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萍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德育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内容,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高度重视德育,把德育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历史洪流中。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外,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要充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的路径,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1]
近几年,学术界提倡各种教法的改革,其实就是立足学生的差异性,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人为本”,避免单一化、同质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日益多元化。要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观培育工作目标和个人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话语权和参与感。学校开展的各种创新创业工作在话语体系、组织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应该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发展理念其实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具备可持续创新教育的理念。不能仅仅根据课堂教学表现,需要的是可持续教育理念,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品格、意志等方面潜在品质,尊重个性发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技能型人才。基于可持续创新教育的理念,高职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要进行改革,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找到短期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契合点,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
高职院校要有培育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文化是能够潜移默化、长远影响人的。从全社会的层面,应该倡导全社会对知识都要尊重,整个社会都要有一种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从学校的层面,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培育学校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通过文化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互联网+”“大数据”是“90后”的高职学生接触最多的词语。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成熟,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开启,促进了社会经济产业的转型,国家将“互联网+”作为企业成功升级和转型的方法。高职院校也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本文特做了相关调研。
学生对于“您对髙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态度是?”一题中,84.84%的同学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说明国家在推进创新创业政策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在调查中“您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吗?”一题中有53.97%的学生并不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很了解的同学仅仅只占1.99%,可见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对于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清楚的,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深度还有所欠缺。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式建设,必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进一步加强。在问及“您所理解的创业是什么?”“您认为下面哪种说法更符合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您认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几个题目时,学生的答案也都反映出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并不是很深入。在“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您所学专业的关系是?”的调查中,58.6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关联,31.23%的学生认为密切相关,10.11%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能够看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的结合程度不够。对于创新创业的愿望,25.99%的学生非常高,37.18%的学生比较高,33.75%的学生比较一般,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能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而在实际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在校的学生仅有16.06%的学生进行过创新创业的活动,这说明学生的热情很高但是在校实践却很少,热情和实际活动并不匹配。
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60.67%的学生的支持是来自于家人和朋友,7.87%的学生认为得到了学校的支持,1.12%的学生得到了政府支持,21.35%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相关的支持。可以看出,在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政府、学校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的,难以更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发展。
在调查中仅有45.67%的同学知道自己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和实践,39.35%的学生不了解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教育,14.98%的学生认为没有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这说明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还比较有限,覆盖面不够广泛。仅有22.92%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这也说明学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宣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出台很多的小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但绝大部分的同学对于国家的这些创新创业政策并不了解,也说明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国家相关创业的政策扶持宣传还没有做好。
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中,参加比较多的是创新创业讲座和创新创业课程,而项目实践和相关竞赛参加的比较少,这说明在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相对比较多,实践相对较少。
根据调查得知,在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都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创业素养、企业家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符合国家提倡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有效地避免了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开公司赚钱”的误区,从而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对“您认为学校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的调查中,结合40题开放式题目的回答结果来看,学生对于在校期间的氛围营造、创新创业知识、资金与技术支持、创新信息、创业实践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未来完善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继续提升。
大部分学生和家庭在学生毕业后还是倾向于找一个工作,认为这样更加稳定,觉得创业的风险较大。学生在校可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但是,真正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较少,很多家庭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度不高。所以在创新创业比赛结束后,很多创业团队也就停止。同时因为创业的学生规模较小,很多高职院校仅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或者更多地关注创新创业大赛,认为创新创业大赛拿到奖项,就是进行了相关的教育,这些都是没有让创新创业教育达到一个长期的教育行为,也无法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3]
目前,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建设都很有成果,但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新创业文化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在校的很多学生、教师甚至不清楚学校在创新创业中做了什么。同时,在校园文化中,关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隐性培育是比较匮乏的,对于学生的创业勇气、抗压能力的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各方面的培育还不够。
从宏观层面,政府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具体表现为政策的扶持、推动。政府可以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战略写进本省的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其得以有效实施。
1.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和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一方面,鼓励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减轻税负实现利润增长;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使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经济转为知识经济,促进整体地方经济的发展。
2.政府针对高职院校能创造市场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具体来说,可以打通高职学生升学的路径,让学生免试进入本科,继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帮助学校建立起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消除合作障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发展,让创新创业项目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4]
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可持续教育为核心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在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社会实践等环节的改革中予以充分考虑。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首先,转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和素质;其次,要解决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的问题,培养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市场接轨,用专业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高职教师创造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最后,选择适宜的教材或者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设创新创业的优质课程资源。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政府、企业、兄弟院校沟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将学校、企业、政府的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形成各方合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其次,大力打造创新创业相关基地。基地包括就业创业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通过多方给予园区场地和经费支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校内外创业模拟基地。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联系,获得真实的训练体验,帮助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促进创新创业。此外,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促进企业运营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践,积累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同时邀请企业中的管理者、创业者到校为学生传授相关经验,提升学生眼界。
最后,健全校园创业服务体系。校园创业服务体系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有可能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工商税收等经济主管部门的专家为学生讲解相关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还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开展交流座谈,消除学生创业的疑虑。[5]
高职院校经过发展,各自都具有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文化是在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将自身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一种新型文化,是当前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将创客文化合理地融入到学校日常的校园文化中,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