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编辑:江 平)
(本刊美编:张 红)
最近,英国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在不丧失人类皮肤细胞特殊功能的情况下逆转“衰老时钟”,让这些皮肤细胞“返老还童”。
新方法对衰老性疾病的相关基因也产生了影响,都显示出向“年轻化”转变的迹象,因此,这项研究未来可能会彻底改变再生医学领域。(刘霞)
摘自《科技日报》
最近,《自然》杂志报道了一种含有特殊纤维的织物,其能有效探测声音。这种织物以我们耳朵的精密听觉系统为灵感,可以用来进行双向交流,辅助定向倾听,或监测心脏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演示了这种织物被编织到衬衫后的三种主要应用:可以探测到拍手声音传来的方向;可以促进两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两人都穿戴了这种可探测声音的织物;当织物触到皮肤时,还可以监测心脏。(张梦然)
摘自《科技日报》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俞飚团队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论文,报道对结构独特的环状海星皂甙的首次合成。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海洋动物来源皂甙分子,对深入开展结构—活性关系和药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张双虎黄辛)
摘自《中国科学报》
最近,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技术领域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上。
该研究利用剪纸方法发展了单轴、双轴和方形螺旋三种剪纸结构的液态金属电极。这类液态金属电极兼具自支撑、导体暴露、可拉伸、超薄、可回收的优点。研究将其作为电子皮肤应用于生理电监测和智能人机交互当中,有潜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电子等领域。(陈彬)
摘自科学网
最近,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蔡尚团队研究发现,细菌能通过提高宿主细胞抵抗血流机械压力的能力,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及发展,从而促进癌症转移。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
研究发现,微生物可以与癌细胞一起在循环系统中穿行,并在肿瘤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内的微生物群可能是早期预防癌症转移的潜在目标,效果可能比后期治疗要好得多。(冯丽妃)
摘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