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农业经济,须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农业灌溉用水充足,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但在实际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应用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须结合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逐渐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虽然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与建设数量大幅度提升,但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果不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那么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促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如果只重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而忽视了相应的管理工作,灰尘污染、噪音污染、水源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必然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2]。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于建设环保型农业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金强川灌区水源保障二期工程由取水枢纽及灌溉总干管、一干支管等组成。引水枢纽布置在金强河上游,采用有坝取水方式,通过灌溉总干管输水至安门,全长7.552 km;一干支管由上庙儿沟引至柏林沟,全长15.272 km。
根据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要求,引水枢纽下游河道必须保证一定生态基流量。在泄冲闸闸墩上游处设置生态基流放水进口,放水口管中心高程为2 859.8 m,穿过闸底板接入消力池,设流量监测装置。灌溉总管由进水闸后进水池接引,跨河道至金强河左岸,沿河滩及阶地布设至教场干渠渠首结束。管道采用涂塑复合钢管,长7.55 km,加大流量2.5 m3/s,设计流量2 m3/s,最小流量1.16 m3/s,沿线设各类阀门及检查井17 座。灌溉一干支管在一干6#分水口分水,沿金强河左岸山前垄岗状低山丘陵区分别翻山穿下庙儿沟、甘沙沟、黄草川、野雉沟至韭菜沟,起始设计流量0.37 m3/s,末端设计流量0.23 m3/s,管线长 15.27 km,沿线设各类阀井38 座。
金强川灌区水源保障二期工程建设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解决了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偏低的问题,但由于管护不到位,致使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金强川灌区水源保障二期工程建成后,垃圾和农药污染问题最为常见。首先,部分河岸成了农民群众倾倒生活垃圾的场所,河道、水沟等逐渐沦为垃圾池,不仅降低了农田沟渠的疏水能力,还对水质造成了影响,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3]。其次,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可有效防治病虫害,但盲目用药会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造成危害,在降低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使水利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农民群众在喷洒农药的时候,将多余的农药直接倒入河流中或将塑料瓶直接扔到水沟中,制约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或管理方面的问题易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降低土壤质量。施工单位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占用,导致土壤被埋没、盐碱化现象严重。施工单位在开展日常工作时,若缺乏对土壤污染的处理,会导致施工区域的土壤性能大幅度下降,不利于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此外,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挖工作,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倘若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不但会使植被的管理质量受到不利影响,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河道堵塞等问题,对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地区生态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开展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对水体环境及湿地面积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导致空气湿度处于非正常状态。水利工程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资源,但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会浪费大量水资源,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水体污染,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地表水总量不足,部分地区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资源,但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盲目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进而导致地面下沉,地面污水进入到地下水中,破坏了水环境。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使用,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4]。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排水工程选择无砂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透水性相较于自然土壤要差很多,会影响农田降渍效果,从而改变农田土壤结构,导致很多对农田有益的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农田生态平衡被打破,害虫繁殖速度加快。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应积极引进抗旱节水新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合理应用滴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损耗,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增强农田抗旱能力,助力农业生产高水平发展。
合理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可减少水利灌溉的资源损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应推广农业水利工程节能设计,充分发挥节能变频调速技术的优势,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取得更加理想的节能效果[5]。要充分认识变频调速技术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控制水流量,促使水压检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若实际压力远远低于标准压力,变频器会自动调节水泵输出功率,输出功率降低的同时,水泵转速也随之降低,确保管网系统在正常压力状态下,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田间管网布设中,为了提升设计合理性,要求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常情况下,树状单向布置较为常见,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地质条件从高到低布设输水干管、支管和毛管。泵房设计方面,通常采用钢板布设泵房,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泵房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管道、阀门和过滤器等的设计,同时要考虑水泵后续的维修和养护需要,确保便于拆装。管网布设中,要合理选择管网材料,以UPVC管道为主,此类材质的管道强度高、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可减少维护成本。地下埋设的管道,埋深约80 cm,安装好三通,以提升水利工程供水的稳定性。确保田间管网系统敷设合理,尽可能减少工程占地和用地面积,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荒地资源,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缩小基坑开挖面积,减少开挖与回填量,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充分调查区域水土保持情况,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在工程覆盖范围内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基于信息技术建立防治监测平台,调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形成多元化的管理体系,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成效和生态修复成效。同时,建立技术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生态修复工作高效开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同步考量工程质量和环保要求,尽可能选择环保材料,打造环保型农业水利工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环保型材料,如水泥发泡板是以水泥材料为主,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硬钙、双氧水和水泥发泡剂等材料加工而成的,其应用可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须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应同步落实环保措施,在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保护环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制定防控预案,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控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修复生态环境,促使农田水利工程持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