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高等教育入学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日益增多,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尤其是相关人才和工作岗位的匹配不平衡,很多高职大学生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就业形势使得高职大学生毕业后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尤其对高职大学生来说,等待就业和创业机会成为常态。自主创业形式不仅为高职大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还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自身素质。但是,随着市场不断饱和,商业模式的单一和快节奏发展,创业也对高职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因此,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在激发高职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高校和高等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创业胜任力是评判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和素养的指标,是大学生所获取绩优效益的高层次个体特征,主要是从创业意识、知识、能力、精神等多方面的维度来衡量创业胜任力。高职大学生在创业活动准备前期的出发点不同,成长过程中所具备的信念、理想、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各不相同。因此,所呈现的创业能力也具备不同的特点[1]。总体来说,高职大学生群体还无法正确捕捉社会痛点和热点,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缺乏战略决策和开创意识,规避风险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和毕业生成为了创业的主力军,而且处于早期创业模式阶段,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一般从事的是科研、教学、工程类等职业,进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较多,高职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往往创业热情更高。尤其是近年来各项政策及教育的引导、推动,对鼓励高职大学生创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盲目性,很多高职学生在创业之前并没有了解整个创业环境,自媒体的流行也使得一大批高职大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然而学生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并未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未对市场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调研,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清晰的认知,对个人所具备的创业素养、综合素质缺乏系统提升,做事缺乏计划性,看到自媒体流量所带来的创业热潮,对创业风险无法理性做出判断,导致对创业盲目跟从。创业大环境给高职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盲目创业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后果。高职大学生在没有充分市场调研,未考虑现实情况及自身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忽略了创业所带来的风险和艰难,这样不但不能缓解就业压力,还会造成创业成功率较低的结果。因此,高职大学生创业往往半途而废,创业持续性较低。而且毕业后高职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很多毕业生因为迷茫而更晚进入职场,既不能正常就业,也未能持续创业。
创业也是创业者根据自身素养、根据掌握的系统知识识别潜在市场和商机,践行企业使命和愿景,追求企业和个人发展,并非只注重物质财富目标。由于高职大学生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未能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受学识、格局、价值观以及精准判断市场及产品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往往出现短视行为。在创业过程中,高职大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创业目的、意义以及创业真正产生的价值、创业市场的饱和和产业领域的局限。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创业目标的缺失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创业者自身的提升。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创业局限于电商平台、手机维修、销售等个体项目上,既耽误了学业,创业的成功率也较低。所经营的项目和产品也往往缺乏科技含量,未能在校期间制定规划,为未来的创业积累经验、拓展人脉等资源。
高职大学生积累的专业知识有限,尤其是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商业知识、管理理论、法律常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高职大学生年龄较低,相关的社会实践与经验积累也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导致高职大学生能够从事的创业项目有限,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限制了高职大学生进行的创业项目。而创业是依托在创新意识和能力上的,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拓展市场和商业模式、规避风险的能力,也需要过硬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在实践中,高职大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
高职大学生创业往往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而且主要集中在电商发展以及平台发展更广的城市,而很少有高职大学生把创业定位在乡村以及经济稍微落后的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然而高职大学生毕业后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乡村振兴的落实中。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对高职大学生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行创业,是高职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也是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比较欠缺的一方面。
创业实践活动离不开教育,教育可以为创业提供更多的渠道,引导学校、学生对创业进行探索和思考。学校创业教育把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业能力作为着力点,探索创新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用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教育的根本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意识在创业教育中是关键,提高专业技能是加速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相结合,从技能创新着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是促进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关键[2]。
1.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创业需要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存在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规划和投资,在创业中获取投资回报率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而且不同的创业项目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对于初出茅庐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心理承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创业中要做好持久战斗的准备,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抗挫折的能力。
2.提高规避创业风险的能力。高职大学生因为创业准备不充分以及专业知识欠缺,创业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大。高职大学生在了解国家的创业政策后,要不断提高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做好财务分析,对市场和产品进行精准判断。同时,高职大学生要学习专业风险分析和风险规避知识,及时规避风险,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及时止损,进行风险管控和风险转移,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提高专业知识学习。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相关经验。高职大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是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只有充分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才可以拓展思维,激发探索创新的意识。高职大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掌握相关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商业模式、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除此之外,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创业意识,要结合所学专业提高技能创新能力,争取更多的创业人脉等资源。在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中积累创业经验,参加创业培训、路演以及讲座竞赛等,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应技能,实践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反馈到课堂,不断地积累和反复增强经验。
学校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怎样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创业是关键。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很难,专业知识往往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学生的创业思维要在专业知识中不断发散,才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创新,只有转变观念和进行创新提升,才可能发掘更广阔的市场和产品。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需要教育做支撑的,不仅要结合专业实际,还要切实根据学生个人素养因材施教。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通识性课程建设。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在入学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随后开设《模拟创业》选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和项目,课程将围绕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认知,识别、评估和创造创业机会的能力,商业情境中有效的沟通、行为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设计课程,以《商业伦理》《财务管理》《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等为核心理论课程,产品包装设计等为辅助业务知识拓展课程,以实战创业、企业参观、创业对话、创业交流、模拟商战等为实践环节。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优质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工作,但是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推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增加师生之间的探索和互动,是提高双创教育效果的重点。除了进一步加强教材资源、教学案例资源的建设,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体系。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项目,不仅仅要在方法上进行改进,还要结合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反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双创工作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创新意识影响着学生如何去思考和探索创业。实施创业导师培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师资队伍不仅要研发双创教育课程,还要将创业实践融入到课堂中,带领学生参与到技能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学生带动到对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把握社会痛点。同时学校要聘请企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系统地讲解实践中所需要的运营管理、市场模式、财务管理等知识的运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4.拓展双创实践平台。提高高职生创业胜任力最终要落脚到实践中,学校推进双创教育要大力提升平台建设,在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和落地,在创业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高创新意识。创业实践平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创建孵化基地、创业学院等机构,要落实创业创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教学场地和经费。依托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宣传、创业园管理、创新创业月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制度措施,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宣讲与知识宣传,为广大同学提供创新创业咨询,为创业学子提供创业手续办理、项目评估、项目推荐、融资咨询、知识产权交易与保护等服务,在定期、持续跟踪调查全院创新创业学生情况,逐步建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和在校生创业信息库,并据此组织创新创业学生参与相关培训,提高项目孵化成效,并以此跟踪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进一步提高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国家、政府以及企业在政策扶持以及引导高职大学生创业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根据高职大学生特点,从当地实际出发,解决大学生资金不足、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需要从各地创业扶持政策及企业投资力度上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从根本上保障和推动高职大学生创业,真正把创业政策落实到位。
1.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大学生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除了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外,应该积极推进专项资金、贷款政策的落实,应该根据当地实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创业扶持相关制度和政策,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资金不足、投资风险评估、实践平台少的问题。
2.拓展创业实践渠道。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竞赛的开展,在竞赛中规范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和管理,使高职大学生在竞赛中切实把握市场定位,精准判断社会热点和痛点,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3.完善双创服务信息化。双创教育和实践在全国开展,但是缺少真正为大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和服务机构。高职大学生往往无法把握正确的市场动态。大数据时代强调资源的共享性和及时有效性,如何运用大数据开拓市场进行创新是关键。完善双创服务信息化,构建信息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降低高职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大学生对数据和资源的把握,增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