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靓瑜, 王洪亮, 吴康云
(1.贵州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贵阳 550001; 2.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贵阳 550006)
贵州是全国辣椒种植和食用最早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辣椒优势产区,2020年辣椒种植面积为37万hm2,产量724万t、产值242亿元,种植面积常年稳居全国第一。贵州是全国辣椒地方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等收录的辣椒品种资源就有线椒、灯笼椒、柿子椒、牛角椒等近50个类型120余份,其中遵义朝天椒、绥阳小米椒、百宜平面椒、大方皱椒、黄平线椒、独山皱椒等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1],贵州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干辣椒、鲜辣椒的市场集散地。贵州种植的辣椒品种除了本地品种外,也大量引进外地品种,据不完全统计,贵州自育品种“黔椒、黔辣、遵椒、遵辣”系列杂交品种省内市场占有率不足20%。针对市场对辣椒品种的需求和省内辣椒育种研究情况,结合贵州实际开展辣椒育种工作,是做大做强贵州辣椒产业、实现贵州辣椒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
贵州辣椒育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90年(发展初期),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开展了辣椒种质资源调查、搜集、观察、编目入库工作,辣椒入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80份;第二阶段:1990—2000年(发展期),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在资源鉴定、评价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地方品种提纯复壮、杂优利用等工作,并育成贵州省第一个早熟丰产辣椒杂交品种黔椒1号,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快速发展期),除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外,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等省直属院所,以及遵义市、毕节市等辣椒主产区的科研院所、农业部门和部分企业陆续组建团队,先后开展辣椒杂交育种或地方特色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2014年,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从事辣椒研究力量整合到贵州省辣椒研究所,人才团队得到进一步加强,贵州辣椒育种也进入了快车道。
因贵州辣椒种植面积大、品种需求丰富,贵州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国内外大量辣椒资源和辣椒品种试验种植,2007年张凤邦等[2]引进韩国“朝天王”辣椒在独山县栽培试验,提出了扩大种植建议。2012年粟俊等[3]引进寒玉3号、博辣红丰、黔椒2号、韩国1号等14个辣椒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植株、产量、果实性状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2014年胡静云等[4]引进丰林长椒王、丰林2000 F 1、美其顺、海丰11号等7个国内外辣椒新品种在都匀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2016年刘秀培[5]在龙里县引进黔春辣九号、长辣十八号、黔椒4号、黔椒5号、丰神F1等1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抗病性、经济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广建议。2009年姜虹等[6]对遵辣133-2-1、遵辣87-2-3,铜仁羊角椒、铜仁朝天椒、松桃线椒等11个干辣椒品种在贵州遵义、贵阳、大方等9个县区进行了比较试验,对每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
贵州省辣椒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辣椒种质资源搜集、鉴选、评价与创新利用工作,据统计已搜集保育辣椒种质资源近4 000份,育成优良骨干自交系200多个,鉴选辣椒抗病材料28份、优质超高产材料100余份、其他特异材料30多份。目前,研究者对辣椒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分类、抗病性、耐逆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吴跃勇等[7]在2006年对131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炭疽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强筛选抗病资源好的本地辣椒的建议。蓬桂华等[8]对30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进行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其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分析。2014年詹永发等[9]采用形态学和SSR标记聚类分析方法对97个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分类。蓬桂华等[10]2016年对93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根据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辣椒素含量等4个方面的数据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分类。2018年王雪雅等[11]对贵州5个名优辣椒品种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任朝辉等[12]2018年对18份线椒品种的粗脂肪、粗纤维、Vc的平均含量测定和品质分析,并对这些辣椒品种进行分类。2018年苏丹等[13]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感官评定法对30份贵州辣椒资源的辣度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分为四组。2016年梁郸娜等[14]对111个辣椒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左泽彦等[15]利用RSAP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贵州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分类,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付文婷等[16]以贵州10个地方品种为材料利用隶属函数法对齐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辣椒的育种技术主要有传统的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辅助育种两种,传统的杂交育种在辣椒育种工作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小孢子培养、转基因育种等研究在国内逐渐兴起。何建文等[17]运用SSR标记技术是对48份辣椒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参试材料中选育自交系并组配杂交种以及杂种、培育新品种的建议。李正丽等[18]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出优良线椒新品种黔椒7号。袁远国等[19]引进雄性不育系,采取测交、回交和自交等方法筛选保持系和恢复系,选育优良不育系。
遵义市农业科学院先后育成“遵辣”等特色朝天椒品种(含常规种)10个,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育成“黔椒”系列新品种8个,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育成“黔辣”“辣研”系列新品种13个,各市县农业部门和企业提纯复壮认定地方优良品种31个。如贵州省辣椒研究所杨红等[20-26]自交定向选育抗倒伏能力强的黔辣1号,耐旱性强的黔辣2号和黔辣3号,抗倒伏和抗旱渍能力强的黔辣4号,抗逆和抗病能力强的黔辣5号,适用于干制加工和剁椒发酵加工的黔辣6号和黔辣7号等“黔辣”系列新品种;胡明文等[8]开展了适于机械采收簇生型辣椒品种的选育。随着对辣椒种质资源研究的深入和育种技术的创新发展,辣椒新品种的选育也向优质化、专用化、省力化、多样化发展。
贵州自育品种“黔椒、黔辣、遵椒、遵辣”系列杂交品种省内市场占有率不足20%,辣椒商品生产基地多靠从省外引进杂交品种,地方品种存在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差,果实色泽、大小、长短差异大,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对本土种质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应大力开发利用贵州辣椒耐旱、耐瘠、抗逆、抗病,干物质、脂肪、Vc含量较高等特点[27],选育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国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开展育种工作已经较为普遍,并且在强化品种抗疫病、品种品质、特色方面进行了应用。贵州省辣椒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更多的研究还是在材料分析方面,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孢子培养、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辣椒育种还很少。
掌握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育种工作,是推动育种工作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和辣椒精深加工的发展,加工型、特色干制型、甜椒等辣椒品种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而贵州省缺乏相关自育品种,导致主要依靠引进外来品种满足种苗市场,因此贵州省辣椒育种工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足。
根据《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辣椒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特色、生态、安全”是贵州辣椒的核心竞争力,今后要大力发展加工型辣椒、特色鲜食辣椒和干制辣椒[28]。贵州地方辣椒品种是油辣椒、辣椒干、辣椒酱、辣椒风味食品等生产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但存在产量较低、专用特点不突出等问题。因此,贵州辣椒育种应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充分运用分子标记辅助、小孢子培养、定向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深化优异种质资源的搜集、改良创新及杂优利用,选育一批丰产、优质、抗性好、市场竞争力强的辣椒新品种,助推贵州辣椒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