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结果的影响要素与对策研究

2022-11-22 13:06夏玉吉余晓琴黄丽娟成长玉李澍才
中国果菜 2022年5期
关键词:样品检测产品

夏玉吉,余晓琴,黄丽娟,成长玉,刘 美,李澍才*

(1.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97;2.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白酒监管技术),四川成都 61009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用农产品是大众消费品,消费量大、市场流通快,而常规监督抽检监管较为滞后。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快检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优势在于检测效率高、操作便利,使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关口前移[1-5]。日常监督抽检中实验室检测和快检相结合,构建“快检+抽检”联动模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借助快检技术进行快速筛查,能够提高精准抽样的靶向性,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6-7]。近年来,快检已应用于多种业态的“你点我检”活动中,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知安全保障在身边,更是提升了公众信任感[8]。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 号)第四十一条: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抽查检测,抽查检测结果表明食用农产品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销售者应当暂停销售;抽查检测结果确定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9]。快速检测已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如深圳地区实施了“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模式,总投资约1.5 亿元。2018年深圳74个“一街一车一室”共完成快速检测662368批次,整体快速检测阳性样品发现率为0.68%[10]。但纵观全国现状,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对快检处于观望阶段,甚至认为快检无用;有些地方重采购轻管理,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施效果跟踪评价,当地食用农产品快检问题发现率远远低于实验室检测结果;而有的地方又过度神化快检,认为快检无所不能,导致不能客观出具快检结果[11]。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如《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等,并发布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瘦肉精类、孔雀石绿类、有机磷类农残、氯霉素、喹诺酮类、地西泮等8 项食品快检方法。广东、江西、江苏、陕西、重庆、浙江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系列快检产品评价、快检质量控制、快检实验室建设等管理规范[12]。

近年来,随着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评价技术规范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快检产品的研发、评价、采购,使其规范性、统一性有了较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客观、科学地评价快检工作,提高问题发现率和预警防控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践,立足快检全链条专业性分析,从快检机构及从业人员、计划制定、产品选择、样品采集与处理、快检操作影响要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快检实施计划,强化快速检测全过程的结果评价和监控措施,促进整个快检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1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存在的问题

1.1 快检人员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

快速检测相比于实验室检测,具有要求设备简单、操作便捷、普适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快检产品必须做到抗基质干扰能力强,各批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需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作保障。在实际使用和工作开展中,快检机构或操作人员无统一的准入门槛和资质认定,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操作考核。未经系统培训的检测人员直接上岗,往往只关注到快检方法的操作便捷性和时效性,对快检方法的原理和相关背景了解甚少,可能存在操作规范性差、关键控制点把握不准、出现检测结果偏差过大(如假阳性、假阴性或含量偏差过大)等情况;也可能存在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性认知和过程质量控制意识等问题,同样会造成快检结果不准确。

1.2 监管部门在计划制定和品种、指标选择方面缺乏科学性

目前,监管部门制定快检计划时还不能做到因地制宜,抽检品种和指标的选择有时依据快检产品供应方的推荐或直接借鉴其他地方监管部门的清单,脱离当地实际,合理性和科学性欠缺。国家市场总局、各地监管部门、农业部门等单位会定期公布食用农产品抽检或例行监测信息,各地在制定快检计划和品种指标选择时,有时没有将当地食用农产品消费习惯与上述行政部门发布的重点关注品种及指标相结合,进而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快检品种和风险清单。

1.3 快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评价系统不完善

目前市面上的快检产品种类多、品牌多,各生产厂家的产品特别是稳定性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产品还存在标识定量限或检出限达不到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限量要求的问题;一些产品适用性不佳,操作较为繁琐,结果判读不清晰或不能准确定量,检测耗时,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

1.3.1 采样随意性强

食品快检是指利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如快检车、室、仪、箱等),按照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快检方法,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进行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的快速定性检测的行为,其特性是对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检测、结果判读等主要步骤或关键组成进行商品化[13]。农兽药残留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与样品采样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14]。首先,在日常快检中采样随意性较强,因为对相关规定的培训不足,操作人员不注重产品批次,对同一批次产品的概念理解不清,混批的情况时有发生(参照《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和核查处置规定》第六条)。其次,在采样环节没有采用随机方式,不能做到从样品堆的不同部位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而无法保证待检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1.3.2 样品预处理措施不当

采集样品的预处理在快检中至关重要,操作人员在快检工作中存在对一些关键控制点把握不准的情况。一是把农兽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混淆,待检样品是否用水清洗不清楚、不理解。二是没有参照GB 2763—2021、GB 31650—2019 规定的测试部位及靶组织进行预处理。三是不能保证制备后的样品和留样的均匀性,造成检样与留样检验结果偏差较大。四是样品制备后不能做到及时检测,在一些细胞酶的作用下,一些农药残留反复冻融会出现降解,造成检测结果偏低或未检出。五是没有低温保存预处理样品,导致新鲜度不够。有些指标在样品腐败变质后会有假阳性出现,如韭菜中的腐霉利、豇豆中的克百威、牛肉中的莱克多巴胺、鸡肉中的金刚烷胺等。六是交叉污染的防控不到位,样品采集和制样人员用药导致的待检样品污染问题,如止痒膏、化妆品等可能含有氯霉素、甲硝唑、喹诺酮等成分,木质菜板中的五氯酚酸钠、记号笔中的孔雀石绿等产生的污染。七是对一些兽残在某些产品中存在本底信息收集不够,如虾壳中氨基脲(呋喃西林)会存在一些本底[15],在处理虾产品时,要注意去头去壳处理,避免误判。八是对快检产品说明书中关于取样特殊规定的重视不够,如依据GB/T 5009.199 酶抑制法快速测定有机磷农药,葱、蒜、萝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及番茄汁液中含有天然酶抑制剂,容易产生假阳性,处理这类样品时,需采取整株浸提,避免干扰。

1.3.3 快检产品的运输、保存和配套使用不规范

快检产品的运输和保存大多有特殊要求,产品从出厂到终端用户的传递过程不能严格按照要求的条件来执行,比如不按冷链运输或者冷链温度混淆;操作人员拿到快检产品后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没有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存储,造成产品质量受损,导致结果不准确。在试验过程中因为对实验原理、产品本身的性能参数、适用范围不熟悉,所以在配套使用时不够规范、严谨,造成检验结果偏差较大,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1.4 试验不规范

1.4.1 定量操作欠规范

试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精度和定量要求操作,一些细节要素没有严格控制,从而影响结果判定。例如取样随意,加入提取液体积不准,加入试剂量和顺序混乱;提取步骤震荡不充分(提取不充分造成假阴性),离心分离不充分(乳化等,杂质干扰造成假阳性),离心后移取上层清澈有机相时吸入下层杂质相导致假阳性,氮吹过干,复溶不充分;加样时没有加到板孔底部,加样过程中有溅出或产生气泡,加样所用微量加样器或滴管不能做到每次更换,发生交叉污染;批量测试操作过多,不能严格做到同步操作。

1.4.2 结果判读不严谨

快检反应过程未按照产品规定条件严格控制温度、时间,或未在规定时间内读数。不能正确区分检出限和判定限,不熟悉判读方法原理,C 线(控制线)不显色、C线T 线(检测线)均不出带的检测结果、出现系统性阳性时原因分析不全,遇到结果不能正常判读时处置不当。

1.4.3 快检记录缺乏原始性与追溯性

日常快检中常出现原始记录不规范,快检数据无法溯源等情况。如实验结果无仪器数据、无图片等记录,或者记录无统一模板,核查原始性较困难;胶体金试纸条照片未整理归类,与对应的检测情况无法形成对应关系,如样品名称、检测日期、样品编号等,无法溯源和核对。另外,还发现出具的数据与快检耗材用量不匹配、初检不合格样品未进行复测等问题。

1.4.4 快检过程质量控制不严谨

目前快检使用中质量控制措施不足,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质控手段,另一方面是无质控意识,大多情况下凭经验来进行操作,对结果有效性无法判定,这也是实际工作中问题发现率较低的原因。同时,从目前市面质控样情况看,很多质控样是为实验室检测服务的,一般的浓度水平与快检工作不匹配,如阴性样品、参比方法定量限水平、判定标准允许限度水平等。为提高快检过程的质控水平,研发适合快检的真实基体质控样迫在眉睫。

2 快检工作质量提升与改进建议

2.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快检机构要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从快检方法原理、操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并在实践中加以考核,以保证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要求。对于新入职人员更要加大培训力度,实践方面可以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一对一”帮扶训练,岗前培训完成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后续工作中还要适当增加考核频次。快检机构全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心中时刻保持对快检技术的敬畏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过程质量控制意识。

2.2 强化对快检机构的标准化管理

为推进快检工作的良性运行,建议监管部门开展的快检服务通过择优遴选的方式,让有实力的专业机构来承担,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解决“专业问题”,从专业角度提高快检服务入门门槛,规范快检单位的工作制度、环境控制、设备检定、人员上岗资质、培训考核、质量计划、采样制样、样品处置、过程控制、快检记录、评价盲样制备、实际样品交叉验证等,参照检验机构全要素管理体系,规范全过程质量保证,提升服务质量。

监管部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结合抽检监测信息,以高风险品种指标为目标(如韭菜中的腐霉利、生姜中的噻虫胺、香蕉中的吡虫啉、芹菜中的毒死蜱等,鸡肉中的甲氧苄啶,禽蛋中的氟苯尼考等,结合各地消费特点和市场供应情况,加强大数据分析利用,科学制定快检品种和目录风险清单,还要调研了解市面上快检和高风险品种指标的产品配套情况,客观评估快检产品使用原理的适用性,科学制定快检计划,以确保快检工作有序进行。

2.3 严格把控快检产品质量,及时评价

为客观评价快检产品质量,使用者需全程跟踪评价,再对各生产环节的供应商进行全方位评估,包括关键水平盲样测试、产品使用感受评价、批次稳定性评价等。快检产品使用中可以模拟盲样进行验证,还可以用抽检中发现的实际阴性样品、不同浓度水平、不同基质的阳性样品对正在使用的产品进行评价,不仅是评价产品本身,还应评价使用者的全程专业操作规范性等[16]。另外,还应构建全国快检产品信息共享清单,构建快检数据库,主要包括品种指标的问题发现率和配套快检产品情况,既能节省评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倒逼快检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改进产品性能参数,满足日常监管需求,从而促进快检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还应鼓励和推动由第三方对快检工作进行全要素评价,包括快检产品品质提升、操作人员培训、操作过程规范性评定等,制定监督评价细则。从问题发现率、操作规范性、记录完整性、结果匹配率、数据上报及时率、人员考核合格率、服务满意率、应急响应等方面监督检查,可采用产品比对、记录抽查、理论质询、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

2.4 规范实验操作,落实过程监督

2.4.1 把握前处理环节的操作要点

为客观评价每一批待检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状况,快检机构要重点关注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采样人员取样应采用随机方式,从样品堆的不同部位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集样品过程中要严防混批情况。操作人员要充分挖掘、梳理样品预处理关键点,如样品避免用水清洗,测试部位及靶组织的选择,保证制备样品与留样的均匀性,样品制备完成后要及时检测,如果不能及时检测要低温保存,样品制备与临时保存要严防由操作人员、其它样品等引入的交叉污染,特别关注快检产品说明书中关于取样的特殊规定。

2.4.2 紧抓快检产品的操作关键控制点

快检产品应严格按照其温度要求冷链运输和保存,注意避免产品吸潮。操作人员在快检试验开展前,要认真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务必熟悉产品的实验原理、性能参数、适用范围和配套使用情况;操作全程按照产品精度和定量要求进行,包括科学取样;准确加入提取液、有序加入各种试剂、震荡提取完全;充分离心使提取液与杂质分层清晰,准确移取上层清液避免下层废液的吸入;控制好氮吹温度和时间,严防氮吹过干;加入复溶液后采取涡旋、超声等方式使之溶解完全;在冰箱中冷藏保存的胶体金检测卡使用前应平衡至室温后再开袋使用,尽量不要触摸胶体金检测卡中央的白色膜,产品应配套使用,且均为一次性使用。另有文献报道保存温度、环境温度等对检测均有影响,如酶抑制法,酶和底物的粉剂必须存放在冰箱冷冻室(-18 ℃),溶解后的酶溶液如暂时不用,要放在冷冻室内保存,用后的酶液应放在冷藏室(0~4 ℃),7 d 之内用完;酶液不要反复冷冻,最多不超过2 次,否则会影响酶活性[17-18]。

2.4.3 准确判读快检结果,合理处置

快检结果判读务必做到科学严谨,严控环境温度并在规定时间内读数,必要时可借助读数器进行判读。以产品说明书为依据,理解其判读方法原理,遇到结果不能正常判读时要多角度分析原因,并合理处置。常见问题:一是C 线不显色,表明不正确操作或试纸条/检测卡无效;二是C 线T 线均不出带,判读无效,需要重复验证一次;三是注意就高不就低原则,注意检出限和判定限的区别;四是出现系统性阳性时,要分析可能的干扰情况,如分层不清晰或浑浊,样品的新鲜度影响,样品内源性次级代谢产物、接触品污染(人员、容器、记号笔、样品之间交叉污染等)、同类物质交叉干扰等;五是要注意收集快检方法研制中的交叉反应情况,如孔雀石绿对结晶紫有交叉反应[19]。

2.4.4 完善快检记录,强化过程质量控制

快检试验前要编制统一的记录模板,试验全程做好记录和结果的拍照存档,确保记录的原始性、可追溯性和完整性。要特别关注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控手段一方面是强化人员培训,鼓励多开展预实验,让人员充分熟悉操作要点。过程控制需要空白、关键浓度的空白加标样品、不同人员操作比对、不同批次产品比对、不同企业产品比对、重新测试、双人判读等手段,必要情况下还可采取实验室检测获取的真实阴性样品、阳性样品进行比对分析。另外,还需制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明确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方式和要求,计划应覆盖所有检测项目和检测人员[20-23]。

猜你喜欢
样品检测产品
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测试实验室样品管理方案研究
实验室样品管理
质检机构样品管理的重要性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