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11-22 15:12: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知识点文章

张 佩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中心小学 福建南平 353100)

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一味地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而是需要在教学上进行创新,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学生们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对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好奇心是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小学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开始阶段,对任何刚接触的知识和事物都有着充分的好奇心,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这一份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已有事物中发现新的知识,教会学生耐心观察,逐渐培养起学生们的创新精神[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学习的语文知识和内容,这样一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外太空的景象,引导学生对比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天空。文中讲了在太空中生活的四件趣事,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者用图片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在外太空不能在床上躺着睡觉?为什么他们会飘起来……学生们有疑问就代表对这一事物感兴趣,老师为学生解答疑问,再通过留下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探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探索能力。

二、引导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能力

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细心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石。这里说的思考并不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大众思考,而是能够推陈出新,拥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思考。创新重在新上,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新的想法和思考。这就要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在老师提问时,不要固定答案,要多鼓励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答案,打破框架才能有新的内容产生。同时也不要唯书是真,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记录,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和探索。创造新的事物本身就要从疑问开始,到解决疑问结束[2]。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

例如:《雪孩子》的课程教学,这一课文主要讲解的是雪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将小白兔家里的火扑灭了,但是小白兔却看不到雪孩子了。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另外通过课文中的房子着火了,让小学生知道火的危险,可以让小学生思考自己遇到着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的回答一定很丰富多彩,老师们需要对孩子们的想法给予理解,对于正确的做法要表扬,对于错误的做法要进行指正。只有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培养学生们思考创造力的同时,也能通过课程让学生建立危机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但是其实现,还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证明。因此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是检验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途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课堂讲授,但其实语文来源于生活,让生活走进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将疑问带到生活中,不需要通过老师的文字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方法,在现实中实践改进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以致用,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例如:《找春天》的内容教学中,文章通篇利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春天的描述,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们通过“看、听、问、触”四种方式感受春天到了。春天来临后不管是人还是物都会有很多变化,在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了解春天到了,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什么样的景象或者变化代表春天到了。比如:妈妈带我去放风筝,我们家里的小花长叶子了……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内容带到生活中去观察,更能让学生感受季节的变化,例如,家里的花开始长新叶子了,怎么才能让小花更好地生长,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寻,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的,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课堂内容,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进行随机提问,激发学生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认为提问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件事,其实不然,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知识点的运用,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点。并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想要较快地提高自身能力,自然是需要多多进行问题的思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的随机提问,保证学生可以透过问题看到知识点的实质,更快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3]。随机提问并不是要随便提问,教师需要找准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内容,增强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学习课堂中地语文知识,实现学生潜能的激发,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祖先的摇篮》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需要掌握本文章的生字词,更需要借助文章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丰富自身的视野。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时候明确自身的任务,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一定的努力。可以是在教学开展之前,先让几个学生去默写生字词,看学生的掌握情况是什么样的。之后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为了防止学生走神,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进行随机提问,保证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五、鼓励交流讨论,带来思想碰撞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必不可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做好很多学习准备,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并且在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够熟练掌握很多知识点,更无法正确把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需要改善学生的这种现状,需要鼓励学生去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一些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讨论环节当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带来思想的碰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与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促进整体教学氛围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通常都是希望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当中,因此在教学开展之前,都会进行一定的教学引导。适当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上也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本篇文章的讲解,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学生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能够给学生带来非常多的影响,也能够让学生深层次地去想一想自己对某件事情或者是某个人的看法。本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学生学习雷锋叔叔身上的精神,引导学生去交流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交流和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六、引导课外学习,拓展学生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内学习效率是比较高的,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高效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但是语文学习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内学习上,需要适当地进行课外学习。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单纯地进行课内教学,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得不到拓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素材。可见,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借助课外的内容能够丰富自身的视野,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自然是有很大的帮助[4]。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千人糕》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千人糕是什么,了解其中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后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能够紧抓重难点,减少时间的浪费。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更多地涉猎知识点,了解得多,自然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来提升自我。

七、全方位解读课文,培养学习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除了背诵古诗就是阅读理解了,学生缺乏知识储备,最难的是看了几遍也想不出可以概括的话语。所以,教师要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怎么做阅读理解,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结合已知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再加上自己的分析,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知识去构建框架,从多方面入手,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同学有效地解读课文,因为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体会到作者书写文章时所想表达的情感,并且可以将这些情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学生想要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对文章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通过仔细的阅读,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并且通过全方位的解读课文,培养和锻炼同学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5]。

例如,在教授《丁香结》时,教师要引导同学有效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培养同学仔细认真的阅读态度,还可以使同学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教师通过全方位仔细认真的解读,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体会到作者在书写丁香结时主要想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对丁香花的热爱之情。对于此篇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让学生思考,然后标字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作者又是什么样的一种观点,让学生知道读文章不仅是带有感情地去读,还可以从中学会不认识的字词、手法和写作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文章阅读,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培养学习策略。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小学阶段的同学有效地对文章进行解读,在掌握文章含义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更多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通过全方位地阅读课文,拓展和发散同学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同学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将课堂中教师讲解的一些基础知识内容掌握牢固的前提之下,带动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深入挖掘课文当中的一些深层次内容,并加强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正向引导和培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们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利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创造环境让学生有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同时在教学环节当中借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升,让学生充分地将课堂中教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内容,最终提升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知识点文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