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素
(龙圩区大坡镇农村合作经营管理站,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 543102)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经济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很多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1]。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统筹调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能够高效分配农村经济方面的资源,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管理时,应该紧密结合农村地区自身的地域特性优化经济管理,为农村今后的经济建设指明方向。通常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会面临着全面建设和生态保护两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所以统筹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坚持全面布局的原则,能够有效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同时推动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应该紧密围绕“三农”问题开展,积极做好生产技术革新升级和模式调整优化,不断强化产品的安全管理,积极推动新农村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开展农村经营管理,通过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相关政策为指导,合理制定符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这样不但有利于乡村战略的顺利实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市场混乱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此前导致农村建设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工作环境不佳,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管理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的人才引进。通过针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方案,有效拓展人才招聘途径,强化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高校优质管理人才的招聘,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直接参与到农村建设工作中,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人才储备[4]。当然,从高校招聘的优质管理人员仍需经过一系列的人才考核,考核的内容除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政治思想、岗位意识及农业建设技术的掌握水平。如果引进的人才其政治意识、专业技术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进行岗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再让其加入到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中。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有利于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在人才引进的同时,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留住人才。其中,部分农村地区通过提高员工薪资减少人才流失,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5]。
乡村地区不仅是凭借政府及国家给予的补贴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而要从现有条件入手,增加农民接触新设备、新技术与新理念的机会,让企业看到发展农村经济的潜力,激起企业的合作兴趣,继而联合企业力量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通过吸引优质企业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另一关键点在于合理运用农村资源。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可开发资源,但因此前的开发并不具备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基于农村地区特殊的社会、文化、地域及生态特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切实发挥农村农业生产的优势,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统筹把握农村与商户间的土地承包关系,深入开发农村的土地资源,从多维度促进农村的产业兴旺,实现乡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整合乡村内部资源,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使农村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及发展水平。一旦农村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农民的收入也将得到长期、稳定地提升,这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而在彰显农村地区的地理、产业及资源等各方优势同时,带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6]。
现阶段,我国虽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战略,但因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人们仍受传统理念的束缚,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这样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因农村地区分布较广,且部分农村基层部门尚未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导致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其中,一些农村地区的道路仍然是土路,一旦出现暴雨天气,便让道路泥泞不堪,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农户出行,也阻碍了农产品的运输。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农村地区更是与城市存在过大差距,而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传入偏远山区,阻碍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部分地区已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与集约化发展。但是,仍有不少区域至今延续着小农经济模式,这使得不少地区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继而也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约束,而一旦遭到自然灾害的侵扰,当地的农业产生效率便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则难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经营目标。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因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缺失所导致的,这样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加之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始终呈现出信息不对等的状况,这便使得农户利益极易受到市场交易的影响,从而对农业经济管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较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不仅基础条件有限,高素质人才缺失的状况更是极为严重。而无论是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引进或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流失,让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开展中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这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切实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农村地区需要定时优化及更换内部生产设备。然而,在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因资金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融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新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结合,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基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政府部门应意识到维护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部门需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道路。作为与外界联系的基础工程,道路建设方能强化区域间的联系,以此为农村经济的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为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下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以此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更好的实施。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保各项战略及政策能够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基础。因此,为维护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便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其中,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明确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责及义务。以往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便频繁发生因权责与义务不清而出现各类贪腐事件。因此,明确农村经济管理职责及义务,从源头上消除贪腐问题,便能够为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完善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为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地农村还需依照实情完善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以此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只有在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下,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村的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均应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继而推出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建设人才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其中,在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时,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现有人才培训。通过从现有人才的思想入手,使其牢固树立起发展农村、扎根基层的思想,确保农村经济管理拥有充沛的人才资源保障;二是政府需实施多种方法来留住农村现有的高素质人才。例如,通过提高人才的薪资福利以及解决住房问题等方式,让高素质人才无后顾之忧,这样方能促使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农村的经济建设中,以此推动农村经济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农村集体资源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各村级财务也有义务向群众解释各项资金的来源及去向,且在有重大的资金支出时,村财务亦当提前做出相关报告,保持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当然,村领导亦当时刻接受村民的监督,而一切与村集体财务相关的事项,村领导均应将其进行公示并予以信息共享,以此彰显管理及监督的民主性。同时,为了推动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各个地区还需要建立起实名举报制度,对于贪污国家共有财产的领导干部给予严厉的惩戒;对于勇于举报贪污腐败问题的民众予以重奖,这样方能有效杜绝贪腐行为的发生,从而营造出健康有序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稳定。因此,政府部门亦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发展重点并有针对性的推出各项发展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