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珏
张朝创作的这首风格新颖、大胆创新的中国钢琴作品,以我国主要的唱腔“皮黄腔”命名,“皮黄腔”分别是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形式,一般来说,西皮唱腔高亢嘹亮,刚毅卓立,适合表现欢快、激昂、豪迈的感情;而二黄则大有不同,二黄唱腔的曲调较为从容镇静、庄重严肃,更适合表现沉稳、抒情的情感表达。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不仅运用了京剧的两个声腔,而且运用了京剧的板块结构、旋律特点、伴奏形式。然后,根据音乐发展变化的需要,加之作曲家的巧妙运用,使音乐丰富了多样性、连贯性和自然的逻辑发展。这部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既融合了中国戏曲独特的元素,又结合了作曲家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皮黄》运用了大量京剧剧目的元素和材料,这也体现在京剧乐器独特的音色上。使全曲在音色表现中独树一帜。所谓模仿京剧乐器,就是模仿京剧乐器的声音。通过对京剧乐器的模仿,使用西方钢琴音乐语言的创作和表达手法,从而表现出独特的音色特征。
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就不仅是要遵循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乐谱上所标注的表情术语以及力度记号等,还要充分发挥演奏者自身的创造性和个性,但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其前提就是必须遵守和尊重作曲家的作品,并对作品做出详细的分析和理解,对作品每个小节甚至是每个音的演奏方法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释。
在首先出现的“导板”之中,作曲家用以自由的节奏和节拍,展开了整个乐曲,似乎是在听他娓娓而谈整个故事。首先以颤音和倚音开始,好似面前出现一片平静的水面,因此在弹奏颤音和倚音的时候,演奏者需要拥有足够控制好音量和音色的手指技能,左右手弹奏颤音的重复次数要一致。接着的一串琶音,将人们引入故事的开头,琶音要连接自然、顺滑,节奏可以由慢到快再逐渐慢下来,就像是有人在云雾缭绕的山谷间弹琴,给人以灵动而又梦幻的感觉。在进入“原板”,谱面上标注的是“安详地”,但在演奏时,虽然都是弱音,但需要以“肯定的”语气,手指要结实且坚定地轻轻拿起轻轻放下。在力度方面,要用力量转移的方法就是力量轮流运转于每根手指,使每个乐句连贯起来。到了“二六”段,这个乐段准备开始表现作曲家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整体的节奏速度比上一段加快了许多,节奏节拍也相应的加快了不少,所要表现的更为活泼生动。但这儿的速度并不是死板的按照节拍器弹,而是要具有弹性的。在音乐色彩层面上,应与前面乐段的音色有区别和对比,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应当是明朗的、充满生机的[5]。
“流水”段落,仿佛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油画,所描绘的是在云南美丽壮阔的滇池边,花香扑鼻,一缕清风拂过湖面激起一阵涟漪,三两孩童在滇池边愉快的奔跑玩耍的场景。弹奏时,要仿佛是一阵微风吹过,使得乐句整体气息连贯流畅。此段是一段手指快速跑动的小片段,需采用贴键的弹奏方式方法,弹奏结束时手指也不能离开键盘,发挥手腕的作用,做好衔接。“快三眼”主要描写和表现的是作曲家气度不凡,生机勃勃时期的景象,乐谱上所标注的是“精神饱满的”,因此,不管是从力度再到速度,都要与前面的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左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就像是在模仿中国乐器——京胡,因此左手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抓稳节拍和节奏点,时刻注意音色的均衡。
“慢板”开始之后,表现出与前段的“快三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写剧幕从激动的气氛中转变成一片安宁平静的梦境,好似美丽的大自然景象,使之成为人心之所向。在高声部的纯八度的出现,直击人的心灵,让听众和表演者仿佛是看到美丽壮阔的滇池景象,能够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慢板”中许多的弱音踏板,这些弱音踏板创造出了极具梦幻的音乐色彩效果。整段的演奏力度要轻柔,才可以增加音乐上的层次感,这个乐段的低音部是主旋律声部,因此,低音部的音色要干净沉稳,所以演奏者在演奏中要用手指指腹的位置来弹奏这个乐句,因为这样才能使这个乐句的音色更干净利落。在标注着“模仿钟声”的乐段,演奏时手指落下到键盘的速度要稍微慢一点,要让每个音符都像是从远处传来一声声似有若无的钟声,从耳膜只达到人的心里,发人深省。
“快板”的标注为“果断的”,这一乐段最重要的是对于节奏感的掌握,弹奏时,声音要有弹性,就像打球时一样,用手臂的力量做出音乐的明暗对比。“摇板”这一乐段很特别,就像是描绘林冲在茫茫的大雪里,被迫走上梁山的场景。谱面标注的是“焦虑不安的”,就像是舞台上的京剧演员不停的在台上快速走圈打转,所要表现出来的一种急切焦虑的感觉,因此演奏者在弹奏时一定要身临其境,准确且细致的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内涵。最后的一段那一小段的刮奏将乐曲进一步增强。“垛板”由两个突强力度标识的和弦开始的,预示着悲愤激昂的情绪。左手模仿的是京剧伴奏中的板鼓,右手采用断奏的弹奏方法,左右手的结合将乐曲的情绪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演奏者要通过体会不同的触键方式和方法,找出最适合这一段的触键方法,深切感受所发出的音效的变化。
“尾声”乐段,就意味着即将要进入到全乐曲的最后段落,双手都采用了四和弦,用以打造一种光辉、明亮、伟大的人物形象。同时,从很强到突强的力度记号的变化也成为了全曲音响效果和音色最强烈的部分。每个和弦都要利落干净,通过手臂的放松动作将全身的力量输送到手指尖,突出最高的那个音,左右手的交替弹奏配合,形成辉煌地音响效果,音乐在雄伟中结束。
“西皮”与“二黄”在钢琴演奏技法中创新性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作曲家做出这样创新性的结合,将“西皮”“二黄”这种完全与西方音乐毫无相关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戏曲音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与现代钢琴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独具中国风味的音乐作品,给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能性。不仅让作为学生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与中国民族音乐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更是给更多的中国作曲家做出表率,带领他们创作出更多的独属于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
在演奏的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很多的技巧问题,如在演奏时需要用到指腹的力量,运用手腕的运转,使力量均匀的分到每一根手指以及指尖,干净的跳音,连音的奏法等等的技巧学习,都是在这首乐曲中笔者所收获到的。这首乐曲在难度上虽不是最难的曲子,也不是技巧性最强的乐曲,但这其中所能让演奏者学习到的音乐技巧和音乐知识却是许多音乐作品中所没有的。但实际演奏时不能一味的使用弱力度,而是要柔中带刚表现出坚定、肯定的意味。这也就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时需不断揣摩和寻找最合适的力度用以演奏原版中的弱音。亦如在“摇板”中,因要模仿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激昂的“呀呀”声,所以作曲家很巧妙的采用的是散板节奏形式以及保持音反复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激昂的情绪,在技巧方面,这一乐段需要右手快速的弹奏以此来表现出激昂、迂回婉转的情绪特点,这就需要右手具备一定的演奏功底,所以在这一乐段的练习时会单独练习右手,加强右手的弹奏能力,也是在这一乐段的练习过程中。在“摇板”段落的最后有一小段的刮奏,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不仅不会对手指造成伤害且刮奏出来的音响效果非常的完美。练习这首乐曲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更是磨练毅力。
《皮黄》这首乐曲之所以能称之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一大跨越,不仅是因为题材新颖,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特点,更是因为这首乐曲给听众和演奏者所带来的音乐美感非常丰富。《皮黄》这首乐曲中所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意境悠远的,充满画面感的,具有多层次的音乐美感体验。乐曲《皮黄》的“动态之美”,这部音乐作品就像一幅动态山水画,首先在演奏这首乐曲开篇时,仿佛带演奏者与作曲家一同回到小时候,感受童年的快乐和天真,感受云南美丽的风景,感受蓝天白云,感受风轻轻的拂过水面,感受只属于孩童时的那份童真,好像在与作曲家一起玩耍。其次在进行到中间部分时,那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似乎长大成人了,开始有烦恼,有各样的艰难险阻,需要有耐心的一一解决,有难过,有伤心,这些情绪不止属于作曲家,也属于每一个人,所以演奏者需要身临其境,通过音乐作品与成长中的这个孩子对话,并且帮助他将他所要表达的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好让听众也能感同身受。最后,在尾声部分,那个有烦恼的孩子真真正正地长大了,他解决了所有的烦恼和困难,迎来了光明和辉煌的未来,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乐曲《皮黄》的“意境之美”,这首乐曲是中国音乐作品,而中国音乐审美的特色之一就是讲究意境美,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不似西方的油画那样追求细节和形态的逼真,而更多的则在于表现一种神韵,创作者想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主观情感的意境,中国的审美艺术更多在于追求神似,喜欢借景抒情,因此,中国音乐的特点更多的是在于表达音简而意长,余音绕梁。《皮黄》就特别好的展现了这一音乐特征,在乐曲的开始,颤音、装饰音以及一连串的琶音,由高音至低音最后又回到高音,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弹琴,山谷之间会产生回音,将听众带入风景优美且意境清幽的气氛中,留给听众无限的遐想空间。包括在“慢板”中的“模仿钟声”乐段,右手的高音与左手的低音相结合,就像远处山谷中的寺庙传来的钟声,给人以朦胧、梦幻的音乐意境美,忽远忽近的钟声渲染了虚无缥缈的音乐氛围。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来说,意境是最重要的,不论哪首中国乐曲或多或少都会有描写意境的乐段,甚至有些乐曲从始至终都贯穿意境的音乐美感,只有中国的音乐追求意象和神韵,追求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在中国乐曲中,许多的乐段会用到散板节奏,而西方的音乐都更多的表现在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更注重于节奏和气势,所以这也是中国音乐作品的独到之处,是中国音乐作品的标志和特征。这首乐曲的旋律音符其实并不难,但是其中的每个音符都缺一不可,就是这样简单的音符构成了独特的意境之美。
乐曲《皮黄》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人生态度的理解、对社会生活的感慨、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每一部音乐作品都饱含作曲家丰富的精神世界。演奏者要尊重每一首音乐作品,要认真对待每一首音乐作品,认真的感受每一首音乐作品的音乐美感。不仅是对演奏者自身音乐美感的培养,更是对每一位创作者的尊重和赞美。张朝老师的每一部作品都满带深意,每一部作品都是经典,美好的音乐总是能唤起人们心里的共鸣,美好的音乐亦是能给予正处于低谷的听众以生的希望。虽这首乐曲是以《皮黄》为标题,但在这其中,真正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作曲家对人生所经历的一个回顾,亦是带给演奏者和聆听者予以光明未来的希冀。这样一首经典且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它不仅题材新颖且饱含深意,在体验作曲家情感世界的同时,亦能提升演奏者和学习者自身情感表达的能力。许多时候,应当更多的选择和学习不同体裁、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人生道路的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提升自己演奏能力的同时,亦是增长自己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经历,能够更多更好的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演奏好每一部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