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系统特质及现代印章管理之社会治安治理意义

2022-11-22 11:24熊一新贾航川侯俊轶
关键词:印文印章

熊一新,贾航川,侯俊轶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2.94028部队, 陕西 咸阳 712200;3.淄博市公安局, 山东 淄博 255000)

引 言

在我国,印章是法人、自然人的重要信用凭证,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印章业治安管理事关社会诚信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治理体系构建。长期以来,印章业治安管理已成为公安机关预防与打击涉章类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领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涉及印章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更加猖獗和突出。其一,利用假公章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频繁发生,泛亚、E租宝、浙商财险假保函案、国海证券“黑天鹅”事件、广发银行假保函案等大量重大案件都涉及伪造、私刻公章。其二,假公章及其衍生出的假公文、证件、合同被不法人员大量使用,直接损害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的正常社会活动和信誉,严重妨碍了社会管理秩序、侵蚀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其三,制贩假印章出现了家族化、团伙化、跨地域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特点。此外,由于印章业治安管理手段少、处罚力度弱、相关措施缺乏针对性,伪造、变造、买卖及私制印章等违法犯罪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罚处;对印章作废、缴销、更换等管理规定不明确,导致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股东间涉章问题突出、纠纷不断。鉴于涉及印章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严峻形势,近年来,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打假证、建诚信”专项工作,集中打击制贩假证件、假公文、假印章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力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印章业治安管理研究严重缺失,立法滞后,依据不足,传统印章业治安管理手段、措施已难以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管理的现实需要。各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印章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反映突出,对加强和改进创新印章业治安管理的诉求强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改革管理建议、立法建议等相关提案。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印章业治安管理之社会治安治理意义重大。

印章作为世界通用的授权工具,在许多国家拥有无可撼动的社会地位。印章示信逻辑构建精妙,深刻影响其运用及管理,基于其唯一性特点能够衍生出涉及多类域、多层次的社会应用价值。由于印面、印文之间关联的可视化特征,而传统授权模式对印章管理的数量和质量需求长期不足,社会以及公安实务部门、公安理论界对印章的特质内涵及其示信原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认知,印章的信息表征能力和拓展衍生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同时由于长期延续封闭化和经验式的印章管制思路,现存印章的呈现形式、生产工艺、使用方法及管理模式大多沿用历史惯性,导致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印章管理使用出现了授权主体、客体、事件等界定盲区,印章业治安管理在类型、性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无法实现全覆盖。对印章原理的认知盲区也导致当前物理、电子印章在逻辑设计和体系管理中的矛盾,影响了虚拟、现实授权鉴权逻辑之间的等效转化,严重阻碍数字经济发展及相关治安治理体系模式构建。印章的唯一性与事件真相和示信外观直接相关,蕴含着意愿、权益、责任、性质等隐含信息,构建了社会治安治理主客体运用需求的扩展、关联等基础条件,对实现社会治安治理能力及治安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综上,深入、系统地开展印章及印章业治安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采取需求分析和体系拓展视角,对印章本质施行模块化解构,首次系统地、全面地、深度地探索印章的固有属性、内涵特征、基本功能和社会治安治理意义,同时为印章业治安管理、印章行业发展、诚信体系建设和诚信文化传承提供思路。

一、印章的固有属性

印章涉及社会众多工作生活环节,在社会各领域均被广泛运用。作为历史事件的认定关键,盖印后的文书彰显了对事实的认可和对权利义务的规定。因此印章对人类社会、工作、生活影响深远,最终构建了金石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方寸介质。多元的章型体现不同社会职能,印面轮廓涵盖诸多社会运用,章面图文映射权责主体。印面与文书介质相互作用形成分门别类的印文,记录表征着社会事件的授权认证行为,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绵延发展。在古代,印章象征着权力和等级[1]2,并逐步演变出政务、律法、商贸、艺术、私闲等运用领域。在现代,印章伴随社会分工不断对接着组织和个人的需求。随着在社会交往中的融合发展,印章已经演变成为涉及公私领域,覆盖工作生活的授权认证工具和事件行为认定端口。

(一)唯一性

社会的复杂性源于个体的多元化,社会的系统性来自事件行为的多样性。个体的多元化主要由唯一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事件行为的多样性由唯一的个体、条件、信息等要素构建。不同于一般工具遵循的规范化特点,印章专注于将规范性事物唯一化[2]105,即人类用其独创智慧将与生俱来的唯一性贯穿其生命始终。在传统印章行业领域中,从印面、印油等材料,到制造、生产等工艺,到使用管理印章的人员、工具,再到识读印章印文所用的经验、技法,都需要具备很强的唯一性,通过印章使用管理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唯一性,从而确保使用唯一性印章代替授权(管控)主体和使用盖章等效概括事件的唯一性逻辑,进而通过上述唯一性实现印章对各行业领域规范性事件的独立性表述。

(二)普适性

本质决定事物的必然性,非本质导致事物的偶然性,由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反映出主要和次要、稳定和非稳定、确定和非确定等对称互补关系[3],二者共同构建出事物的可控及不可控特点,普适性取决于对关键要素的定位及非关键要素的控制。在印章生产、管理、使用、注销等全生命周期[4]103过程中,印章刻制、印章加盖、印文识读是文书形式认定结果的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授权主体、授权事件、授权认证三个要素,由印章名义人、盖印文件、印文识读表征。从事件重要程度及概率控制角度看,通过对上述要素、主体和行为施行唯一性管理,即可管控社会单元、授权行为和交互确认事件。因此,由于具备解决趋势特性和联系特性的概括能力,印章对社会组织及个人具备核心层面的普适性管控能力。

(三)权威性

权威性的构建是社会阶级统治及分工形成的前置条件,权威性的形成经历了占卜、神示、推举、选拔等模式,权力的交接和运行也通过配饰、金石等稀缺物品等效表征。法律的出现进一步从形式上、流程上、法理上固化了权威,印章因其授权形式上的严谨性、稳定性逐渐成为世界权威性交接的主流工具。在漫长的岁月中,印章的不可替代特性收敛了契约精神并构建了诚信文化的基础,与现代社会授权认证、权责界定息息相关。基于其唯一性、普适性等特点,印章可以通过保证其授权主客体身份、授权内容、认证结果,共同勾勒授权认证事件的关键要素。印章的唯一性和普适性通过统一的授权源头和流程管控保证,其对社会治安治理秩序的建构、解构、预防[5]1等过程需要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基于此,印章及其关联要素共同构建了社会各领域全生命周期治理的权威性屏障。

(四)法定性

法定性是权威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高阶特性,法定性将权威性描述刻画得更为科学、高效,也将权威性由最高权力机构延伸到社会各个职能部门的专属权力和自然个体的特定权利。证据制度是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6]1,书证因其逻辑性、构建性、多样性可作为最重要的证据形式,与其相关联的有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证据规则体系,法定、自由心证等证据制度体系,文检、比对、甄别、鉴定等法庭科学体系……上述环节都需要司法机关参与或评定,上述场景的文件资料都需要印章授权产生,上述所有重要事件都与印章直接关联。印章的备案、变更、公告、作废等审批流程都需要通过公安、宣传等部门参与,其章型、文字、尺寸、规格都严格依据国家颁发的标准制定[7][8][9][10]1,相关人员、要素、流程等管控都具备极强的程序性。因此印章应视作举国机制下的法定工具。

(五)文化性

文化性是实用性的发展依托,印章的表现形式、承载信息、作用介质、使用方式、管控模式等都在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导致的问题矛盾,其解决基础都说明印章能够不断形成强大的需求匹配和适应能力,进而衍生出极为宽广的文化承袭脉络。秦汉时期根据官名铸造“设官分职、一官一印”,将印章视为与官员等同的唯一代表并由本人随身携带;魏晋以后官署开衙治印“公印交接、人走印留”,将印章与品秩等级等效关联并匣装置诸衙署;宋元时期深化了印章使用领域并拓展了其图文特性,印章被首次盖印在纸币上,图文花押的运用将多民族多语言的文化习惯融合得淋漓尽致;明清以来围绕篆刻艺术形式盛行的金石文化,将印章运用深度扩展至艺术及私闲领域;现代书证中将印文作为法律效力生成的形式要素,融入工作生活的各类票据单证。印章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行各业的深度运用及紧密联动,都反映出其构造的文化烙印[1]20[11]104已经深植于中华文明体系,伴随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动态交互并参与形成中华文化。

(六)实用性

实用性是文化性的传承基础,印章的实用性是通过其唯一性、普适性、权威性、法定性、文化性整体贯穿构建的。印章是一种通过铸刻、盖印、识印过程等效概括授权认证及权责界定逻辑的工具,其示信、验信的原理步骤明确规范,通过简单的戳盖动作和比对验证施行对应事件的授权认证等效表征,事后通过书证上的文字、图案及印文要素,能够有效界定政务、法务、经济等方面的权力责任。印章示信的逻辑概括性强、维护费效比低,在法律形式认定的证据规则体系中[6]2[10]1[12]138,印文能够有效指向文书。印章的材料与表现形式可以根据用途变换,图案文字可结合需求自适应订制,搭配骑缝、签押等约定俗成的使用技巧,其使用形式和管控类目都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基础。同时,承载诚信、公正、权威的意愿表述手段可以通过印章形式、用法及其关联的功能、运用,承载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诚实守信的底蕴,以正能量的多方实用需求为牵引,为服务经济建设及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土壤。

二、印章的内涵特点

由于具备唯一性、普适性、法定性等特点,印章被赋予可靠、多能、诚信等至高至尚的社会价值。由于具备权威性、实用性、文化性等意义,印章同时被赋予至广至深的公私权柄特征,在社会各个领域阶层都拥有灵活鲁棒的应用接口,伴随历史文化渊远流长。印章通过方圆之间的印面轮廓作为授权主体,配合印油、纸张作为载体,通过盖印动作表述并生成印文,肉眼比对认证模式保证了便利度和时效性,经验封闭管制模式原理富含认知度和透明性,其认证逻辑具备很强的概括性、归纳性和等效性,其授权手段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自由度和可控性。印面的设计、印章的铸刻、盖印的介质、验印的技巧等,这些看似心照不宣的要求规定,都在印章管理使用的每个模块、步骤中体现着哲学辩证思想。通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互融合,这些思想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并汇聚凝练出历史典故,最终形成多元丰富的印章逻辑架构。印章的内涵特点可从如下维度解构:

(一)系统综合性

在传统社会,印章属于辅助国家政权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未来社会,印章将属于参与治理体系运行的重要服务工具。从趋势上看,由于印章的相关授权认证体系与社会重要行为的判定、记录[13]1紧密相关,应归类于社会综合治安治理系统架构,其决策统筹的权柄特性和服务大众的需求初衷都决定其应具备系统型通用性特点。狭义地看,印章可理解为专于授权认证的表征性工具;广义地看,印章还会参与多群体、多层级的循环嵌套的证明及调用,最终得出反映事实的指向性结论,为社会定位定性人群事件提供更为精准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印章的综合性体现为体系顶置性、概括归纳性、关系映射性、信息包罗性、逻辑混沌性、集成融合性、等效关联性、链路闭合性、原理对称性。

(二)体系顶置性

印章表征着社会事件的授权认证属性,对于各类文书类型,产生印文是事物认定的核心表现,加盖印章象征着事件的终极定性。由于盖印书证兼具着对历史人员、事件权责界定的证明及追溯作用,印章的独一无二特性象征着绝对权威,是各行业领域顶层意愿汇聚的最终呈现。由于盖印在文书生成中属于关键步骤,且在业务流转中处于终端末位环节,印章基于上述特性长期被视为统筹诸人万物的社会治理权柄。出于对事件的唯一性顶置授权的需要,印章的申请使用处于事物认定的顶端层级。出于对人物诸元的唯一性权益表述和责任界定,印章的日常管理往往也被视作事物的要害。因此,无论从事件产生、管理归档、功能归类还是定性溯源的角度看,印章都应具备体系顶置性。

(三)概括归纳性

印章是一种通过唯一性的形式化符号戳盖识读方法,凝练授权认证逻辑思维并形成深耕政治、法律、行政、经济等诸多领域,集道德、经验、历史、文化等视角普遍共识的规范化工具。分门别类的章型代表了不同业务的职能,名目繁多的语言符号表征着授权主体的身份,风格各异的印面体现着不同国家地域、行业领域的文化习惯,不同颜色质地的印油可以用于表征事项的性质。印章在赋予各类票证单据以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成为文书归档的最终呈现形式和分类检索的关键,视为印文对书证整体要素的概括归纳。在印章的管理使用中,印面的图文、加盖的方式、盖印的位置、印文呈现介质以及作用的文体,都可以灵活体现对授权主体、授权客体、授予权限、授权内容等诸多因素的概括归纳。

(四)关系映射性

人类在使用印章进行意愿提炼和具象表述过程中,形成了多类抽象与形象的逻辑映射关系。抽象的逻辑映射关系主要表现为印章设计、管控、运用、注销体系,突出严密的示信、验信、唯一化管控。在管控运用中,印章和印文的映射关系汇聚为授权示信的原理基础,通过两者映射的唯一性构建起对社会个体及其授权行为的权威管控。形象的映射逻辑主要表现为镜像对称映射[2]108。首先,印章材料、形式、用法、图案等设计是抽象思维的具化镜像表述;其次,印章的铸刻是设计图案在章面的镜像制造还原;再次,印文是章面在印泥作用下结合盖印动作产生的镜像痕迹;最后,待验印痕是在验证者肉眼观察或者工具软件提取的直观镜像。具体来看,前者属于印章设计初衷在方案原理上的映射实现,突出逻辑思维的方案落地。后者通过印章表征对授权主体身份的映射,其权威性通过印章制作唯一性表征。中者体现通过印章戳盖实现对授权事件的映射,主要由每次授权印文的独立性表征。后者强调印痕提取的方法和印模比对原理,在形式分析、逻辑检查和法条适用之间博弈[14],形成高性价比的意图还原和结论定性。

(五)信息包罗性

由于通过有限的形式要素表述庞大的意愿逻辑,印章及其示信验信体系应具备强大的信息系统结构和丰富的信息承载能力。章面的轮廓外延对盖印图形具有微妙的约束关系[15]2,与封泥作用形成阴阳鲜明且具有封装作用的实体印蜕,与纸张作用产生红白相间的渗印图案,与火漆作用产生凹凸有致的具象形态……相同的印章其印文身份信息因作用对象而丰富。印油在加温加压或添加化学成分后会带来丰富的特征现象,不同材质纸张与不同特质印油作用会产生各异的渗印效果,相同印面被制作成不同材质类型印章其盖印产生的印文特性不同……相同印章其印文身份信息因信息传递介质而不同。印章的凹凸与印文的错落用阴阳相济的逻辑形态,通过各异的作用对象、传递介质呈现丰富的规律总结,实现了对人类已知和未知信息规律[16]的表征。对这些信息规律认知的确定性随着人类思维认识的提升不断增强,从哲学、物理、数学、化学、信息等领域对这些规律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持续强化信息归纳提炼的精准性、匹配性,深化丰富万物信息的研究手段和逻辑表述能力。

(六)模糊混沌性

在印章的唯一性使用和管控中,其概括归纳、关系映射、信息包罗等内涵特点共同构建起其示信验信原理,其核心包含了众多模糊[17]、混沌[18]的逻辑特点和造痕与识痕[15]4规律:印面除了表征轮廓的稳定性,同时也应考虑形变、渗印、损耗等不确定特性,还需考虑到示信者、经办人、验信者、管理者等相关人员的操作经验与人为特性。因此不能将印章看作勾勒轮廓的纯刚体,也不应将印文看作印刷体,同时不能将盖印验印事件看作条件等同的随机实验。印文产生属于复杂系统,按压作用能够对图案形态规律产生多种排列组合,对同一印章在不同的盖印方式、力度、转角、平稳度、倾斜度、晃动、蘸印作用下的表现,存在倾向性规律和不可控因素。不同印油在各类纸张上的渗印情况不同,不同从业者其核心技法和经验特性有别,不同盖印场景其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各异……,基于模糊、混沌的方法开展条件随机的仿真实验,有助于运用“精确—模糊—精确”“确定—不确定—确定”等模式构建印章等效模型和印文数据库。动态、整体地利用概率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手段修正研究思路及数据样本,引入质性思考和量化分析,促进不断完善实验条件并优化认知规律,在有效降低数学模型复杂度的同时,兼备多样性动态性的自适应,推进对印章示信逻辑系统的综合表述及等效研究。

(七)集成融合性

印章集文字(堆叠)、几何(构图)、篆刻(书法)、美学(排列)于一体[1]4,是众多学科领域及知识体系认识结果的综合性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文化的核心呈现。其应用背景遍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治安学等社会科学学科;其工程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分析化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自然科学学科;其技术背景涉及痕迹学、建构学、信息论、编码理论、密码学、模糊逻辑、混沌论等理论体系,其研究思路汇聚系统论、控制法、矛盾论、实践论、自然辩证法等方法路径。对印章及其边缘体系认知与改造的作用领域包含体系设计、学科融合、规律总结、技术探索、工程实现等路径架构,是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融合交流的契合点。同时,印章作为集治安管理、公共服务、私属运用、权益表述、文化收藏等特质于一体的工具,受到传统行业和特种行业的协同约束监管,具备良好的工业生产、理论学习、实践转化、学科交叉等研究条件,是应用需求牵引推动产学研互动并辐射带动文化传承创新的绝佳落点。

(八)等效关联性

作为概括归纳性、关系映射性、信息包罗性的具体表现和终端落点,印章的等效关联性是上述功能实现与应用对接的重要保证。印章的等效关联作用分抽象性和具象性两个角度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并共同构建印章授权事件逻辑的等效原理。抽象性反映了通过印章授权工具、承载介质、认证方法形成盖印识印的示信体系原理,等效描述所有事务的标准性[19]1授权认证过程;具象性反映了印章通过印面轮廓戳盖文书产生印文图案,描述了授权主体、内容、权限等具体信息,为形式等效认证提供印迹基础。抽象性为具象性提供理论支撑,具象性为抽象性提供实践保障。上述内容皆可通过印章、印文及其授权认证的等效盖印验印体系中诸多标准形式要素表征,是衡量验印方法在真相还原、逻辑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合理性的依据。同时,做好电子印章与物理印章的等效关联,构建好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业务等效同源,实现印章全周期、全要素管理、服务及其权益、事件表述逻辑完备合理的必然要求。

(九)链路闭合性

链路闭合性是施行印章全周期、全要素管理的必备条件,古人长期通过经验总结形成了铸刻技法、封闭管控、经验识读、加密解密等有效实践探索,这些不同时期印章管控模式的必要性、合理性、适应性、严密性随着现代理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被不断验证。古代印章通过封闭经验式管理模式实现闭环型管理,构建了物料、人员、经验、技法等统一通用型标准。该类管理模式在印章数量规模及其映射表征事物、管理单元较少的时期(以官印公章管理文化为代表),较好地构建了印章管理使用唯一性和体系规范统一性。进入现代社会,印章在管理周期上要覆盖设计、刻制、管理、使用、注销流程,在管理难点上要覆盖经办、代理、代章、交接等人为管控死角,在管理对象上要突出印章数据资料的全员、全时、全域、全要素匹配,在管理标准上要突出开放、多元、高效、精准、动态。基于上述链路闭合特点,未来印章的职能、服务、科研、产业单位,应着力构建起连接原理性、现实性、验证型、修正型的“产—学—研—文”深度融合的闭环生态。

(十)原理对称性

基于授权认证模式多方参与、协同验证、多域同源、信息共享的开放互补逻辑,印章属于一种交互式工具。在印章全周期、全要素使用管理中,其诸多功能都是通过高度对称性实现的:刻制与注销、申请与废止、登记与消除存在管理上的对称关系;盖印与识印、封印与解封、加密与解密存在使用上的对称关系;设计与制作、刻印与盖印、封泥印迹与纸张印迹存在镜像上的对称关系;伪造与防伪、变造与防变存在设计上的对称关系……利用盖印中硬质轮廓的镜像对称性,能够保证授权身份的稳定性;利用封泥和印文的对称性,能够实现授权信息互检及有效身份核对;利用印文盖印信息丢失的对称性,能够实现对原有轮廓的保密,利用对称互补性实现对缺失信息的核验……运用上述微妙的对称关系,既能保证印章授权认证体系各环节设计原理的鲁棒性,又验证了现代通信原理[20]1的互通性、保密性和准确性,还保留了对真实场景的复现性和对重要数据的备份性。

三、印章的基本功能

印章自先秦时期就被赋予权力更迭和业务经办的信物属性,从封建时期至近现代,印章作为唯一化工具,凸显了其作为权威信物的“诚、信、真、权、密、简、准、智、序、定”等特点,“封识保密[4]102,防伪昭信[11]105”对印章的功能属性做了形象概括。印章在军事应用中主要突出“密”,在经济往来中主要突出“诚”,其通信和示信的基础功能主要突出“信”,在行政运转中主要突出“权(力)”,宋代以后随着印章在私闲鉴赏领域的兴起,开始突出“真”[1]18;新时期随着印章纳入社会治安特种行业管理[21]并被赋予明确规范的法律责任,公私印章主要突出“权(责)”;在未来社会权益表述中主要突出“准”;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流程和手续及呈现方式主要突出“简”;系统地看,通过印章相关功能特性与具体事项的关联调用,整体实现社会多领域的“序”。整体来看,印章因其具备社会全体系应用自适应对接和全面联动的能力主要突出“智”。作为书证大数据核心主要突出检索对接快速与精准的“定(位)”。上述特点的具体运用由以下核心功能体现。

(一)证明功能

“印证”一词反映了印章在证明方面的重要地位。利用其印面轮廓蘸取印油在纸面上形成的镜像印迹,即可直观比对出结果,形成认知结果的归纳性结论。因此在社会上经常以开具的盖章证明文书表征“证明”这个动作过程。印章的证明功能有:根据印文真伪对文件“证真”“证伪”,根据印文与印章的同源情况“证真实意愿表述”,根据书证纠纷双方举证结果证“法律责任”,根据印文是否与印章同源“证关联”,根据印文痕迹比对结果“证同一”。运用“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结合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充分性等内容审查[12]138,印章还能提供“本证”“反证”“佐证”“叠证”“循环证”“嵌套证”等多类复杂组合证明模式,从而为证据采纳和采信提供正、反可逆的普通证明和双向交互证明的“双保险”。

(二)通信功能

印章拥有丰富的身份信息和授权信息,具备信息的声明、标识功能,可被标准化接收、识读,因此可将其理解为一种造痕体[15]1通信工具。传统雕铸模具的制作过程可理解为第一层信息加注,现代印章制作的电脑排版与该过程类似;通过铸造刻制等章面制作过程,印章构建了唯一的授权图案,实现第二层信息加注;制造好的印章通过印油介质结合盖印动作在纸张上生成印文,实现第三层信息表述;盖好的印文被交付识读可视作对第三层信息的接收确认,第三层与前两层表述的信息相比,其产生存在系统的关联度和前置性;当文件需要多方联合确认时,其通信过程可理解为管控、使用多枚印章,即结合共章数量与确认次序将第二层至第三层的步骤执行多次。印章可对单点或多点通信,包含运用上述信息加注、声明和接收、解读要素,实现覆盖多方人员、模式、内容等交互需求的通信功能。

(三)加密功能

印章自刻制完成后,其图文轮廓应属于保密性信息。对于点对点的专属链路通信而言,印面内容具备高度的保密性[22]。此时印章可以用于对本身加密,也可以用于对其他专属化事物加密,亦可用于对其持有者身份加密,具备高度的可拓展性;对于点对多点的公告链路通信来说,印面内容具备高度可信性,此时同一文件会生成多次并盖章,通过对比多次生成的印文特征,可以总结出部分印章防伪特征,但当分发单位及次数不够多或者盖印条件不够理想时,仍然不足以提供形式性印面规律特征;印章的图文轮廓、材料、章面的暗记都具备加密的属性;印章加盖在封装文件、封口边界或封泥、火漆后,具备即拆即损性质,其封装功能也属于一种保密手段;当没有标明印章印面文字时,单独使用印章加盖在纸张或封泥、火漆介质上,也属于一种约定暗语密钥的加密手段。

(四)示信功能

印章的不可替代特性收敛了契约精神并构建了诚信文化的基础,与现代社会印章授权认证、权责界定息息相关。其示信验信的模式参照通信原理[20]2、证据法学[6]7、证明责任论[23]等知识结构和适用要求可作如下归类:按照示信验信过程的交互模式分为多向传播和定向传输两种;根据参与示信验信的主体数量及关系,分为多方交互和双方交互类型;根据印章等级与重要程度,示信调用层级与次数,可分为简单示信和复杂示信;根据示信验信的证明逻辑,可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根据示信验信逻辑链路的拓扑结构,可分为对称模式和非对称模式……除了以戳盖纸张、锦绸等基础方式示信外,还可采取烙印(加热)、钢印(加压)等外观示信;印章个体本身也可以信物的形式呈现,当存在信使邮传文书时,手持印章或者盖印信物,即可作为示信主体具备示信权限的象征;印章加盖在双联票据的骑缝接口上或者加盖在封泥火漆上时,可通过拼接、比对等方式示信、验信。

(五)昭权功能

昭示权力是印章有效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功能。印章的体系顶置性决定了其站位顶端表征权力的特点;概括归纳性通过凝练的轮廓外观汇聚出无形的公私权域;关系映射性确保了仅需严控印章在管理和使用环节的唯一性,即可锁定社会单元及其核心事件;信息包罗性确保与社会权力、职能和等级对应匹配,精准定位社会治理要素、权益需求并实现资源调配;等效关联性先将权力等效运行机制抽象化为盖印、识印等步骤过程,再将权力核心具象化为印面图文轮廓及其特征,配合便捷的使用方式开展;原理对称性确保了权力的要素生成与校验过程的配套和完备。上述逻辑关系运用在普通经典场景中,可以通过公、私权域表征要素及其往返链路构建起直观、权威的对称信道。运用在复杂特殊场景或大数据背景时,结合印章、印文表征社会运用的迭代、循环、嵌套等证明过程,构建起复杂授权认证逻辑链路及其权责界定的模块化基础。综上,整体构建起社会治理秩序[5]1合法性和规范性的权威逻辑。

(六)防伪功能

由于印章及其授权关系强调绝对的唯一性,防伪性成为印章最本质的核心功能,也是印章能否发挥唯一性的关键。当前印章防伪分为印面防伪、章体防伪、盖印防伪、印文防伪、科技防伪等方式。印面防伪利用物质接受工具改造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随机发生的独立铸刻事件和经验技艺的特点,实现多域累加的印面防伪结果;章材防伪主要依靠制造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征表征印章本体材料的特殊性,具备事后核查特性;盖印防伪[24]主要依靠随机人员盖印时的晃动、蘸印、按压、渗印等模糊混沌规律[25],能够有效防止印章的盗刻和翻刻;由于传统理念将印章轮廓看作绝对刚体,同一印章生成的印文轮廓大致相同,常见的印文防伪主要依靠印油和纸张开展,此外还有多色域填充等配合印文防伪手段;科技防伪主要有芯片、编码、物电、机械、信息等技术手段,芯片防伪主要通过给印章增设加密芯片及密码模块实现,编码防伪在章面上添加了随机生成的防伪纹线,物电印章通过电子芯片和电子印章技术模块对接实现了印章功能上的物理电子关联,机械防伪通过全程监控可计数的盖章机、保险柜等模式实现,信息防伪主要表现为利用哈希值运算的电子印章。

四、现代印章管理之社会治安治理意义

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26]1是党和国家在进入发展新阶段迫切需要的发展理念和框架路径,突出完善在复杂、动态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体系设计与能力实现。社会治安治理[27]作为社会治理在新形势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对其管控、服务的理念模式及核心能力的深度挖掘,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治理的整体站位和具体效能。印章治安管理作为社会治安治理在特种行业管理的传统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担负着“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的重要责任,随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放管服”理念的不断深入,现代印章管理对社会治安治理的意义愈发凸显。固有属性方面,印章通过唯一性、权威性特征勾勒社会单元及其权责归属的管控服务落点,通过普适性、法定性属性衍生出社会交互行为标准化、通用化的治安治理信息数据对接思路,通过实用性、文化性的平衡规律为社会运转提供动态、良性的综合性、体系化的权柄运行原理支撑;内涵特点方面,印章拥有思维意识与呈现载体效力生成与对接解读的转换能力,具备合法证据和真实逻辑的形式化映射和抽象化概括优势,可以关联众多社会运转中效力确认、行为记录、权责界定、权益表述等治安治理管控、服务需求;基本功能方面,印章的通信、证明功能特性满足社会交互往来的基本信息传递需求,加密和防伪特性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管控及服务,昭权和示信特性建立了社会诸要素、诸环节中可靠、可行的信任基础。

现代印章与传统印章的区别主要来源于管理主体对印章在认知层面的差异,表现为不同历史阶段印章的差异化表现形式及运行原理:制造方面,传统印章通过手工铸刻的独特痕迹实现唯一性,现代印章突出排版软件和机器雕刻的精准实现;环境方面,传统印章的运用场景相对封闭、静态,印章及其授权产生数量较少。现代印章的管控场景相对复杂、动态、海量,印章及其授权产生数量较多;背景方面,传统印章依托封闭环境下的经验操作和肉眼识别开展示信、验信,现代印章突出利用系统架构和信息化设备,实现精准的事实真相的绝对化唯一表述、还原;管理方面,传统印章及其授权的管理方式难以有效区分,现代印章需要将印章及其授权印文进行精准的差异化区分;防伪方面,传统印章突出材料、技法,利用信息不对等实现物料专供,培养流派风格,现代印章突出在规范化、标准化对等条件下的公共防伪逻辑设计及可控的差异性定位;身份方面,传统印章主要表现为物理实体印章,现代印章应强调虚拟、现实环境与授权认证逻辑的无缝对接及映射实现。从印章管理体系的认知维度看,现代印章应具备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运行的规范化[13]1、标准化[19]1、数字化、协同化等功能。对现代印章及其管理实践,无论是致力特定应用需求深入研究还是以点带面开展启发式探索,都将具备极大的潜力和价值。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开展深化认知,推进现代印章管理体系及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对实现社会治安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备跨时代意义。

(一)现代印章管理之微观社会治安治理意义

印章是人类社会意愿逻辑的形象化表征物,对于社会末端的组织和个人来说,印章已经成为和人类活动不可分离的意愿表述介质和社会权利表征工具。随着社会交流层级深化,数据复合运用程度提升,公私权益的意愿表述需求日益丰富,印章及其关联社会要素的定位运用趋势愈发迫切。社会个体在交往间的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偏与全等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形式化印章示信机制要素和外观表达规则呈现。以不同运用需求和工程原理的体系模式为牵引,科学分析并固化、量化核心权益表述需求,建立具备统一标准示信外观的印章实体和示信逻辑,是高效动态定位社会治理客体核心事件行为、记录还原事实真相、明确权益责任分配、畅通诚信体系的必由之路。

(1)构建示信实体

为了将抽象不定的随机性思维固化为意识,进而沉淀于各类文书、档案、证件、证书、票据等承载实体,印章示信外观、示信要素在示信逻辑的约束下,共同构建出社会普遍认同的示信实体。基于授权主体的权益、义务等核心特征,印章能够根据其身份、业务、功能、等级等属性要求,实例化构建出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哲学、管理学、军事学、历史学、美学等社会学科特征于一体的示信外观和示信要素。基于数学、几何学、物理学、计算机、通信科学、混沌学等自然学科,构建出适用不同兼容性、时效性、准确性、便利度的示信逻辑。示信外观、示信要素、示信逻辑由运用需求牵引相互适应并动态统一发展。

(2)表述真实意愿

人类的思维是气态的,语言是液态的,唯有文字是固态可传承的。“契约精神”表达了通过文字描述和印章授权对行为人真实意愿的凝练和确认。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印章使用的核心需求应是通过盖章逻辑表达授权人的真实意愿。在现实社会中,出于伪造、胁迫、变造、骗盖、偷盖等原因,或者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与盲区之间的权衡,权益人本人或者合同签章的相对人在对待书证形式外观存疑、证据外观存疑、法律适用存疑等情况时,往往会出现确利否损等现象,导致书证效力认定无法反映权益人的真实意思。为了与形式认定体系相对应,合理构建印章授权示信各个流程、模块并进行功能逻辑的科学映射,有助于深度还原印章的使用初衷,从而真实、客观地还原并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

(3)界定权益责任

权力的履行和责任的承担是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交往模式深化和运行节奏加快,权益责任矛盾纠纷形式及种类日益增多,社会单元对权益分配和责任落实的需求日益凸显。权益待遇冒领套领、合同纠纷推诿扯皮、法律权责难以定人定事等现象屡见不鲜。文书的形式性伪造变造和文件资料的唯一性管理,是导致上述权责界定问题的主要原因。印章映射着社会实体的逻辑身份及其授权事件,因此上述两种现象都和印章紧密关联:前者的核心在于印章的唯一性[4]104,需要杜绝盗刻、翻刻;后者的核心在于印章授权事件(即印文产生)的唯一性[2]105,需要避免偷盖、留印。基于盖印逻辑以印章为基础单元,以盖印事件为驱动的现实,解决印章及印文的唯一性定位问题,能够有效化解权责界定的重要矛盾。

(4)表征诚实信用

从封建时期到建国初期,由于公权力高度集中和印章封闭经验管制的需要,印章的具象表述常以官印、公章等形式出现,同时由于认定方式大多采取封闭经验模式,对印章表征的诚信认定结果也大多为模糊化、经验化结论。进入现代社会,私权的诚信表征需求增多,私章形式及其运用领域极大扩展,亟待出现精准化、科学化诚信认定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尤其是图像处理和激光雕刻技术弱化了印章的唯一性,社会公私有关信用表征和调取运用的整体需求与传统印章封闭经验式管控模式的矛盾日益加大,也为相关学科研究发展带来了大量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基于印章本身还是基于其授权表征的社会现象,追求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治安治理秩序必要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必然要求。聚焦印章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也将成为印章发挥等效、概括、映射、关联等综合作用的重点领域。

(二)现代印章管理之宏观社会治安治理意义

作为社会单元行为追溯、意愿还原、事实认定和权责分配的重要工具,印章的使用管理和社会活动紧密关联。在印章运用管控及其文化传承创新中,以唯一性为核心演变出了诸多附加功能特性,伴随大量层叠嵌套的授权认证和权责表述运用,彰显法治、道德、公平、正义等诸多社会治安治理功能特性。结合信息社会动态、复杂的治理特点,现代印章的众多属性、内涵、功能正在被赋予高效、有序的大数据应用潜力。同时,由于蕴含丰富社会行为信息并拥有事件记录映射功能,印章在社会治安治理决策制定、应急预警、行为监测、信息处理、数据关联等方面将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印章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治理工具,既要延续其社会权柄的权威性,也要延展其作为社会管控工具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1)维护公平正义

书证的证明效力位于所有证据形式前列[6]12,权威的事实认定和票据单证的效力评判大多由盖印文书呈现,事实定论与盖印结果在逻辑上等效关联,通过形式认定的证据评判体系严格定义。通常情况下,票据单证上印章的认定结果对授权认证结果影响巨大,因此对印章效力的评判能力,微观上决定社会组织和成员正当行权履责,宏观上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构建。对印章表征信息进行模块化、规范化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对书证逻辑的认知层次,从本质上揭开书证的形式构造谜团,从更深更广的维度明辨事件的真伪是非,促进公众对权责界定内在方法及原理实现的理解运用,能够杜绝合法权利外观建构、循环举证带来的对事实真相主张方的不利因素,有效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公平正义社会环境及正能量相关的价值评判体系。

(2)强化秩序效率

秩序和效率是社会良性稳定运转的前置条件,文档资料既是社会政策法规运行的主体介质,又是人际往来事件经历的权威记录。合同、票据、文书、证件这些文档资料,其流转、生效、声明和废止等主观意图,都需要通过加盖印章体现。接收者对文档资料制作主体、内容、权限、意图等确信认证需要通过印文认定体现。因此印章管控、印文识读的准确性、时效性间接决定了社会发展秩序和行政运转效率。当前印章及印文仍在沿用传统的封闭经验管控和肉眼比对识读模式,无法适应动态海量的资料数据需求,每年伴随各界的应用需求带来大量行政、民事、刑事纠纷,引发巨大的经济、精神、物质损失。围绕印章管控和授权认证开展体系化、规范化研究,能有效规避经验式管理盲区和人为操作误差,提高认证效率和精度,推进大数据印章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提升社会运行的秩序和效率。

(3)促进法治建设

法律是界定社会行为的至高准则和治安治理主体开展治安治理行为的终极标尺。惩恶扬善的法治初衷和敬畏法度的威慑效应为社会治安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法治的延续主要靠强大的执行力实现,其立法、司法、执法体系架构及业务流程,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构建、自觉的贯彻执行、无缝的监管评价和严格的奖惩措施保证。这些体系流程的模块定位和迭代推进中的作用对象及定位事件,都需要盖印的文档资料贯彻执行和留证备案,这些数据文档资料也伴随印章的属性、特点、功能,反映法治中的重要流程、关联数据及其存在的问题趋势,从体系功能和数据资料两个方面实现了对法治建设的精准概括映射。开展印章及其关联文档的体系功能和关系逻辑研究,有助于促进改善法律条款、优化司法程序、精准解释适用、减少循环举证、发展法庭科学,促进行为人的主观意愿与合法外观的等效表达,有效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26]1。

(4)启迪道德建设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28]1。与法律的强制性威慑不同,道德行为规范及其价值维护体系,是劝恶向善、除恶扬善的有效手段,也是成本最低、原发性最强的社会治安治理辅助措施。长期以来,公共秩序、规则意识等良俗公序,以事迹宣传、信仰感化等方式传承绵延。上述模式严格依赖善意的原发自觉性,其秉承标准和执行力度都难以大规模、规范化推广。言传意会的价值评说也导致道德内涵泛化,相关概念缺乏统一的核心准则。科学的道德体系建设需要紧密协同的宣传、执行、监察、评价、奖惩等机制维系,印章的系统特性能够实现精确的事件关联、凝练的信息映射和高效的核心协同,确保上述机制协同运行,有效将民族精神和文化品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紧密团结[28]1。通过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从虚拟现实两个维度引导各行业领域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结 语

印章的本质特征和精妙逻辑反映了中华历史的深邃厚重,其独具匠心的设计运用早已随着盖印的文书流转融入了历史的骨髓。作为世界的文明瑰宝,印章千百年来与道德诚信紧密关联,通过各类政务、法务、商务、艺术等形式,传递着公平、正义、遵规、守纪的正能量,对弘扬社会主义新时代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治理能力及治安治理体系现代化架构不断完善,各个行业领域对协同、高效、精准的治安治理建设要求不断深入,组织和个体对于核心权责利益表述的需求逐渐加深,印章因其顶置的核心靶向特点,能够覆盖社会治安治理个体元素及其行为活动,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软硬实力建设中都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灵活的移植力。面对日益精细的社会治理需求和日渐丰富的社会应用需求,将现代印章管理作为瓶颈突破口,能够为构建规范化、标准化[19]1、数字化、协同化等现代能力建设提供精妙的思路借鉴。而印章授权认证和权责界定作为真伪是非的永恒指标,值得我们从多维度、多领域出发持续深入,为社会治安治理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精细、灵活的证据科学体系和价值评判体系。

猜你喜欢
印文印章
高仿光敏印章印文鉴定实验研究
光敏印章印文检验理论与实践探析
我们有印章咯
影响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因素思考
印章的意味
小雨滴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自动翻转回墨类印章真伪鉴定方法初探
印章
土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