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亮 漳州市芗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漳州 363000
鸡皮刺螨是鸡的一种体外寄生的节肢动物,属蛛形纲、寄螨目、皮刺螨科、皮刺螨属,为中型偏大螨类。虫体寄居后吸食禽血,有时也吸人血[1-2],吸血前为灰褐色或棕灰色,吸血后呈鲜红色至深红色,因此也称“红螨”。鸡皮刺螨虫活动特点是白天栖息在鸡舍地面、墙壁、鸡笼层架、料槽的缝隙中,夜间出来侵袭鸡体,待吸饱血后又离开鸡体返回栖息地,不易被发现。现报道一例蛋鸡皮刺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9年8月,漳州市芗城区官山某家庭农场相临的两栋鸡舍同时发病,其中1个鸡舍500 m2饲养蛋鸡4 800羽,另1栋鸡舍330 m2饲养蛋鸡2 800羽,2栋鸡舍间隔一小型养牛场,距离80 m。均由养殖户亲自饲养,严格遵照蛋鸡育种企业饲养管理手册进行管理和免疫接种,生长发育正常,29周龄时日产蛋率达到92%,30、31周龄时分别下降到84%和81%。近期无异常气候,产蛋鸡群也无迁移、饲料无变化,也无重大噪音等应激影响。
笔者现场察看发现鸡群呼吸、排便无异样,也无尖叫等杂音。鸡群中的部分鸡只羽毛蓬松杂乱,发病鸡只表现不安,鸡体贫血,消瘦,胸肌不丰满,在苍白的皮肤表面可发现个别形态异样、大小不一的红斑,在鸡胸、腋窝、腿部、肛门口等羽毛丛中找到若干个小红点,消瘦严重的鸡只小红点明显增多。察诊过程中,笔者和饲养人员自身皮肤也瘙痒,并出现红疹、皮炎症状。
1)从2栋鸡舍鸡群中分别挑出4羽消瘦明显的蛋鸡剖检,8羽鸡都出现肾脏中度或轻度尿酸盐沉积,其余脏器均未见异常变化。
2)无菌取肝脏、脾脏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37℃培养48 h,未见细菌生长,初诊为体外寄生虫感染。
3)在鸡舍内壁、鸡笼层架下方、料槽、饮水口及用具缝隙等处见到一些虫体成群栖息。挑取虫体,用10倍光学显微镜观察。虫体呈长椭圆形,长0.65~0.85 mm,宽0.35~0.45 mm,前窄后宽,深红色或灰褐色。虫体表面密生短毛,口器较长,有细针状螯肢1对,生有背板,呈整块状,足长、有3对(幼虫)或4对(若虫和成虫),末端均有吸盘[3]。经与寄生虫标准图谱比较与鸡皮刺螨吻合,因而确诊该病为鸡皮刺螨感染。
1)用0.2%阿维菌素预混剂(精诚癞螨净粉,昆明内外驱兽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吨饲料添加1 kg,现配现用,连续饲喂3 d,间隔7 d后再饲喂3 d。
2)选择在夜间和早晨较为凉快时,采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对2栋鸡舍内外及中间的牛圈实施喷洒消杀,笔者用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以1∶100兑水喷洒,连用2 d,间隔3 d后再用2 d。
3)在配合饲料中按1‰比例添加畜禽用预混合饲料(强力拜固舒,拜耳四川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连用5 d。
4)对个别消瘦较重、皮肤有小红点分布明显的鸡只患部涂擦0.5%碘伏溶液。
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7 d后从鸡体及环境样本中检查不到虫体,饲养员也反映身上再未受到螨虫的侵袭。10 d后鸡体营养状况初见恢复,21 d后日产蛋率恢复至89%,28 d后产蛋率恢复到发病前水平。
1)鸡皮刺螨病在闽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春夏至夏秋季节高温高湿时最为严重,成虫7~10 d即可完成一个繁殖周期,养鸡户应注意鸡皮刺螨的感染情况,尤其是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中小型鸡场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综合性措施是防治鸡皮刺螨病的首选。笔者认为防治鸡皮刺螨病应周全考虑对整个农场所有鸡舍、牛圈及周边环境统一防治与消杀,以避免圈舍间的交叉感染。消杀期间对鸡舍、牛圈内的粪便也应及时清除,并进行堆积发酵或干燥处理。对鸡舍的墙壁、地面、鸡笼的衔接处要做到彻底清洁,然后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每2周定期消杀1次。鸡皮刺螨对阳光干燥非常敏感,阳光曝晒下虫卵、幼虫、若虫及成虫经数小时即可被杀灭,建议每批鸡淘汰后要对鸡舍内的全部用具用杀虫剂彻底浸泡冲刷后利用阳光对器具进行曝晒消毒,采用“全进全出”养殖模式,间隔20 d以上方可再次引进鸡只。
3)为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治疗期间如出现鸡群采食量下降应在饮水中按0.5‰比例添加强力拜固舒;在鸡群康复后,可按1‰比例在饲料中增补50%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别名增蛋素),以帮助尽快恢复产蛋率。
4)汪明等研究发现,皮刺螨在鸡舍活动时可机械携带致病菌,在吸血时可感染致病菌,且能进行增殖和垂直传播,揭示了皮刺螨是鸡场重要的致病菌储库,可能是鸡细菌性疾病重要的传染源。该病例是单纯的皮刺螨寄生感染,但该研究提示我们临床兽医在排查诊断鸡病时应考虑寄生虫与致病菌交叉感染、共感染和继发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