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佳节

2022-11-22 10:52马金刚祖国马乐
祖国 2022年5期
关键词:佳节家国济南

文/马金刚 《祖国》/马乐

在军校期间,郑佳节同学的本名几乎被他的外号淹没。刚开始是女同学,一口一个“教授”的叫着,像是最早从他那里得来独门秘诀似的;后来男同学跟着叫,再后来学员队的领导、甚至真正的教授也称他为“教授”。他笑眯眯的应着,跟他天生就是个教授一样。我也跟着大家叫,但从未了解一下这个外号的来历,繁重的课业、训练及其他把我的好奇心蒸发殆尽。现在略为用心地琢磨一下,我觉得这个外号还是挺贴切的。

想成为一名教授,好学爱钻是必须的。我们的佳节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特别突出,也没弄上个全优学员之类的称号,而且还经常给队里的行政管理添麻烦。但这并不影响他好学,基本的标志是喜欢借书读书。那时我们每次可以从学院图书馆借四本书,作为图书馆的常客,我更为经常在图书馆门口跟他打照面,他乐呵呵地抱着书,很得意地跟我们夸张地点头打招呼,脚步匆匆的,有点获了至宝怕人抢去的样子,也有点像叫花子认真地守护着自己的收获,有几分呆气。至于读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有数。他步出校门后,很快就有专著出版,在校期间的埋头钻研想必功不可没。

教授的题中之义是授课,说好为人师也未尝不可。他当战士时从事的工作与计算机有关,征得学员队领导同意后,他利用下午两节课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在本队教室搞计算机知识义务讲座。那时候电脑还不普及,他不知从哪里整了个键盘,背靠黑板举着键盘给大家讲DOS 讲计算机语言。我不禁哂笑:这不相当于京剧当中举着个马鞭子代表骑马一个道理嘛。我当兵时在机关当打字员,一分钟能敲百字左右,所以没意愿听他讲课。偶尔从教室门口经过,发现听众以女同学居多,还有人站起来提问,跟他煞有介事的讨论。我想,仅凭一个键盘把计算机知识讲得如此深入人心,肯定有高超的授课和捕获技巧。至于他后来轻松地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优秀教授最突出的特征是诲人不倦,佳节同学也有这样的品质。我常常听到他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高见。给我们讲新闻史的刘教授人称新闻系“四大杀手”之一,他喜欢采用启发式教学,将学员分成几派互相辩论,佳节同学是发言最踊跃者之一,只是他带有浓厚皖中方言的普通话需刘教授侧耳倾听方能辨识出基本论点。课堂上如此,在他的宿舍里,在其他场合,他或慷慨独白或与人激辩,一副旁若无人或真理在握的样子,有时也带有一丝不被别人理解的隐忍与怅然,那种状态有些像与风车挑战的堂吉诃德。

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他留给我直观印象是:率真质朴不世故,锋芒时露与善于藏拙兼而有之,喜欢与人分享,偶尔有些莽撞,而且能够承担起女生闺密的角色。

坦率地讲,我和佳节同学的真正的相知则是在离开校门若干年后,因他经常地往返于北京与安徽老家之间、或出差开会途经济南歇脚时创造的相聚机会。

我们毕业后第一次见面大约是2008 年春天,他到济南参加一个会议。那时候八项规定还没出台,他用过会议餐后就约我和韩家国、李昕这几个在济南的同学小聚。时隔九年,我们都经过了相似的人生经历,稳定工作单位、结婚生子置房,等等。而佳节的经历更复杂一些,他毕业几年后先转业回了安徽,又经过一些反复才在北京部队落脚,在部队没几年又转业到国家部委工作,这在一般人看来也算是华丽转身了。他的经历是下酒最好的佳肴,不由让我们加快了推杯换盏的速度。每杯三两的白酒,开始时分六七口喝完,最后在他的“忽悠”下竟然一口一杯跟他干了两个整杯。俗话说客随主便,但那晚我们这几个地主被他带下了道。据头脑还算清醒的家国同学讲,那晚我俩一个至少喝了一斤八两酒。我们互相搀扶着出了饭馆,沿着那条两边排列着泡桐的马鞍山路往招待所走,我每走几步需要扶着膝盖弯一下腰,或多或少吐出点什么来。

从那天以后,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酒逢知己千杯少这话没错,如果换个顺序,千杯之后多个知己也很合理;同学有先后,知己无早晚。

我想佳节同学也大概同意我这个观点。过了不到一年,他开车从老家返京途经济南,照例约我们几个同学吃饭。我因单位加班不能早到,由家国同学先陪他。等我过去时已经近八点了,彼时他俩已经喝了不少啤酒。佳节同学问我喝什么酒,我晃了晃手中的白酒瓶。他说他车上有更好的酒,就出门从车上拿下来两瓶高档白酒,结果又全干掉了。过了几天,我才从家国同学那里了解到,他回京第一时间就去医院打吊瓶了,原因是胃部本来就不舒服,再加上在济南喝白酒致使情况加重。

最近五六年来,佳节仍然是军校同学中来济南最勤的。这当然与济南同学的好客有关,但重要的是他的孝心使然。他每年都开车接老母亲到北京住大半年,从皖中到北京,济南是首选之路。作为佳节同乡的家国同学,几乎每次都安排母子吃可口的家乡菜,安顿好老人之后,我们几个同学再到附近小聚谈天。我佩服他充沛的精力,毫无舟车劳顿之态,侃侃而谈中气十足,“教授”风采依旧。我更诧异于他对班级群体的掌握,几乎每名同学的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某位同学进步了,某位同学工作调动了,某位同学又发表一篇好文章,等等,由衷地沉浸在别人的成功里,却很少提自己仗义执言、雪中送炭的事情。我想这不仅是他身处京畿便利的信息条件所致,更是他真诚关心他人的本性流露。

佳节不是个完人,甚至有不少我辈不能企及的坏毛病,但在孝敬老人方面我自愧不如。这些年他带着老母亲每年往返于京皖之间,有时也在“南征北战”的旅途路上。一路走来,每到景色独异之处随时停车,让老人享受当地的美食美景。岂止如此,四年前他还专门拿出半个月时间带着老母亲畅游了欧洲十余个国家,这在我看来更是了不起的壮举。孝心是最好的营养,所以每次见到老人家,似乎总是那副健康和善的模样,当然还有满满的幸福感。我能感受到,在她的眼中,她的儿子仿佛永远长不大,既让她无奈又让她不省心,但最终令她放心;既能在她跟前一口一个老娘叫着哄得团团转,也不得不放手让他出去痛快地跟同伴玩耍。

跟佳节接触的次数多了,我常常惊叹于他出色的行动力。他看似特立不羁外表下,实际上有着心无旁骛的执着。《读书的革命》《潘基文》《普京》《信访工作百问百答》、《调查研究》等十余部专著,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当看到他的这些专著,我不由想到他在军校期间的表现,他人前激昂的思辨与缓步蹊径的探幽,看似张扬的个性与独坐书桌前的一声轻微叹息,两种截然相左的冲突特征在他身上似乎都找到了宿主,我不敢说这是他性格与命运的可寻轨迹,但每一次跟他接触,都能让我发现他的新异或变异之处。他不经意流露出的沉默瞬间,有时觉得他非常像他家乡的竹子,始终在积蓄着某种力量,始终孕育着破土之势,只等待着一场适时的雨罢了。

他的组织能力也值得一提。比如毕业十五周年在北京的同学聚会,就是以他为主鼓捣的,北京的其他同学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共襄盛举,让我们京外的同学游北海唱儿歌,逛斜烟袋街喝酒吧,至于大热天旅馆停电空调停运的事儿就不提了。说实话,当时我还不想去,但架不住他忽悠,撂下一摊子事就进京喝酒了。事后才觉得,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人生有几个十年、十五年,一帮年届不惑之年的老同学见个面握个手拥个抱,重回穿着军装的青年时代何乐不为呢!再说点儿题外话,2019 年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在南京举行,我看见他跟几个女同学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不好意思打扰,我们仅仅互相隔空举手打了个招呼。事后我想,他在跟她们聊什么呢?他们怎么有那么多共同的话题呢?

就在最近一次他从老家回京途中来济南落脚期间,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同乡请他吃饭,我们几个同学做陪。他怕人家破费,把车上三四样食品拿出来当了下酒菜,萧县的叫花鸡、某地的豆腐、某地的萝卜,好酒也是自带的,好烟也贡献出来……一路走来,他收获着别人的美意,不难理解这背后他看不见的付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所以称佳节为行者,在于他似乎永远不停地在旅途中赶路。他载着老母亲往返京晥之间如此,他为自己的乡贤事业奔走如此,他驱车万里为远在偏地的同学带去同窗之谊是如此。我想,他之所以有那么足的脚力,有用不完的激情,大约正是这种在路上的独行状态给了他灵感和再出发的动力吧。

猜你喜欢
佳节家国济南
元宵佳节醋飘香
家国两相依
每逢佳节胖三斤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略谈“家国情怀”
佳节时分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