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 ,耿文良*
(1 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长春 130033;2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长春 136100)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 年以春承101 为母本,众禾一号为父本,双亲配组杂交。后代F1-F5低世代材料,在人为“逆境”生态环境胁迫下集团混合选拔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编号田间鉴定试验, 性状稳定的高世代材料F6代-F8代,采用所内品比圃,所外穿梭育种技术同步试验研究。 田间试验品系代号13-6-77 表现综合农艺性状优异,具有高产、优质、抗逆、适广性强的特点,品比圃与穿梭育种技术同步试验平均产量9 869.2 kg/hm2, 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产量8 916.3 kg/hm2,增产10.6%,且其它技术经济指标均超过对照品种吉玉粳。 2019~2020 年吉林省联合体区域试验产量平均产量9 263.96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7.4%,2020 年吉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623.90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8.6%,增产点比例100%[1]。
抗病性:2019~2020 年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稻瘟病性及抗纹枯病鉴定, 在病区自然诱发鉴定苗瘟表现感(S)、叶瘟表现中感(MS),穗瘟表现感(S)纹枯病表现中感(MS),具有较强的田间水平抗性。
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结果:出糙率84.0%,精米率75.7%,整米率72.6%,粒长4.4 mm,粒型(长宽比)1.6,垩白粒率13%,垩白度2.8%,直链淀粉17.7%,胶稠度70 mm,碱消值7.0 级,透明度1级,符合国标优质米二等[2-3]。
松辽677 水稻新品种经吉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抗逆性鉴定,品质分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均符合审定标准,2021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编号: 吉审稻20210061。
2.1.1 秧苗性状 发芽力强,出苗整齐,抗寒力较强,叶绿色,根系活力强粗壮,移栽到本田缓苗返青快。
2.1.2 植株性状 株型紧凑,剑叶角度小,源库协调,分蘖力强,插基本苗75 万株/hm2,有效穗数达394.5 万穗/hm2,株高107 cm,主茎13~14 片叶,剑叶较直立,绿色。
2.1.3 穗部性状 穗长18.2 cm,穗半弯曲型,平均穗142.8 粒,结实率87.4%,谷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2.6 g。
生育期136 d 左右,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需10 ℃积温2 700 ℃左右, 在吉林省中熟稻区, 4月中旬育苗,5 月中下旬插秧,8 月初抽穗,9 月下旬成熟。
科学精准双亲配组, 优势遗传基因与有利遗传基因互补聚合重组, 创制育种核心基础技术材料[4-5]。 采取对优异的种质资源生理、形态等综合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统计。 选取种质优质遗传基因源库, 创建适于吉林省生态环境条件种植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源库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产、 优质等水稻品种源库种质资源库,根据血缘关系远缘,优质遗传基因易互补聚合重组的优势特点,选配亲本。 通过正交或复交,创制不同类型的杂交后代材料1998 份,构建核心育种技术材料669 份,在此基础上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适广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松辽677 水稻新品种。
松辽677 品种,双亲配组,血缘关系远缘,优势遗传基因与有利遗传基因互补聚合重组, 杂交后代材料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异超双亲的强优势。 F1代-F5代低世代材料在人为“逆境”生态环境条件胁迫下采用集团混合选拔法, 选拔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标记跟踪试验,F6-F8代性状稳定的高世代材料进行所内品比圃, 所外穿梭育种技术异地区域及逆境生态环境胁迫下同步试验研究。鉴定水稻新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适应性及综合农艺性状的优良性, 并严格按照育种目标,选拔水稻新品系。经所内品比圃与所外穿梭育种技术3 a 同步试验, 田间试验品系代号13-6-77,综合农艺性状优异,表现超过对照品种吉玉粳及其它姊妹系。 试验数据科学、准确,既提高了育种速度,缩短选育周期,又保证了育种选育技术质量。 育成的新品种在生育旺盛,品质佳,抗逆性强,既能发挥最大增产潜力,产量高、种性佳品质好,效益显著,又能延长品种在生产上使用寿命[4]。 解决了选育年限过长,育成的新品种,应用生产后种性退化快,产量低、品质差、抗逆性弱的难题。
松辽677 品种,株型紧凑,剑叶角度小,较直立、叶片两面受光时间长,光合作用率高,增加植株冠层基部光量,根系活力增强,促进地上部植株健壮生长, 更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 增加生物产量。 由于植株生育旺盛健壮,提高了耐寒性,生育后期轻霜过后, 植株上部功能叶片保持绿色仍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成熟,籽粒饱满,结实率高,活杆成熟,产量高,品质好,叶绿,穗黄,呈秋优型生育态势[4-5]。
松辽677 品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在吉林省中熟稻区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生产广泛应用。一般生产田产量9 000~9 750 kg/hm2,施纯氮量165~180 kg/hm2, 插秧密度30 cm×16 cm,插基本苗4~5 株/穴;保证20 万穴以上/hm2,插基本苗80~100 万株/hm2。
试验研究发现松辽677 品种比对照吉玉粳品种根系多2 条,根长多出3 cm,大维管束1 个,白根多,且粗壮,增强了植株抗逆性,为高产丰收提供了保障。
播种期:4 月中旬播种,大棚旱育苗,播芽种子250~300 g/m2,稀播育壮秧[4-5]。
插秧密度:5 月中下旬插秧,30 cm×(16~17)cm,每穴插基本苗4~5 株,利于发挥有效分蘖率。
合理平衡施肥:施纯氮(N)165~180 kg/hm2,按底肥: 蘖肥: 穗肥=5:3:2 比例施入; 施纯磷(P2O5)100.5 kg/hm2, 全部做底肥施入; 施纯钾(K2O)80 kg/hm2,70%用做底肥,30%用于水稻拔节期追期。
灌溉技术: 科学灌溉采用浅—深—浅灌溉方式,浅(返青分蘖期保持水层3 cm)深(孕穗期保持水层5~6 cm)浅(灌浆期保持水层2~3 cm),生育后期间歇灌溉,收获前15~20 d 停水。
适时收获:9 月末10 月初, 田间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即可收获。
适应区域: 吉林省除通化地区外的中熟稻区均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