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产地趁鲜切片研究现状

2022-11-22 20:10卢明悦刘谦张永清张利杨寒冰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丹参酮酚酸饮片

卢明悦 刘谦 张永清 张利 杨寒冰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中平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平邑 273300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历史悠久。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消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热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病症[1]。现代研究证明,丹参主要活性成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脂溶性成分及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 等水溶性成分,具有抗凝血、保护心肌、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血脂等药理活性[2]。由于疗效卓著,丹参年需求量逐年递增,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满足需要,丹参主产于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仅山东省种植面积就达30 余万亩。药材是各种中药产品的基本原料,无论是进入中药房作为配方饮片还是进入中成药厂作为投料饮片,都需要先行切片。丹参切片传统做法是将药材干燥后,再水洗润软切片[3-4],不仅费工、费时、费能源,而且易致活性成分损失、降低饮片质量。因此,有学者倡议将丹参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5-7],并就丹参产地趁鲜切片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旨在推动丹参产地趁鲜切片、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1 丹参趁鲜切片与传统切片比较

按国家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丹参药材产地加工为“春、秋二季釆挖,除去泥沙,干燥”,切片加工为“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吕文海等[8]研究发现,丹参产地趁鲜切片和传统切片的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其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丹参酮ⅡA 含量无明显差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也相近。吴瑛等[9]研究表明,传统切片(80℃烘干)、趁鲜切片(80℃烘干)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 含量分别为0.30%、2.56%和0.35%、2.79%,趁鲜切片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 含量明显提高。杨树声等[10]比较了直接鲜切、水洗鲜切和水蒸鲜切丹参饮片的质量,发现将鲜丹参晾晒至6~7 成干、抢水洗、切薄片、阴干或低温烘干质量最好。赵志刚等[11]研究发现,在丹参含水量为23%~36%时趁鲜切片,性状与传统切片相近,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 等成分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切片(P <0.05)。冯建明等[12]将5 个产区鲜丹参分别直接鲜切、半干鲜切和传统润切,发现传统润切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切片,活性成分损失以传统润切最大,其次是半干鲜切,直接鲜切损失最少。综上,将丹参趁鲜切片可保留更多的活性成分,节省人工和能源,在失水到一定程度再切片还能保持较好的色泽和片型,品相与传统润切相近。

2 去除泥土方法选择

鲜丹参往往黏附泥土,趁鲜切制时需要先去除泥土,主要方法有水洗、风选、过筛等,以水洗常用。丹参根皮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且水溶性较强,水洗对药材质量会有一定影响。邓寒霜等[13]研究发现,丹参根皮、木质部丹参素、丹参酮ⅡA 含量分别为1.65%、0.34%及1.26%、0.056%。曲桂武等[14]等研究显示,丹参根部木栓层丹酚酸B 和丹参酮ⅡA 含量分别为5.56%和1.94%,是去除木栓层部分的1.30 倍和194 倍,表明丹参酮ⅡA 主要存在于木栓层中。曾令杰等[15]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 在根部皮层含量最高、木质部含量甚微,皮层中丹酚酸B 含量也高于木质部。段增强等[16]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 主要存在于根部木栓层,其次是韧皮部,木质部含量较少,而丹酚酸B 则主要分布在木质部和韧皮部,木栓层很少。赵希贤等[17]发现,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主要存在于根部粗皮中,丹参素和丹酚酸B 主要分布在去粗皮部分,粗皮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丹参素和丹酚酸B 含量分别是去粗皮部分的1 933.6%、1 554.7%、700.0%、268.4%、56.6%、61.1%。水洗时根部栓皮或粗皮易因机械损伤而脱落,一些水溶性活性成分也会流失。赵琼等[18]研究发现,将丹参抖净泥土直接晒干,丹酚酸B 含量为5.02%,水洗晒干丹酚酸B 含量为3.02%,降低了39.84%。蔚广飞等[19]比较了不洗、冲洗、浸洗、搓洗等方法,发现水洗后迷迭香酸、丹酚酸B 及二者总量均有减少,其中不洗分别为浸洗的1.161 1、1.120 3、1.122 3 倍,为搓洗的1.975 8、1.382 5、1.403 9 倍,为冲洗的1.065 2、1.121 1、1.118 1 倍;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及三者总量也呈降低趋势,不洗分别为浸洗的1.062 5、1.235 3、1.366 0及1.202 1 倍,为搓洗的1.367 8、1.500 0、1.658 7 及1.562 2 倍,为水洗的1.081 8、0.913 0、1.187 5 及1.062 7 倍,其中丹参酮ⅡA 含量受水洗的影响最大,并且发现冲洗、浸洗、不洗及搓洗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隐丹参酮含量影响较小。因此,建议水洗时应尽量采用冲洗,缩短浸水时间、减轻粗皮损伤。水洗鲜切与风选鲜切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但风选鲜切醇溶性浸出物、丹参酮ⅡA 含量高于水洗鲜切,提示“丹参忌用水洗”的传统应予以继承[20]。

3 非药用部位去除

丹参切片前需去除非药用部位。传统上丹参的非药用部位包括“苗”“芦头”等,如《鸡峰普济方》称要“去苗”[2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要“去芦头”[22]。“苗”是指茎叶,“芦头”是指带有茎基的根茎部分。采收时,一般是将地上茎叶割除后再收刨,干燥后再次去净茎叶。因丹参茎基部粗壮、坚硬,干后难以去除,润软24~36 h 方能剪掉[8],所以茎基残留常见。尉广飞等[23]研究发现,丹参芦头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 含量稍低于根上部,而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4 种成分总量高于根上部、低于根中部,提示芦头活性成分含量与根部相近。吕文海等[8]研究证明,丹参主根、须根和根头残茎丹参酮ⅡA 含量分别为0.234%、0.770%和0.052%,根头残茎丹参酮ⅡA 含量仅为主根的1/4。曽令杰等[15]发现,丹参芦头丹酚酸B 和丹参酮ⅡA 含量均较低。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丹参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但根茎是根与茎的连接处,其组织结构与根、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切片后其质地、断面颜色与主根差异很大,剪除时很难将茎与根茎截然分开,所以市售丹参饮片常见残茎部分。由于丹参药材中根茎占比较小,性状、活性成分含量等与根部差异较大,为保证药材质量,建议将根茎作为非药用部位去除。另外,须根常被要求去除,但其在根部占比很小,且丹参酮ⅡA 含量高出主根两倍以上,干燥后多碎断,可不必主动去除[8]。

4 切片前药材水分控制

丹参直接鲜切片形往往皱缩、颜色加深,与传统饮片明显不同,这也是趁鲜切片难以推行的障碍之一。鲜丹参在干燥过程中组织可以继续进行代谢活动,导致药材产量与品质发生变化[24]。干燥所需时间越长,代谢消耗就越多。趁鲜切片后干燥速度加快,代谢消耗减少,但鲜切失水过快易致片形皱缩。吕文海等[8]研究发现,鲜丹参晾晒失水20%~30%后堆积回潮,再风干至失水40%~50%时,剪掉根头残茎,过筛风选去泥土,切厚片,80℃烘干或风干,饮片色泽紫红,质量较好。赵志刚等[11]证明,在丹参含水69.16%、44.13%、35.66%、23.23%、14.18%时鲜切,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含量分别较传统切片高0.55 和0.32倍、0.20 和0.23 倍、0.25 和0.15 倍、0.91 和0.50 倍、0.97和0.43 倍(P <0.05),表现为失水越多切片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含量越低;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也有变化但不甚规律,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 含量在含水量为69.16%时鲜切分别较传统切片低8.00%和5.41%(P <0.05),在含水量为44.13%时鲜切隐丹参酮含量低于传统切片的17.76%(P<0.05)、丹参酮ⅡA含量高于传统切片的0.04 倍(P <0.05),在含水量为35.66%时鲜切隐丹参酮含量与传统切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丹参酮ⅡA 含量较传统切片高0.24 倍(P <0.05)。在含水量为23.23%时鲜切隐丹参酮含量略低于传统切片、丹参酮ⅡA 含量高于传统切片0.18倍(P <0.05)。在含水量为14.18%时鲜切隐丹参酮和丹参酮酮ⅡA 含量分别较传统切片高0.08 和0.20 倍(P <0.05)。在含水量为23%~36%时切片断面基本不变色,干燥后(40℃烘干)与传统切片相似,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 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润切(P <0.05)。因此,认为丹参在含水量为23%~36%时鲜切比较适宜。张军等[25]比较了鲜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全干切、传统润切等丹参饮片的性状、水分、浸出物、活性成分发现,鲜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丹参饮片虽切面较平整但色泽较暗,全干切片色泽较好但常开裂且成片率低,传统润切饮片色泽较好、切面平整。总之,切制前药材含水量对片形、得率、活性成分含量等均有影响,因此需要对切制前药材含水量进行控制。

5 药材分级

药材分级是指为便于加工和干燥,根据大小、粗细对药材进行分类。分级是产地加工常用的技术手段,具体方法有筛、拣等[26]。丹参根部粗细不仅影响活性成分含量,而且干燥速度明显不同。刘先琼[27]研究发现,丹参须根丹参酮ⅡA 含量高达0.43%,小号直径根为0.30%,中号直径根为0.22%,大号直径根为0.16%,表明根部直径越小丹参酮ⅡA 含量越高。尉广飞等[28]研究发现,平均直径为0.360 cm 的丹参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含量分别是平均直径为1.366 cm 丹参根的150.00%、193.71%、533.33%、200.00%和377.78%,表明根部越细活性成分含量越高。目前市售丹参饮片多为混切,质量差异较大[8]。因此,在丹参采收后需要根据粗细进行分级,这样不仅利于控制干燥、便于切制,而且有利于提高和稳定饮片质量。

6 干燥方法选择与干燥温度控制

无论是趁鲜切片还是传统切片,均面临着干燥方法与干燥温度的选择和控制问题。丹参各种活性成分对干燥条件的响应有所不同,丹酚酸类成分高温下极易氧化,而丹参酮类成分对光敏感、长时间光照颜色变暗。邓寒霜等[29]将鲜丹参分别晒干、阴干、50℃烘干、100℃烘干,结果显示晒干组丹参酮ⅡA、丹酚酸B 含量分别为0.24%、4.41%,阴干组分别为0.27%、4.36%,50℃烘干组分别为0.32%、3.12%,100℃烘干组丹参酮ⅡA 含量为0.52%、丹酚酸B 未检出。张薇等[30]研究发现,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外皮颜色红润鲜亮,断面呈淡黄色,质地硬,参味浓,干燥时间短、效率高,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含量高于热风干燥组,但低于传统晒干和阴干组。许虎等[31]将鲜丹参切片,分别设置110℃、100℃、80℃、70℃、50℃等温度分批干燥,干燥时间分别为50、60、120、240、300 min,经测定发现丹酚酸B、丹酚酸A 及迷迭香酸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认为干燥温度以100℃为宜。王小平等[32]将鲜丹参直接晒干及在40℃、50℃、60℃、70℃、80℃、85℃烘干,发现40~80℃对丹参酮ⅡA 影响不明显,当高于60℃时丹酚酸B 有明显损失,40℃~60℃干燥丹酚酸B 含量高于晒干,丹参素含量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加,干燥温度高于70℃时对丹参药材表面和断面色泽会产生影响,40~60℃干燥药材表面和断面色泽优于晒干,低温干燥不仅减少活性成分损失而且能保持油润、表面和断面颜色鲜亮,认为丹参最好40~60℃烘干。赵志刚等[33]发现,晒干和阴干对丹参迷迭香酸、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 含量影响较大,阴干可以较好地保留3 种活性成分,与阴干比较,3 种成分晒干分别降低了18.75%、22.00%、19.15%。烘干对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 含量无显著影响。40℃、60℃低温烘干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无明显变化,80℃干燥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含量急剧下降,60℃为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含量发生变化的临界温度。阴干和低温(40~60℃)烘干能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因此认为丹参以阴干或40~60℃低温烘干为佳。侯晓杰等[34]将丹参鲜切片后分别阴干、晒干及40℃、60℃、80℃、100℃烘干,发现其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 含量分别为0.281 9%和0.517 3%,0.293 0%和0.491 3%,0.321 0%和0.610 0%,0.222 4%和0.492 8%,0.247 8%和0.565 7%,0.205 4%和0.418 4%。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 含量均以40℃烘干最高、100℃烘干最低,说明高温对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 均有破坏作用。孔明明等[35]考察了干燥方法对总丹参酮、总丹酚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 和浸出物含量的影响,发现晒干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100℃杀青、65℃烘干可有效保证丹参各种活性成分含量,若考虑干燥设备成本,65℃烘干为较合理的干燥方法。

7 小结

丹参产地鲜切与传统润切由于加工工艺不同,饮片性状与活性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传统润切是将药材干燥后重新润软再行切制,导致成分损失、成本增加,但其片型规整、颜色鲜亮;丹参产地直接鲜切简化了工艺流程,成分损失减少、成本降低、产量提高。因此,丹参产地直接鲜切是可行的。但是药材直接鲜切属于药材生产范畴,称为产地加工归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而在药材干燥之后进行的各种加工称为中药炮制归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二者管理政策明显不同。丹参产地直接鲜切是药材生产与饮片生产相融合的产物,称之为“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其产品归属“药材”还是“饮片”,是目前推行丹参产地直接鲜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猜你喜欢
丹参酮酚酸饮片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一株真菌所产环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