点

(一)教学原则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不同的适用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在初中课程体系当中课时量占比不大,但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大原则:

(二)紧扣教材,凸显重点

游戏的目的不是进行游戏本身,而是以游戏的形式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有重点、有突出点地去设计游戏环节。游戏只是形式,内容才是重点。要将游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任务相结合,让每一个游戏步骤和游戏环节都能体现出本课程所要教学的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重点知识、信息技术的实操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做到重点突出、教学活泼、完成度高、实操质量效果明显,这才是高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三)增强趣味,重在启发

初中学生正处于十几岁的智力发育黄金期,这一时期,只需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快速掌握特定的知识。因此,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知识接受做好准备。这也是游戏化教学需要坚持的第二个原则。在设计游戏之前,要弄清学生的兴趣点,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获取。游戏必须是符合学生风格的学习任务,尽量让游戏与学生学习经验相吻合,这样在学习时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将游戏融合到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当中,下面,本文以初二信息技术教材当中的一课《学画同心圆》为例,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首先是本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PowerPoint 的画图工具,学会绘制同心圆。其次是教学意义。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到同心圆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奥运五环、轮胎、笔帽和瓶盖等,运用十分广泛。接着是课程的游戏设计。为了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师可事先进行问卷统计,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游戏设计。例如,班级的大部分同学比较喜欢汽车,就可以以“汽车工程师”为例,来进行游戏设计,在游戏中,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练习结合到游戏当中去,在教学多次反复学习,学生最终完成简易汽车模型的绘制。这些教程,都是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备课。

(五)启动游戏——课堂教学和实践

教师在备课完成之后,开始进行游戏的启动。这其实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首先要根据游戏任务,进行通关。例如,需要绘制哪些零部件和哪些零部件需要着重学习、要不要进行分工合作等一系列设计。根据前期的设计规划,学生开始进行实际创作。在进行实际上机操作之前,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着重演示讲解,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

(六)游戏结束——进行评价和反馈

游戏任务快要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提醒。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完成度肯定也会有所差异的。教师进行倒计时提醒,观察哪些学生完成度较高、哪些学生还存在困难,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学生加强练习,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遇到难题不会的可以举手提问老师,提问老师的次数也要限制或者可以向已经完成的同学求助,这样一来,增加同学们的游戏体验,也鼓励了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学生的自信心。等大家都完成任务,结束游戏时,教师需要进行集中游戏打分。这里,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智能评分,也可以先统一提交给老师,之后让学生一起评价等。

四、游戏化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采用游戏化教学,使课堂变得有趣,让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轻松。著名作家史蒂芬森认为,“游戏的传播其目的就是给人带来快乐”。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也能让学生收获快乐,并且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游戏场景中去体验,学生参与游戏化学习。同时满足了自己对游戏的心理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趣,能让学生将自己沉浸在游戏化的学习情境当中,能够达到一方面完成学习目标,另外一面,不会增加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假如游戏在教学中能起到作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游戏体验,这样一来,会增加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好感和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充分展现了“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面对初中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面对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走极端思维。所以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完整的“通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与同学进行合作,利用不同种办法完成“通关”,当然最终目的自然是让学生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主动积极探索的状态,并且能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掌握“通关”所需要的本领,这样一来,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让学生学习本课所需要掌握的实践知识。对于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把任务完成,更重要的是完成的具体过程,因为获取技能的方法比技能本身更加重要。在这个游戏化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增强人际关系。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初中学生在面对学习这一块,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就是能够做到对老师要上的课程进行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老师也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表率。所以教师在一边任课教学中教导学生的同时,对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也需要提高。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有可能引导学生。初中学生在知识上储备不多,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会经常会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遇到很多问题,那么教师在学生面对问题时要为学生提供帮助,将困难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面对问题就不会再害怕不敢面对了,甚至还会对问题产生兴趣。教师也需要有耐心地听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意见。教师更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合学生心理,强化技能训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行游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多次反复的技能训练能让学生加强记忆,完成学习目标。初中学生一般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就能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初中学生对有关游戏方面的活动颇有兴趣,如果教师可以把实际的训练与游戏相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增加。

结语

想要更好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就要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方法。游戏具有提高兴趣和专注力,对初中生来说游戏是非常有趣味的,他们普遍热爱游戏化。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专注力,也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游戏老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