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样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2022-11-22 10:38王婷婷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

王婷婷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国际商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英语专业人才变得尤为紧缺。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的常态化对英语人才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实用性差、费时低效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成为用人单位看重的第一要素,高校也不约而同地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英语人才而努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受到社会、政府和学校的高度关注[1]。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2004年我国就开始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并发布《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育的培养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2013年,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改革参考》,以上海市的企业用人标准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英语使用规则的高水平专业人才[2]。大学英语改革系列文件的发布,提出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希望通过改革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的需求。虽然政府和高校采用了多种改革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改革后的培养方案,能否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育部的“行业人才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调查中,4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仅有17.2%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高校非常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外语能力的重视程度上,有3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3]。事实上,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对外语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当下,英语是外企中普遍使用的工作语言工具,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异,部分就业岗位并未对英语能力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在大部分企业中都认为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在高校内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却未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为了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校英语教育多样化需求进行研究。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关于教学课程的研究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学术界对英语教育的研究从未停止。何丽琴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术型的研究人才为主,便于进行科学研究和跨国的学术交流[4]。李丽萍则指出,高度理论化的学术英语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从学习规律还是从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英语教育应该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主,学术英语为辅[5]。龙瑶指出,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应该既有通用英语又有专业英语,两者之间共同构成了大学教育体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因此,在重点大学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在普通本科和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6]。

1.课程缺乏针对性

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英语作为一门沟通的语言,在实际工作中以交流为主,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主要是考虑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希望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提升,更希望实际语言能力也得到提升。在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教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能力,而听说方面的应用课程开设较少,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从学生需求来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部分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部分希望进入企业的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部分立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希望学习更多教学相关的课程。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大部分学生都是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2.课程材料较为单一

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材料,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大多数高校英语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学校自行确定的,虽然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但是学校难以把握标准,规范性较差。书面的教学材料仅为文字材料,形式较为单一。有些教学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理论的论述,没有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缺乏固定的学习教材不利于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材料的选择多是根据教师的喜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在课堂学习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些英语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甚至多年都不更换教学材料,致使学习的知识点无法及时得以更新,与社会脱节,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英语学习材料仅是以学校所发的学习材料为主,缺乏丰富的学习资料来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

(二)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大学英语改革之后,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的关注互动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内容依托教学模式。董艳指出,在高校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发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英语教学模式,改善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提升英语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声音、控制等功能对学生进行辅导,优化英语教学模式[7]。余睿认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可在英语课堂上采取交流研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打造一种持续的英语教学模式[8]。王林艳和吴瑄将传统的英语学习班级和内容依托教学班级相对比,发现内容依托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验结果也表明,内容依托班的英语能力在整体上也要高于传统班级,但是对于本身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内容依托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9]。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在国内大部分高校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实践联系脱节,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整个教学环节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积极性严重下降。虽然在课堂上会不定时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总体上也只是理论上或者语言上的延伸,课堂活动单一,没有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教育带来了多种可能,而在英语课程上较少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在实际的学习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语言作为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的学科,语言能力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得到提升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于教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英语语言理论的讲授,大部分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语言技能的研究上,这极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使得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大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始普及,国内学者开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陈文强对22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得知,在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10]。高洋和王晓晨分析大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需求后指出,5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减少通用英语的学习时间,应将英语课程设置为学校的必修课[11]。徐玉书也对学生的英语需求进行了调查,包括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以及学生对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并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解决策略[12]。

(一)内容需求:以工作要求为主线

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而言,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要关注学生进入职场后的能力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包含这两个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大学毕业生的最终去向是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可以总结为两类,一是实践类的工作,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二是研究类工作,主要是科研机构。对于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事实践类工作的学生对理论类的课程学习兴趣有限,相比较之下他们更喜欢学习实用型的课程,而从事研究类工作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却刚好相反[13]。从学习规律来看,无论是实践性的学习内容还是理论型的学习内容,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并逐渐吸收成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能力需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从宏观层面和英语类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来看,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语言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和商务洽谈能力等。针对学生的岗位需求,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商务洽谈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中应明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工作中的客户洽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为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以培养目标为基础,掌握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采用实践课进行辅导教学。二是必要的文件处理能力,主要涉及各类商务合同的处理。该阶段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各占50%,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作中各环节的能力要求[14]。此外,部分学生还希望对自身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和交际能力进行适当延伸,实现全面发展。三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岗位能力。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为主,在理想状态下,学生希望能安排相关证书的考试课程,帮助学生考取必要的证书,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实践需求:以业务技能为导向

在大学教育中往往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业务技能的特点,针对完整的工作要求进行教学模块设计与构思。英语专业课程教师要注重以理论知识为依托,瞄准业务开展所需要的能力要求,细化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在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采用“轮岗”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职业规划安排相应的岗位实训[15]。对于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可以安排助教的实习岗位,使这些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内容和能力要求。对于想进入企事业单位的学生,可以安排相对应的实习岗位,让他们进入岗位进行学习,了解自己已学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之处。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存在的学习需求,通过安排实训类课程,使学生掌握各项实操技能。

四、基于多样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结构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目标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知识,在两者的学习中不应有明显的偏向性。教师首先要熟悉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在熟悉现有目标的基础上才能使目标更加准确,从而更加合理的制定学习目标的配比,平衡英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比重。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意识到除了平时教授的学习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于实践类学生还是研究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若学生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开始阶段,要精心设计导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及时复习有利于学生巩固以往的知识要点。因此,在正式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之前,可以复习之前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需求,例如考研、参与国际贸易等,优化英语的实践知识、选择不同的职业英语目标进行学习,例如以考研英语为学习目标、以旅游英语、商务英语为学习目标等,通过优化目标结构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明确“为什么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内容要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避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偏差。实际上,教师认为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可能并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需求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6]。一方面,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可与学生多沟通,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后,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知识的内容和特点、对知识点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另一方面,教师在确定好教学内容后,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例如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将需要的知识以更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讲授,对待不同群体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切入,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三)科学使用教学方法

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也要具备必要的实践能力。这种适用性强的知识,单以讲授的方法“灌输式”地单向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尽量做到多元化,如采用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分析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师的学情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在重要的知识课堂可以搭配讨论法,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在实践性强的课堂可以搭配自主学习法,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对于一位合格的教师来说,教学技能既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扎实的职业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文化及英语知识资源整合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需要具备必要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在课堂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上可以引入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视频,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高校英语的多样化需求是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模式的动力和必经之路。英语教学的内容需求、能力需求和实践需求都是当今国际化发展下培养职业型英语实践人才的重点。通过科学优化目标,促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导向性增加、学习动力更足;通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更强;通过科学使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学生吸收英语知识的有效性增加。随着英语职业人才发展需求的增强和时代的多元发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也将紧随时代步伐不断革新改善。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留白”是个大学问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