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海律
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从来都是因人而异的。
在这个交通和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有些人觉得生活太便利反而让大家变得“不熟”了,而像我这种停不下来的无足鸟和到处都能跟人秒熟的“社牛”,却觉得很享受,因为一张机票就能把远方变成附近。
当然,广撒网的“见世面”,无法了解真正的“世面”,仅仅是在景点打卡,不能算走入当地生活、进入他人“附近”。不知道是谁说的,“旅行,是从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其实这是个伪命题。环球游历10年间,走过百余国,我也只有极少的几次,真正进入他人的“附近”,也暂时把远方变成了自己的“附近”。
2016年秋天,我重新下载了沙发客软件,准备用“以工换食宿”的方式去瑞士苏黎世旅游。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省钱,另一方面也能与当地人深入交流。一个叫亚历克斯的人在软件上迅速回应了我的请求,并问我:“要不要到山里大宅住两天,顺便帮忙修条路?”我当然求之不得。
亚历克斯所说的大宅位于因特拉肯附近的深山,他老爸去世后,一直没有好好打理。我去了以后,看到了旧钟表、貂皮、工具房、鱼塘、农舍,这些完全符合我对发达国家乡间生活的想象。当然,后来发现的筢子、铲子、锤子、翻斗卡车以及手扶压路机,又让我明白人家的美好生活都是自己创造的,强大的动手能力在这里十分重要。这一点在我从亚历克斯手中接过手扶压路机时感受得尤其明显,因为之前犹如虎式坦克般前行的无敌机器,一到了我手里,立即轰隆隆狂抖一阵子,冒出一缕青烟,熄火了。
劳动(添乱)之后,我跟着亚历克斯去了一家可以远眺少女峰的餐厅。那天,餐厅里坐满了当地福音派教会慈善组织的成员,他们正在分享各自的非洲传教工作心得。亚历克斯问我对神的看法,我回答:“住在这里,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样。如果有神存在,我希望神是一个像你一样的活生生的朋友,可以一起喝一杯,一起修段路。”
这两年,因为疫情,出国旅行已经不太容易了,我现在热衷去的远方换成了祖国的边疆。不过,去了那么多地方,也只是在阿勒泰北部的哈萨克族毡房里,我再次体会到什么叫远方变附近。
一年多前在滑雪季认识的哈萨克族人巴拉番,盛情邀请我去阿勒泰“感受一下其他季节的风景和生活”。好不容易请到假,我跟着他先是驱车3小时,然后再换乘皮卡,最后骑马到达了他盛赞的夏牧场。
我跟着他骑马、飞钓、放牧,和他的父母一起喝奶茶、吃羊肉、住毡房。对我来说,那不是一次普通的北疆旅游,因为我真的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时间很短暂。
此刻,牧民们还在阴晴不定的壮阔风景里,赶着牛马,继续着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子;而我已置身城市,坐在电脑前,敲打着“远方”和“附近”;同时,手机里一个艺术与技术的微信群里,不断跳出新消息,有人在和我讨论着当下最新潮的概念。
在这一刻,不同的空间与人群,有了莫名的交汇,几万公里变成了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