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
——以两首女高音咏叹调为例

2022-11-22 11:18蒋雯静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女高音大调乐段

蒋雯静

一、对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文本分析

(一)“音乐会咏叹调”体裁的由来

首先“音乐会咏叹调”这一名词并不是由莫扎特本人命名的,我们仔细研究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只是在作品中标注了“Arisa and scenes for Voice and Orchestra”即为咏叹调和场景为人声和乐队,而所谓的音乐会咏叹调也是后人给它们的称谓。①莫扎特前后时期的许多作曲家也都写过这样类似的作品,但人们却只将莫扎特的作品称为“音乐会咏叹调”,其原因在于:其一,许多作曲家写有类似的作品,但作品的数量寥寥无几,未形成莫扎特作品这样庞大的规模和体系,另外,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作品创作伴随了他的一生,反映了他各个时期创作特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作品题材独立存在的。所以,后人才将莫扎特所创作的54首咏叹调归纳为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

(二)“音乐会咏叹调”分类

莫扎特一生创作的54首“音乐会咏叹调”中,包含了36首为女高音所创作的作品,为男高音创作的9首作品,为男低音创作的8首作品以及为女中音(阉人歌手)创作的1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单一的咏叹调,也有一些是带有宣叙调的咏叹调。莫扎特十分重视乐队与人声的配合,所以乐队在使用上并没有显得很辉煌,尽量使乐队能更好的烘托人声,所以乐队规模比较小。

根据莫扎特的创作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音乐会咏叹调”分为三种类别:①为自己创作的歌剧中某一角色或场景需要,所特别增加的一个唱段,而且占创作中的大多数如:《Al desio di chi t’adora》(崇拜你的人的心愿)、《Vado ma dove》(我去向何方)是喜歌剧《好心的粗暴人》的增加唱段。②为特定的某一歌唱家所量身定制的,以歌唱家所特有的音色、音域、发声技巧以及审美所创作,具有独立性质的音乐会咏叹调作品。例如:为女高音歌唱家Josefa Dusechek所创作的三首以及《Bella mia fiamma Resta》(你是我心中爱情之火)。具有宗教性质的,试图用严肃的、虔诚的音乐来感召人们。这类作品一般为出席演出的重要嘉宾所演唱或者是宗教庆典之中,一般在演出开始或者结尾演唱。例如:《感受上天的慈爱》。从作品数量上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类作品的数量较多,而这一类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同时也受到了当时社会历史的影响;它既满足了歌剧剧情中对人物角色的塑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歌唱家为了要炫耀其技巧,脱离故事情节而演唱。而随着历史的演变,歌剧的改革,促使一部分曲目退出了歌剧舞台,转而成为各大音乐会经典保留曲目。因而,大部分曲目被写入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中。

二、对两首音乐会咏叹调的分析

(一)作品K.578《Alma grande e nobil core》(伟大的灵魂,高贵的心)

作 品K.578《Alma grande e nobil core》这 首咏叹调是莫扎特创作后期,为女高音歌唱家Loufse Vflleneuve于1789年所创作,由Giuseppe Palomba作词,是歌剧《蓝色城堡的两个男爵》中的插曲。这首歌十分符合当时美声唱法的发展特点:声音圆润、声线柔滑、连贯的气息以及强有力的穿透力。内容讲述的是一位贵妇在遭受背叛后,内心充满了愤怒。而莫扎特塑造的这一角色是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勇敢地面对感情的失败与情人的欺骗。

该曲式结构是莫扎特音乐中常见的结构复杂多变的自由变奏曲式,由A、B、C三个部分组成。

A部分(1-15)小节,四四拍,快板。由一个乐段构成,bB大调。

B部分(16-85)小节,四四拍,Madeame Laura。由四个乐段构成,从bB大调开始(16-37)小节过渡到bB大调的属方向F大调中进行随之又进入了C大调(38-48),而第二乐段中开始的C大调承接了第一乐段,预示着第二主题的开始。变奏二则是对之前乐段的重复再现,但是调性频率增加。变奏三(73-85)歌词发生了变化,同样情绪也发生了改变。

C部分(86-150)小节,四四拍,活泼的快板。由两个乐段构成,一直持续着主调式。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歌曲速度、调性的变化,不难发现这首歌曲以bB大调为主,我们知道大调一般在情绪上表现出:高亢、积极与热情,而小调则表示暗淡、伤感用于抒情比较多。但是全曲从未使用过小调,却给人一种紧张愤怒之情。莫扎特笔下的贵妇虽然充满了悲伤,但是她却毅然选择坚强的面对一切。用她的顽强与不屈来对待这个负心汉。我们结合历史背景:在当时的18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最激烈的时期,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在1789年爆发,人民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不断地与恶势力斗争着,从不屈服。莫扎特笔下的贵妇像极了这群有着极强自尊但不断反抗的人们,他们难过、悲伤但是从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也从不妥协。运用大调来抒发贵妇人的内心显得极为出彩。

(二)作品K.583《Vado ma dove》(我去向何方)

作品K.583《Vado ma dove》(我去向何方)同样也是与1789年为女高音歌唱家Loufse Vflleneuve所创作,由Lorenzo da ponte作曲,是用作歌剧《好心的粗暴人》中的插曲,内容表达了一位年轻美丽女子在陷入恋爱之后,产生困惑和焦虑的心情,祈求上天为她指出一条明路。

该曲的曲式结构是由两个段落构成,为简单的复二部曲式。由A和B两个部分组成。

A部分为快板乐段,第一乐段(1-15)表现出了此时主人公迷惘的心情,乐句与乐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强弱对比。第二乐段(16-30)则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变化。第三乐段(31-37)是主人公顾影自怜,祈求上帝怜悯她,指出一条道路,是在情绪上的一次爆发。

B部分为稍慢的行板,钢琴伴奏肢体转为较为简洁的以三连音式的分解和弦,使得音乐柔美深情。A和B两个部分在旋律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却不失连贯性、整体性与美感。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莫扎特和他的学生一起去莱比锡进行演出,即使他的演出非常成功,获得极大的关注,但是并没有解决他的经济问题。面对当时的困境,莫扎特就像主人公一样,尝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是成功未能带来经济的改善。为此不得感到困惑,也就此抒发了当时的处境的。

三、对作品演唱的亲身体会

(一)声音的把控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中后期,在这一时期正是Bel Canto兴盛的时期,而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正是顺应了这个时期人们对声音要求。从人物的角度分析:《Alma grande e nobil core》主人公是一位不向恶势力屈服贵妇,我们声音不宜表现得过为暗淡,应该用圆润的、明亮通透的音色来塑造这一角色;而在演唱《Vado ma dove》作品的时候,应该表现出符合年轻女子干净、清澈、通透与圆润的音色,但不要过于尖锐。声音位置要保持统一,气息应该保持最基本的连贯,要做到柔中有力。这样既符合年轻女子的形象,也充分表达了女子的愤闷与哀怨。在速度方面:《Alma grande e nobil core》的速度在保持整体快板同时要注意,在C部分速度较之前加快了,因而此时的声音也应该变得更为饱满与明亮;在《Vado ma dove》中应该注意A、B两段速度快慢的对比,相较于A段,B段是情绪的一个宣泄,速度应该慢下来,此时的情绪变得伤感,音色也该变得更为柔和。只有在音色上有较好的把控,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主人公的身份与情感。

(二)速度的把控

‘速度’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我们演唱歌曲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作品中尤其讲究速度的对比,他的作品严谨规范。以《Vado ma dove》和《Alma grande e nobil core》为例,这两首歌曲速度的变化并不突出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保持整首歌曲风格一致,避免夸张。又要求我们在风格一致的前提下注意细节的变化处理,应该有快慢的区分,避免乐句的重复。如《Alma grande e nobil core》。

第三小节我们可以看到有“a piacere”(随行处理)的标记,我们根据剧情的发展,此处主人公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她表达对于另一半的忠诚,但是却遭受背叛。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做减慢的处理,将贵妇此时的痛苦放大,更能让听众与演唱者产生共鸣。但是,减慢并不代表随意处理,我们要依据剧情的需要从而进行音乐化的处理。接着,在第二行第一小节标有“Allegro assai”,此时的速度相比于之前段落更加快一些,而此时的情绪也已经到达高潮,我们要在整首风格统一的情况下对歌曲进行速度的变化。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处理,应该得到平稳的控制。

(三)情感的把控

任何一首作品它都渗透着历史的时代因素、地理因素。要想演绎好,就必须对作品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清楚透彻,弄清楚作者在这一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结合剧情角色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风格。演唱是一种传情的艺术,要想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把握历史背景是最基本的前提和要求。在确定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之后,我们要做就是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以剧中人物的处境思考、行动、表现。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我们同喜共悲。以《Alma grande e nobil core》为例,我们需要去了解歌曲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主人公是什么样的社会身份?在主人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些问题都搞清的前提下,我们再对角色进行塑造。正是因为当时莫扎特所处的时代,人们不惧怕压迫者以及敢于顽强反抗,才使得贵妇人在面对负心汉时,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燃起了熊熊的复仇火焰。这些情感的表达,都是需要我们对时代背景做好充足的准备。■

注释:

① Grove Music Onlin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Bibliography“recit”

② 出自2010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贾棣然译配,周小燕审定《莫扎特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20首》

猜你喜欢
女高音大调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G大调随想曲
家乡的月亮来看我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