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蜡染技艺发展困境及路径

2022-11-22 14:56石子健陈伟玲
纺织科技进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蜡染苗族技艺

石子健,陈伟玲

(南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1 传统手工技艺的瑰宝——苗族蜡染

蜡染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历史久远,苗、瑶、黎、仡佬等民族的蜡染艺术至今影响着中原各民族。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地理位置等不同,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蜡染工艺[1]。苗族蜡染贵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历史悠久。《后汉书》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说明了西南夷在汉代时就掌握了染、织、绣等蜡染制作技能。蜡染以适形和象形为主要造型,以极富民族个性的色彩对自然物进行临摹和抽象,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今天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其制作过程富含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构图想象丰富,独树一帜[2]。苗族蜡染作为苗族最具鲜明特色的文化之一,源于自然,但又在民族宗教的影响下,造就出具备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融合共生共存”的样纹。苗族蜡染的纹样形式各样,因地制宜采用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等动植物形象,来描绘图腾意象和神话传说(包括一些对始祖崇拜的图案)等。人们用生动的图案语言表现出苗族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从这些随意而又不失特色的图案中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祖先的崇拜之情,同时也渗透着苗族人民朴素而崇高的审美追求[3]。与苗族民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都可能成为苗族蜡染的制作素材,如动物有蜘蛛、蝴蝶、鱼、龙蛇等,植物多以树、菊花、竹等为主,还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太阳纹,多以图式圆形或者形状圆形为主,而“卍”纹亦为太阳纹的另一种表现。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服饰图案不是孤立的艺术现象,而是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有关民俗心理的反映,是世代相传的潜藏于民族心底深处的集体意识的心理追求[4]。

苗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苗族文化,苗族蜡染就是其中的一种。苗族蜡染的图案丰富多彩,不仅有几何纹样,还有许多自然纹样,这些自然纹样多数采用了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牛等作为艺术图案的原型。苗族蜡染不仅图案造型优美,还表现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自身的审美特点。同时,这些图案纹样的取材与苗族本民族的图腾意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苗族蜡染的图案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先的崇拜,充分体现了人与生命相联结的审美追求[5]。由此,创造出区别于具象图案的抽象艺术,增添了苗族人民对于自我艺术的认知,并根据综合纹样及其品种的特性进行布局设计,赋予了蜡染以生命的动力及更具立体感与艺术性。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蜡染技艺发展的困境

2.1 教育方式的进步影响着苗族蜡染技艺的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文化差距缩小,学校教育更是以书本知识为主,不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极力追求理论化学习。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方式对于培养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书本知识理论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介入,苗族青少年为了未来自我有更好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原有苗族的父子相承、母女相承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文化环境,从而导致传统的实践与经验教育方式“渐行渐远”。苗族蜡染技艺被当成一种业余爱好进行传授,艰难地维持着这门优秀的技艺。

2.2 苗族蜡染图饰图案与现代艺术审美的矛盾碰撞

苗族蜡染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与自然经济,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但环境的封闭,导致苗族人民思想比较保守,由此苗族蜡染制作出的图饰及服饰中几何图形缺乏创新。没有专门机构对苗族蜡染技艺进行传承,加上封闭的环境,没有在蜡染过程中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其图饰及相关图形主要为防卫及民族内部所用,本身就没有市场,在如此生存空间下,苗族蜡染技艺制品很难走向产业发展。加之年轻人外出务工及接受外面教育,眼界的开拓与对时尚的理解,对固守传统民族精华蜡染失去了兴趣。此外,缺乏一定高端人才对苗族蜡染技艺有一个从绣法到图饰的时尚把握和有效革新。

2.3 苗族蜡染技艺手工制作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传统手工蜡染与机器生产有着天然的不对等关系。相较于手工,机器生产有着生产时间短、生产量大、款式设计便利与质量相对较优的特点,最主要的是机器生产实现了物美价廉的目标,即可变化花样、增加产量以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能短时间实现较为客观的盈利。反观手工,且不论图饰设计难以与机器生产比拟,仅在所耗用的原料和精力付出所需支付的费用就是机器生产的数倍以上,产量自然也无法与机器生产形成竞争。唯一可以胜于机器生产的就是具有灵动性和保持唯一性,有着机器生产所无法比拟的情感和心意。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立足于生活实用物品注定要被机器生产所吞没。

2.4 苗族蜡染技艺面临失传危机

资金的缺乏,在全面完整了解苗族蜡染的产生、发展及图饰收集上仍存在一定不足,尚有未进行归档保存的苗族蜡染资料,整个研究体系仍处于构建完善之中。在保护过程中没有注重对技艺演示进行必要的视频和图片拍摄录制,仅以文字作为原始基础,缺乏必要的动态展示,很难将苗族蜡染技艺精髓表达清楚,使得整个苗族蜡染文化保护仍停留于表面之上,难以深入内核,于后人学习、借鉴、参考存在一定的实操难度。此外,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上,相关部门仍遵循登记收录原则,没有很好地就文化遗产特性为它们寻得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之路,使得有些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亡境地。相应的,缺乏充分妥当的保护手段及相关资金加持,这项优秀民间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3 苗族蜡染技艺发展当下路径

3.1 以国家政策引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国家于2011年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正式通过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2003年元月20日开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法律及其制度的形式推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地区相关部门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给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也使得我们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法律依据。苗族蜡染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名录,这足以说明其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相关部门也利用这些具有法律效益的政策措施,对苗族蜡染技艺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随着国家推行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使得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护得到保障,特别是相关政策及资金,因地制宜对少数民族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2 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宣传与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乡村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之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一种以网络为主导、智能手机为武器的新兴经济形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流行开来,为人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利用网络架构形成的电商平台及直播效能,可使销售者和购买者处于同一维度之中,实现销售者与购买者面对面的零距离互动,推进商品的快速转运与资金的流转。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及直播的传递效应,足不出户就能将苗族蜡染产品传播出去,以少数民族的迷人风范赢得市场青睐,逐步实现苗族蜡染产品的产业化。当然也能借苗族蜡染宣传,以苗族蜡染为中心,拓展延伸发展相关产业的路径,打造一种极具风情的“民族网红”艺术。

3.3 寻求“校—企+”协作,使得苗族蜡染技艺更专业化并具实践性与操作性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传承是对苗族最好的保护,只有实现了有序传承,才能为苗族蜡染生存找到一条生生不息的道路。在探索苗族蜡染技艺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鉴参考的有益做法,其中以“校—企+”多方协作共同推进苗族蜡染技艺发展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校—企+”多方协作,既能将苗族蜡染技艺引入校园并以此教育学生,使得蜡染技艺的传承得到了切实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通过市场需求及时对苗族蜡染技艺进行改良优化,产出高质量、符合大众审美观的产品,扩大苗族蜡染影响力,又能将苗族蜡染技艺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增收与保护的双目的。

4 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蜡染技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开发

着眼长远规划,立足于苗族刺绣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综合研判,以问题意识倒逼解决方法的产生,层层推进深入扩展,利用苗族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利用好时间这个节点,引导苗族蜡染在新时代下的蜕变。同时利用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及时扶一把,搭把手,激发出苗族蜡染技艺的内在活力和不竭动力,改变苗族蜡染技艺停滞不前且缺乏创新的不良发展现状。苗族蜡染是苗族人民集精神、文化为一体的主要体现之一。苗族节日众多,政府可借此机会宣传苗族蜡染文化及主要的技艺,进而使苗族人民更加了解苗族蜡染文化的重要性,深入了解自己的特殊文化内涵,让更多人真切感受到苗族蜡染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意义所在,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唤起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乡愁所系。同时,利用这些节日,展示苗族蜡染艺术形式,这样更能直观地去了解,从而推动苗族地区旅游及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如此多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增加苗族人民收入。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以苗族蜡染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的角度认可苗族蜡染于苗族生活价值与精神价值,有意识、有步骤、有目的地推动苗族蜡染技艺的转型升级,确保苗族蜡染得以生态健康地发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在苗族蜡染的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提供法律保障,确保苗族蜡染创新知识产权不受他人侵犯,维护好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竞争环境,从根本上保障苗族蜡染得到长足有效的改良与提升。

4.2 “活态”创新传承,树立品牌,推动生产特色化

品牌效应在当代社会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做好民族品牌的打造工作,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6]。在苗族蜡染制作过程中,要坚守自己的特色,同时,根据大众审美观进行制作,从而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依托品牌效应,将苗族蜡染特色特点全方位激发出来,避免身陷民族产品同质化的泥潭中。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针对不同人群有的放矢地对产品进行设计,全力打造以“高端艺术欣赏品”、“中端艺术品”及“普通日用品”3种产品,保持苗族蜡染品牌的效益。坚持手工技艺为先,将心意融入到苗族蜡染的图饰与设计中,做到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产品明显不同,以获得购物者对苗族蜡染产品的认同,既保住苗族自身色彩,又有利于树立品牌。

4.3 以人为本,确保蜡染技艺专业化且不失本色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苗族蜡染技艺传承教育。努力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确保苗族蜡染技艺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积极发展以“校—企—技艺传承人”三方协作的教育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从传统苗族蜡染技艺基础的学习,以创新蜡染图饰和改良针法为要点,使学生不仅在职业教育系统培训中可以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能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精、学有所用的目的,为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发展后盾,确保苗族蜡染技艺深入校园。同时,在专业的教育与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好苗族蜡染技艺,并运用到实践中,制作出高质量、符合大众审美而不失本色的产品,从而得到市场的认可,借以促进苗族蜡染技艺的科学发展。

4.4 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理念

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不应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要立足于苗族蜡染的“根”,生态地回归到保护传承之上,以活态保护的姿态看待苗族蜡染技艺的动态创新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将苗族蜡染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发扬下去,才能保护好这一民族文化精华。但是,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动态,与时俱进地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出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出路。同时,在完全掌握苗族蜡染技艺后,要努力在创新上多下功夫,使得苗族蜡染既“标准化”又“特色化”。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把握好市场风向,在保持好苗族蜡染特色的同时,加以技术的改良与纹样的改进,结合苗族地区地域特色的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动植物等素材,以灵动的染技来触动外者的视觉感应,从而构筑匠心别具的苗族神韵。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发展理念,在开发中让苗族人民看到其文化价值,要留住苗族蜡染的根。在发展的同时,更要密切做好保护工作,只有从苗族蜡染的传统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养分,才能明确推动苗族蜡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蜡染苗族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蜡染的纹饰探讨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丹寨蜡染千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马丽蜡染作品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