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路径

2022-11-22 12:47:52王小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产稳产高产植株

王小莉

(甘肃省合水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甘肃 合水 745400)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玉米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在保证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1]。但玉米种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量和品质有所降低,为此需进一步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并加强推广,进而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玉米栽培环境要求

1.1 温度

玉米属于喜温类的作物品种,整个生育期需要较高的温度。气温下降至10 ℃以下时,会对玉米种子发芽带来一定影响,导致发芽迟缓;气温超过20 ℃时发芽旺盛,当温度达到40 ℃以上时玉米种子停止发芽[2]。苗期可耐受-3 ℃的低温,拔节期要求气温达到16~26 ℃,开花阶段要求气温保持在26 ℃左右,灌浆期适宜温度为20~24 ℃。

1.2 光照

玉米属于短日照的作物品种,在日照时数8~10 h 条件下能够开花结果。

1.3 水分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和叶面面积较大,生长过程需水量较大。生长期适宜降雨量为410~640 mm,干旱会对玉米产量及其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夏季降雨量不足150 mm 的地区不适宜玉米栽培[3]。但降水较多,会对光照条件带来不利影响,阻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病害发生概率增加,并易发生倒伏、杂草等危害,对玉米产量及其品质的提升带来严重影响。

1.4 土壤

玉米栽培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栗钙土、黑钙土及沙质土壤均可栽培。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种

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应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品种。首选抗逆性好、产量高、病虫害少的优质品种,以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为其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4]。玉米品种选择好之后,将种子放置于阳光下暴晒,并用药剂拌种,以提高发芽率,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有效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实现高产。

2.2 精细整地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精细整地。整地过程中可运用灭茬整地法,用机械开展灭茬工作,把田块中的秸秆充分粉碎后进行深耕,打破犁底层,深度控制在25 cm 以上,之后平整土地待播。运用灭茬整地方法开展整地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玉米植株健康生长非常有利。

2.3 合理栽培

玉米栽培选择好时机非常关键,栽培过早或过晚都会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栽培过程中还要科学控制种植密度,植株间隙太大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太小会对植株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栽植密度控制为45 000~52 500 株/hm2[5]。确保栽培密度合理,可有效保障玉米生长过程的营养供应,提高植株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保障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田间管理要抓好施肥与除草工作。玉米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施足底肥非常关键,底肥应和种子间隔4 cm 以上,以免引发烧种问题,底肥首选农家肥。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科学追肥,保证玉米养分充分供应,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通常情况下玉米从种子发芽到3 叶期这段时间不必进行施肥,处于这一阶段的玉米幼苗所需营养由种子直接提供。玉米植株生长至5 叶期时,应结合定苗情况合理施加攻苗肥,早期施入攻苗肥时要确保氮肥是玉米整个生育期氮肥施入量的50%左右[6]。玉米进入中期生长阶段时应合理施加穗肥,穗肥施入量为玉米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的40%。玉米生长后期发生脱肥现象时可在降雨后补施尿素,也可在苗期将玉米缓控释专用肥一次性施入。充足的肥料不仅为玉米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也会加速田间杂草的生长,进而与玉米抢夺水肥,因此要及时开展中耕除草。合理的中耕除草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也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为玉米创造有利的生长空间,控制和减少杂草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应联合开展松土、培土、中耕、除草、施肥等工作,确保处于土壤深处的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促进玉米健康生长,为其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时常发生一些病虫害问题,不仅威胁玉米的健康生长,还会降低玉米产量。常见的病害有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等[7]。大小斑病发生时玉米叶片部位出现大量斑点,不仅严重威胁玉米健康生长,还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种植人员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防治管理。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并合理施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性。此外,可用多菌灵药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 天喷施1 次,连喷3 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退菌特800 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 天喷施1 次,连喷3 次。上述药剂交替应用防治效果更好。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为玉米黑霉病、玉米黑粉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玉米局部侵染性病害,孢子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但大多表现为瘤状,直径3~15 cm,发病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的膜包裹,孢子堆破裂之后会有很多黑色粉末散发出来,这些便是冬孢子。玉米瘤黑粉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发生已有70 多年之久,其发生与大量施入氮肥有关。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应坚持“选择优良抗病玉米品种、控制与减少菌源联合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原则,将田间病残株及时清理或深埋,控制或减少菌源数量。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坚持轮作,轮作周期保持在3 年以上。可通过种植大豆达到倒茬的目的。运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可用除锈剂在幼苗出土前对地表进行全面喷施,种子用15%的粉锈宁拌种,粉锈宁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抽穗阶段喷施1%的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700 倍液,可有效控制该病害造成的危害。为了保障玉米植株健康生长,需进一步强化栽培管理,合理确定栽植密度,科学施肥灌溉,尤其是在抽雄前病情高发期水分供应须充足,并加强玉米螟防治工作。

2.5.2 虫害防治 玉米螟与红蜘蛛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虫害。玉米螟通常经玉米叶片钻入心叶,并啃食心叶,严重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红蜘蛛为红色,体型较小,主要附着在玉米叶片背面。玉米进入灌浆期后,虫害发生率较高,遭受危害的玉米植株叶片变白干枯。将赤眼蜂投放在田间防治玉米螟,叶面喷施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

3 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

3.1 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栽培过程中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市场上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大,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需进一步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3.2 提高经济效益

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玉米栽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玉米品种不断增多,由于品种差异性,种植技术也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4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路径

4.1 加大栽培技术的科研投入

为了更好地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需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只有栽培技术研究成熟之后,才可向广大农民进行推广。推广过程中可以建立示范基地或组织相应培训,组织广大农民对新的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学习。针对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强化技术培训质量,有效促进农民更好地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

4.2 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有助于该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相关部门可借助电视、广播、微信、QQ 等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科学指导,促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被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4.3 建立高产技术示范基地

打造高产技术示范基地,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定期将农民组织起来,深入基地学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加深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了解。同时,合理引导广大农民,调动其建设高标准玉米高产种植示范田的积极性,通过种植大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需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农民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积极性,推动玉米种植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高产稳产高产植株
奶牛高产稳产饲养管理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0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