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合唱的归属感

2022-11-22 15:48:56卢雪梅
云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歌归属感声部

卢雪梅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红歌”即革命战争年代谱写的歌曲。红歌合唱即有2个声部以上谱写的红歌合唱作品。在红歌合唱中让我们想起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如火如荼的祖国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感受着来自祖国母亲的沉甸甸的爱,油然而生发出“生为华夏儿女”的自豪,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不已的责任感、归属感。红歌合唱在新时期承载着爱国主义情怀,植根红色精神,塑造文化自信。

一、在战争时代肩负着历史使命

一是红歌合唱作品的真实性值得颂扬,红歌合唱描述的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多少革命先烈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作战,投身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去。二是红歌合唱的创作背景具有历史意义,红歌合唱与革命战争年代为其创作的背景和旋律铿锵中有柔和而成为声乐中的经典,在战争时代是吹响前进的号角,唤醒人民的心声,更是战争岁月峥嵘朴素的表达,激情的年华深情的吟咏。三是红歌合唱讴歌了伟大的祖国,讴歌了朴实的人民,讴歌了我们亲爱的党。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红歌合唱,呈现出革命战争的艰辛,抒发着革命年代的礼赞,嵌入红色岁月的缅怀,饱含了革命的理想、革命的信念,抒发了革命的豪情,红歌合唱在战争时代肩负着历史使命,演绎出刚健崇高的艺术风格!

二、在新时期承载着爱国主义情怀

我们被红色感召着,孕育着红色文化,红歌如同风里飘扬的那面神圣的旗帜,召唤着我们做红色心灵的生活者,这些在红歌合唱中所蕴含的精神食粮是不可小觑的。因此,红歌合唱在新时期承载着爱国主义情怀,植根红色精神,塑造文化自信。

(一)唱响红歌,实现崇高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成为部分人认同的价值观,这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为理想和事业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的精神是不相宜的。我们要纠正一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瑕疵的不利因素,如通过红歌合唱《过雪山草地》,在“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等这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炊断粮、啃树皮、煮皮带”,毅然跨越雪山,踏过沼泽,淋漓尽致地塑造了“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光辉形象,用行动诠释革命的初心,筑牢中国人民和军队为了祖国的强大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保持始终如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新时期的我们,在红歌合唱中演唱着、回忆着不同时代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红歌合唱作品,一个个渗透着词曲家心血的红歌作品在合唱的创作中不断演变、不断丰富、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无穷力量的接力棒,把我们走偏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通过艺术的熏陶,转化为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而致力于建设美好家乡,实现崇高理想的高尚情怀。

(二)根植信念,重温革命传统

红歌合唱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宣传进步的革命思想,党的方针政策,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鼓舞人民克服建设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的历史作用。我们应该一改以往对“老歌”的偏颇认识,加强对革命传统的集体重温,加强对红色文化的集体复习。如《我和我的祖国》,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紧密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血脉相连,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交融。抒发了母与子拳拳之情,感受着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景。歌曲采用舒展流畅的旋律,6/8、9/8的三拍子,有主歌有副歌的并列二部曲式结构,不强调装饰性,而让其感情自然流露,在词曲结合的碰撞中,自己和祖国已经融为一体,运用和谐统一的和声融入合唱的大集体中,脑海中一幕幕祖国大家庭的强大给予我们中华儿女的安定保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瞬间,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一颗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心植根心中,使得参加红歌演唱的歌者及台下的鉴赏者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歌声响起,人们哽塞、激动、热血沸腾了……

三、有助于煅融人们对祖国的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通俗的说,有归属感的人一定就是有责任感,那么一个人一旦对家庭、对事业、对国家有了责任感,就等于是种子发了芽,有了根,落地生根,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就会竭尽全力的呵护它,从方方面面迸发出积极、正面、向上的合力,融入到规划美好事业、经营美好家庭、回报伟大祖国的归属感。

(一)红歌合唱能形成独特的气质

任何外在的美都会被无情的岁月所磨灭,唯有具有内涵的美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愈积愈厚。不少同学说,参加合唱团之后,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知识,比如了解红色故事、与革命历史对话、熟唱伟人歌曲等,心中不免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从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去追寻歌曲中优秀的品质,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

(二)红歌合唱能培养团结的精神

在合唱团的训练中,讲究的是声部的和谐与声音的统一,歌唱感情的融入,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合唱团成员之间需要懂得科学系统的发声技巧,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一百个人,听起来就像一个人的扩音版演唱,这就需要高度的默契配合,不仅与本声部、还要和其他声部成员的合作,从个性声音向共性声音靠拢,每个声部都遵循合唱声音的要求去练习,才能训练出合唱需要的声音。在不断的磨合训练中,同学们的声音变得和谐了、内心走得更近了,相互间的理解与配合逐步建立,从而培养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红歌合唱能锻造自信的性格

与红歌合唱经常接触,用声音倾诉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颂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篇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对祖国百年复兴尽上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表现出乐观自信的性格。在指挥、合唱与乐器伴奏的现场氛围的触动中感官变得敏锐起来、不由自主的走进音乐作品中去,情感随着合唱变得愈加饱满,自信洋溢在心底。

(四)能培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歌合唱能锻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对祖国倾诉真情的交响曲。如红歌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如诗如画的以诉说的形式描绘了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全曲从“吃水不忘挖井人”唱起,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仿佛是一位年轻人饱含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思想上的启迪。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歌词以排比的手法陈述,是歌者对祖国母亲的诉说,是歌者对祖国母亲庄严的誓言,是全体合唱队员激情的歌颂,是拥抱祖国母亲的自豪感、归属感。

(五)红歌合唱的主体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史为鉴,100年前我们借鉴历史的事件教育人,今天用自己的声音唱响自己对祖国爱的交响曲,满怀信心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沿着党所指引的革命道路,革命理想信念,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总之,今天我们唱红歌,就是要把唱红歌与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组织起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大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中去。

猜你喜欢
红歌归属感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价值感与归属感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4:02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红歌串串烧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1:06
苏区红歌串烧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