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

2022-11-22 15:34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北极国家建设

刘 国 斌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引言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提升中国向北开放水平、拓宽国际贸易市场合作渠道、推进全球经济重心向北极转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提供了新的布局方向与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势在必行。尽管“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发展质量方面仍存在不足,而且也面临沿线国家(地区)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的阻碍,不利于深入推进建设。因此,需要破除这些阻力,提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质量,这是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实现高质量合作的必然要求。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也涉及“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容,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并积极参与极地地区的相关事务。在此背景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进一步“走深走实”。

国内外学者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朱显平等[1]、古尔巴诺娃·娜塔莉娅[2]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吴大辉[3]认为“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是对“一带一路”的重要补充。费帆[4]认为“冰上丝绸之路”是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和补充。薛桂芳[5]认为通过科技创新、外部国际环境改善、北极战略布局等途径可以更好地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程晓[6]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会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促进北极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与经济布局。李振福和彭琰[7]认为加强政策对话、搭建金融合作平台、加强技术合作等是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有力举措。谢晓光和程新波[8]认为中国应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设施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与俄罗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刘国斌[9]认为,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多边合作、专业人才培养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发力。罗英杰和李飞[10]认为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具有长期性的重要意义,中方要深化中俄战略互信,深化同北欧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关晓光和李振福[11]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和部分北欧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区域内部的GDP以及贸易结构将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快“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就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直接性研究相对不足,特别是随着“冰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正逐渐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如何提升“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质量将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下一阶段“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前沿领域。基于此,本文对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不确定性、推进方式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

一、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理论依据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案。其发展离不开比较优势理论、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区际要素流动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的支撑,对这些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能够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依据。

(一)比较优势理论能深化“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和贸易合作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应该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来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扩大比较优势产品出口,同时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贸易分工合作和资源要素的优劣势互补,获得比较利益。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发挥比较优势理论的支撑作用,积极实现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和分工。在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将催生新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进而在区域贸易合作中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同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也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新的产业合作,加快形成新的贸易分工格局。借助“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平台,沿线国家(地区)能够获得比较利益,形成区域合作分工的新格局、新面貌。所以,从这个层面看,比较优势理论加强了“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

(二)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能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实现产业合理布局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是阐释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配置组合现象的经济学理论。产业布局实质上就是生产要素资源、产业经济部门、企业组织等在空间地域子系统中的区域流动和再配置过程。产业布局受劳动力、外部规模经济、市场距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就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质量提升的过程,在这一动态演进过程中,更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有利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和交流,能够深化“冰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是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北极的资源开发和合作交流项目等日渐频繁,沿线国家(地区)理应利用好其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区位优势,更好地布局北极,发展与极地技术、极地科研、北极资源开发、海洋渔业等相关的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在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掌握主动权。从这个角度看,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能深化“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的产业合理布局。

(三)区际要素流动理论能促进“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要素资源的高质量配置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区际要素流动。区际要素流动实质上就是要素资源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合理配置,是要素资源流通的过程,既受经济体制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企业、个人等决策机制的影响,同时需要一定的中介条件来推进要素在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进而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在于中国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通过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既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市场和要素,也为加快“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产业产能等领域的合作,从而为中国国际贸易提供新的要素流动大通道。特别是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持续深化,新的产业分工以及生产力布局将不断形成和发展,这将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能力的不断增强,从而有助于要素资源的跨境跨地区流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区际要素流动理论有助于促进“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要素资源的高质量配置。

(四)增长极理论能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不是在所有地区同时发生的,而是首先出现在个别地区或部门,通过这些地区或主导产业部门的带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或部门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或增长极。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就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实现“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发展,与沿线国家(地区)形成更高水平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延长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形成“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新的产业增长极。同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将推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围绕新的产业增长极,进一步发挥其集聚和扩散作用,吸引更多国际要素资源,不断壮大和发展新产业,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增长极理论能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二、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基础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提升其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国同北极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空间广阔,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作持续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和发展,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支撑。

(一)中国同北极国家(地区)贸易合作空间广阔

“冰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建设为深化中国同北极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从进出口贸易情况看(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与商务部网站。,2020年中国对丹麦出口商品总值为746 756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71 973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020年中国自丹麦进口商品总值为600 814.7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105 035万美元,同比增长21.2%。2020年中国对芬兰出口商品总值为294 988.4万美元,相比2019年下降了9 490万美元,同比下降3.1%;2020年中国自芬兰进口商品总值为419 238.6万美元,相比2019年下降了44 630万美元,同比降低9.9%。2020年中国对冰岛出口商品总值为10 089.3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1 401万美元,同比下降12.2%;2020年中国自冰岛进口商品总值为10 458.9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3 807万美元,同比下降26.7%。2020年中国对挪威出口商品总值为353 495.1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8 479万美元,同比增长2.5%;2020年中国自挪威进口商品总值为727 385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337 391万美元,同比增长86%。2020年中国对瑞典出口商品总值为836 873.2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了16 949万美元,同比下降2%;2020年中国自瑞典进口商品总值为946 803.1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32 474万美元,同比增长3.5%。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联邦出口商品总值为5 058 458.3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84 298万美元,同比增长1.7%;2020年中国自俄罗斯联邦进口商品总值为5 718 058.1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了387 199万美元,同比下降6.6%。2020年中国对加拿大出口商品总值为4 210 914.3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519 057万美元,同比增长14%;2020年中国自加拿大进口商品总值为2 187 866.3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了627 891万美元,同比下降22.3%。2020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总值为45 181 292.9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3 313 909万美元,同比增长7.9%;2020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商品总值为13 490 759万美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1 219 317万美元,同比增长9.8%。受新冠肺炎疫情等现实情况影响,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额有所下滑。但整体来看,中国与北极国家(地区)利用各自比较优势进一步加深了贸易合作交流,在一定层面深化了“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

(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持续深化,中国积极扩展“冰上丝绸之路”布局,与沿线国家(地区)实现产业深度合作,通过产业合作进一步推进各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加快了产业的合理分工布局,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丹麦在可再生能源、制药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双边科技合作潜力巨大。截至2019年底,中国自丹麦引进技术和设备项目数1 012个,合同金额52.5亿美元。2019年,中国自丹麦引进57个技术合同项目,合同金额2亿美元,投资领域涵盖航空、电子、通信、有色金属和化工等领域(2)资料来源:《2020年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丹麦》。。截至2019年底,中国自芬兰累计引进技术和设备项目1 061个,总金额约101.9亿美元。2019年,新增技术和设备引进项目27个,金额4.3亿美元,约有52家中国企业在芬兰进行投资合作,主要分布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及高端制造、清洁技术、生物医药、航运、采矿、造船、服装、批发零售、服务业等领域,经营状况总体良好(3)资料来源:《2020年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芬兰》。。2019年,中国是瑞典第八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市场,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向瑞典主要出口服装、箱包、鞋类、塑料制品、纺织品、焦炭、罐头、玩具、家具和电信产品,中国主要从瑞典进口通信产品、精密机电、建筑及采矿机械、特种钢材和铁矿砂等。瑞典在信息通信、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精密机电等领域具有先进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实力,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技术引进国之一。2019年中国自瑞典引进技术项目148个,合同金额约22.9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中国自瑞典累计引进项目合同金额为286.4亿美元(4)资料来源:《2020年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瑞典》。。中国企业多以独资方式在瑞典开展贸易、信息通信、民航服务、金融服务等业务。此外,中国与其他北极国家(地区)的产业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加快了产业合理布局和要素资源的有序配置。由此可见,区域产业布局不断深化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和发展

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重大合作项目不断展开,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动力,有助于加快新的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与冰岛等北欧国家在北极科学考察、学术研究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展开,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冰岛北极研究中心在冰岛联合建立极光观测台,并允许各国科学家使用。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也在2016年正式成立,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中国和冰岛两国企业就地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中海油国际公司已经获得批准在冰岛、挪威等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等。2018年10月,中国与芬兰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中美之间的北极合作也在逐步推进,尤其是与阿拉斯加州在能源、渔业、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中俄北极开发合作也已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12月,中俄共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2019年6月,中俄就俄罗斯帕亚哈油气田项目签订协议,涉及资金50亿美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合作交流表明中国与其他“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在科学技术、能源、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了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其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尤其是北极国家(地区)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支持和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冰岛在2011年颁布《关于冰岛北极政策的议会决议》,瑞典在2011年出台《瑞典北极地区战略》,丹麦在2011年出台《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为各自国家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政策引导与支持。2018年1月26日,中国出台《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为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政策引领和支持。2019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芬兰总统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中欧班列等带来的便利条件,促进双向贸易,开展三方合作,探讨在北极航道开发等项目上的合作机遇,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12]。2019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出要推动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在遵循沿岸国家权益的基础上扩大北极航道开发利用以及北极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并支持继续开展极地科研合作,推动实施北极联合科考航次和北极联合研究项目。2021年,中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这些政策背景下,中国与北极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也持续深化,有助于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条件。

三、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确定性

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拥有良好的基础,但依然存在北极地区局势不稳定、资金短板、部分国家疑虑、部分国家阻挠等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一)北极地区局势不稳定

自2007年俄罗斯“海底插旗”事件以来,北极地区国家间的争端愈加明显,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的划界争议始终未能解决。2001年,俄罗斯在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被驳回后,于2015年8月再次提出申请。2012年,加拿大与丹麦虽就汉斯岛归属问题签订《加丹海洋划界协定》,但是并未完全解决主权归属争议。2014年12月,丹麦提出北冰洋大陆架的领土主张,该主张包括北极地区。加拿大于2019年初向联合国提交其在北冰洋地区大陆架划界的申请,该消息引起世界多个国家的警惕。由此可见,北极地区局势不稳定,不利于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二)资金短板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国家的资金力量不足以支持该国际大通道建设,尤其是北极地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对装备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极地装备和技术,而投融资的不足不利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此同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局限于中俄双边合作,集中在能源领域合作方面,丝路基金投入项目涉及“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只有参股亚马尔LNG项目。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仍存在资金短板。

(三)部分国家对建设存在疑虑

部分国家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存在疑虑[13]。其中,俄罗斯对“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态度有矛盾之处。一方面,俄罗斯需要中国资金的投入和参与,但又不想放弃对北方海航道的开发主导权,而且普京总统在2018年12月签署法案,要求北方海航道运输油气的船只必须装载在归属俄罗斯的油轮上,这不利于北方海航道商业价值的开发,阻碍了国际合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俄罗斯十分担心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会影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治理的主导权,因此,在中国发布北极政策后,俄罗斯的官方态度有所变化,对中国参与北极合作开发的定位仅仅是欢迎中方参与北方海航道建设,这不利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由此可见,部分国家的疑虑也是阻碍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确定性因素。

(四)部分国家对建设进行阻挠

部分国家阻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尤其是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美俄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博弈态势骤紧。为回应来自西方的战略挑战,俄罗斯发起了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北极扩张计划。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詹姆斯·马蒂斯则指责俄罗斯对北极采取了“侵略性的手段”。在英俄“投毒案”愈演愈烈之际,美国联合英国在北冰洋海域启动了为期五周的“2018冰原演习”。美俄持续升级的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北极地缘态势变迁的主要推动力量,导致两国在北极事务上的相关合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北极航道法律地位等问题上的争议逐渐放大。美国也多次批评甚至阻挠挪威等国参与相关能源建设或能源运输。而且,美国对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持强烈抵制态度,极力通过军事演习等活动渲染其在北极地区的利益[14]。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更不利于中国布局“冰上丝绸之路”。

四、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对策

基于前文分析,笔者提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对策,即坚持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一体化发展、构建新的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冰上丝绸之路”区域产业布局、加快“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国家(地区)一体化发展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并不能完全支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而需要更多的国家参与共建。不仅仅是北极国家,“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也要积极参与,从国家到地方到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以点带面,以面带域,形成“点、线、面”融合发展,这些“点”可以代表各个国家或者沿线地区城市,通过这些点的合作形成相互联系的“线”,各条“线”相互交织,形成更大的辐射面,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冰上丝绸之路”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助力。

(二)构建新的区域合作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巩固拓展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中国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对接,尤其是中国与北极国家(地区)要在能源产业、冰雪经济、北极科研考察、极地技术装备、资源开发等领域展开高质量合作,打破北极区域的贸易屏障,加深区域合作。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加强与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扩大“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经济圈、朋友圈。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北极域外国家(地区)要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开发北极资源,在北极国家(地区)合作办厂,对相关项目展开深层次与高质量合作,进一步建立第三方智库合作平台,加强标准对接服务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同时,构建新的区域合作机制,打造新的合作平台,支持和推进“冰上丝绸之路”更高水平建设。

(三)深化“冰上丝绸之路”区域产业布局

加强区域产业布局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一定层面有利于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海洋渔业、北极科研考察、能源产业、极地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港口建设,通过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打造服务“冰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满足中国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产业布局的资金需求,更好地形成区域产业布局,加快中国深度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跨境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推进技术研发区、产业合作区、功能服务区建设等配套设施服务,提高国际跨境合作区发展质量,进而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沿线国家(地区)的有效需求。同时要积极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协商,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或组织提供政策扶持,开辟绿色通道,从而更好地实现国际产业贸易合作,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形成更好的产业布局面貌。

(四)加快“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方面,要加快技术资源的有序配置和合理交换,深化中国与北极国家(地区)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加深极地技术创新发展,重点围绕通信、破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着力为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应重视绿色开发技术的利用。沿线国家应鼓励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的极地技术装备,在参与北极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技术标准、环境保护能力以及创新要素,推动冰区勘探、大气观测、海洋考察等科学考察技术装备的升级,鼓励开发和利用新的低成本技术,采用无人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观测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采和航行技术的创新,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要深化“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资金融通,满足“冰上丝绸之路”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快与第三方市场合作,进一步促进资金的合理分配。此外,要加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围绕“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人才的合作交流,促进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沿线国家(地区)高校应该依据“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要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出国际化,专业化,掌握北极国家(地区)语言、人文、民俗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为深入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北极国家建设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