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对策建议

2022-11-22 10:52:06孙德坤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演练救援应急

孙德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应急管理要求做好充分准备,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开展精准救援,把因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1-2]。石油石化企业产品有生产工艺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性,生产过程中任何纰漏都可能导致意外事故发生,重大安全风险从未远去。本文以国有石油石化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企业应急救援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应急救援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关键一环,在防范一般事故向重特大安全事故演变、减少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守牢企业安全底线上尤为重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切实寻找提升救援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深刻认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将其作为集团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打造专业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升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履行社会责任。

(一)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安全发展,需要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后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生产重在关口前移抓预防,应急管理重在应急准备和救援。从国资委2021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年来,虽然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业绩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到了个位数,创历史新低,但影响安全发展的重大安全风险依然存在。集团公司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性企业多,火灾、井喷失控、炼化设备设施泄漏、油气管道泄漏、溢油、自然灾害等应急救援任务十分繁重。随着城镇燃气业务扩展和油气勘探“一超三高”井增多,火灾和井喷风险进一步加大。总的看,生产安全风险逐步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国家政策环境越来越严,社会容忍度越来越低,对应急救援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3-4]。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目前,集团公司已建成消防(危险化学品)、井控、油气管道和海上等4大类39支应急救援队伍,其中15支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12支,国家安全生产井控应急救援队伍1支,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队伍2支)。集团公司油气管道应急救援队伍(廊坊)和井控应急救援队伍(西南)是国家授予的跨国境的应急救援常备力量。集团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在处置勘探生产、炼油化工、油气储运等高风险领域的井喷抢险、火灾扑救、溢油回收和抗洪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避免势态升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应急救援队伍在做好企业应急救援的同时,还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危化品救援、抗洪抢险、海上救助等应急增援任务,在2021年河南抗洪救灾、沧州开发区罐区火灾、大连凯旋国际大厦火灾救援等社会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集团公司重要战略决策,彰显了央企担当。

(三)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和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2010年,BP公司“深水地平线”海上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井炸并沉没,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生态灾难[5]。这起事故警示我们,即使世界领先的国际石油公司也要时刻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才能安全发展、行稳致远。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强调,加强消防应急体系建设,筑牢安全最后一道防线。集团公司组建消防(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队伍,就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安全风险,在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保障和中流砥柱作用,成为党和国家靠得住、信得过、拉得出、打得赢的重要力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当前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一)重视和投入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企业应急能力建设面临专业性强、技术复杂,装备性能要求高、资金投入大、运维费用高,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难以实现可见的企业效益提升等困境和难题。一些企业对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有的消防装备老旧更新缓慢,新技术装备特别是无人机消防机器人等高科技无人化的技术装备配置不足,极端情况下的高精尖应急技术装备储备较为缺乏,处置复杂状况下的火灾爆炸和泄漏中毒事故能力不强。企业间应急救援能力发展不够平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集中在油气田企业和炼化企业,其他企业较少建立专兼职的救援队伍。一些重视应急救援工作或曾发生过重大突发事件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相对完善,装备配备较全、更新及时,反之明显不足。

(二)应急救援运行机制不健全不顺畅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不仅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形成合力,也需要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是一项对专业化、体系化、协同化要求很高的工作。一些企业没有针对自身生产经营重大安全风险进行深度评估,救援预案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操作性不强,对极端和特殊情况风险研判和准备不足;一些企业应急救援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责任不清晰、资源整合不到位,进而实际运行不顺畅。随着机构改革深刻变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企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尚需机构职能优化和实战检验。

(三)基层应急救援措施能力仍需提升

事故初期抓早抓小,基层应对最为关键。据突发事件应急统计分析,基层现场快速处置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一些基层单位对事故风险后果估计不足,对事态扩大的应急救援措施准备不够,对岗位员工第一时间应急救援处置意识和措施的要求不高,关键岗位应急处置卡尚未健全;还有一些基层单位在应急培训、处置措施、应急器材配备和快速响应方面,特别是面对突发状况,人身安全防护等方面还达不到要求。各企业基层单位应借鉴集团公司总部应急管理经验做法,专兼结合加强应急技术专家团队、专业抢险技术及装备和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升重点领域重点风险的应急抢险能力。

(四)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

企业HSE(健康、安全与环境)体系量化审核和应急管理咨询数据表明,应急演练是企业应急救援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之一。从演练参加人员看,主要领导参加应急救援演练次数少,以应急工作主管领导参加为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演练规格不够高,影响企业整体应急决策能力提升。从演练目的看,企业组织应急演练偏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实现演练动作的熟练流畅,缺少对发现应急救援重大缺陷的追求,无法有效达到通过演练发现缺陷并改进的目的。从演练设定情景看,企业倾向于演练高频常规突发事件,较少涉及小概率和高后果突发事件,很难考验急难险重突发事件处置救援和危机决策指挥能力。从演练方式上看,企业应急演练以脚本演练为主,没有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难以发现救援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三、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对策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要推进国有资本向应急能力建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国家电网、中国中铁、新兴际华集团等企业为先进典型,推进企业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企业要对标国内先进企业,突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主体责任,抓安全预防与抓应急救援并重,聚焦企业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保障等方面难点问题,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6]。

(一)健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

企业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应急准备为主、应急准备与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应急救援主体责任,在应急救援上做好“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准备。应遵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明确主要负责人、各分管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应急职责,特别是明确企业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设置和职责,履行应急协调、应急值班、信息接报、预案修订、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的统筹管理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业务分管领导负责专业领域内应急救援,生产业务部门主管应急工作,熟悉生产业务领域情况,能快速有效调运应急资源。2020年,集团公司重新修订并发布实施《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为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供了依据、措施和方法。

(二)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情景构建”是针对发生概率较低但后果严重的重大安全风险,基于事故案例和科学计算,结合实际工艺、物料、设备、环境情况,建立事故发生发展各阶段情景,梳理不同阶段应急救援任务,通过组织演练、复盘、研讨活动,查找应急救援体系重大缺陷和系统性问题,指导改进风险防控、应急准备、处置救援、协调指挥手段和提升救援能力的技术方法。当前,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开展的以情景构建引导的应急演练与准备工作,已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纳入国家层面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等单位,探索与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相适应的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演练技术,现已成为提升政府与大型企业应急演练实效与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风险特点,开展6大情景构建课题研究,形成“井喷失控有毒有害气体扩散、陆上石油长输管道泄漏爆炸着火”等情景构建技术成果。企业需广泛吸取先进经验开展事故情景构建,加深对重大安全风险的认识,及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可邀请专业技术机构,组织开展情景构建应急演练,既经济科学,又节省准备时间,能够及时发现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检验和提升企业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三)抓实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能的方法,主要评估应急初期处置能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能力、企业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和重大事件企地联动应急救援能力等。评估采取不同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如资料查阅、现场检查、问卷测试、访谈、实操、现场演练、桌面演练、情景构建等,实施量化的专业应急救援能力评估。评估可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应急救援现状,查找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企业要健全应急救援能力评估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应急救援能力评估。2019年以来,部分管道企业、炼化企业和城市燃气及LNG企业与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展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形成量化评估结果,对改进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建议。

(四)强化应急救援保障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依托中央企业加强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重大油气储备基地及储备库、海上油气开采等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补充更新关键救援装备。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着力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救援力量规模、布局、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标准,健全指挥管理、战备训练、遂行任务等制度,加强指挥人员、技术人员、救援人员实操实训,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大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风险,切实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加强应急信息化和救援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购置先进的应急技术装备,及时更新老旧抢险装备。特别是消防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无人化等高科技装备的配备,切实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四、结语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体制机制、应急技术、装备、专家和救援队伍等方面充分准备。如何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政策,根据自身重大安全风险特点和具体情况将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纳入企业治理体系,形成应急救援能力,是一个需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演练救援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首次演练
环球时报(2023-03-20)2023-03-20 15:15:32
紧急救援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2
3D打印大救援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4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未雨绸缪演练忙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