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测绘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篇衔接
——功能语言学视角

2022-11-22 10:09冯光财戴吾蛟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连贯连词语篇

冯光财,戴吾蛟

(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 410083)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各种卫星数据和测量手段的提高,为测绘学科的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近年来,测绘学科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数量骤增。高质量的英文摘要对于提高论文引用率和学术交流至关重要,因此,广大测绘学者对于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也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学者特别是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中,英文摘要的质量不高,存在各种问题和错误。常见的问题有逻辑混乱、次序颠倒、语篇不连贯、缺乏单一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1]。常见的错误有拼写错误、大小写混用、词性混淆、搭配错误、标点使用错误等[2]。摘要语言有专业性强、信息密度大的特点,阅读难度大。而这些写作方面的问题和错误加大了摘要的理解难度,降低了可读性。

加强语言能力的学习可以避免一些低级的语言错误,但要解决逻辑混乱和语篇不连贯等深层次问题需要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支撑和专业的逻辑训练。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语篇衔接的角度探讨测绘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提高。

一、功能语言学语篇衔接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他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概念纯理功能、人际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其中,语篇纯理功能的研究重点就是语篇衔接。语篇在语言学中是指一个任何长度的、语义完整的口语或书面语段落。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表达的是意义而非形式。

衔接的概念最早是在韩礼德和哈桑的《英语的衔接》[3]一书中提出的。它是指“存在于文本或者篇章中的意义关系”。它不是语法意义上的连贯,而是语义上的连贯。它使单个独立的语言片段前后呼应成为一体,还能突出语言的某一部分。语篇的衔接能使人们认知周围的世界和内心世界经验,表达人对世界的客观经验和主观看法。要把这些意义表达出来必须通过衔接手段。语篇的衔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形衔接。显性衔接可以通过语篇衔接手段等语言形式实现,如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隐性衔接则是由语篇衔接手段之外的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帮助实现。

因为语篇衔接手段是构建语篇和实现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所以最开始被用于语言习得的研究[4]。随着语篇分析等研究的发展,语篇衔接逐渐也被用于阅读、写作、文本类型、文体学和翻译等不同的领域,如语篇衔接与心理连贯[5],情景语境与语篇衔接和连贯[6],语篇衔接与英语写作[7]等。

测绘类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也是一个语篇,本文将用语篇衔接理论来探讨写作英文摘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测绘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

英文摘要的目的是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因为摘要具有专业性强、信息密度大、抽象性和独立性等特点,高衔接的文本有助于实现摘要的交际目的。然而,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加上缺乏专门的写作训练,研究生写作的英文摘要很难做到逻辑上的连贯。

笔者在从业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测绘专业研究生写作的论文,发现他们的英文摘要通常缺乏逻辑性,新旧信息出现的顺序混乱,很难理解。主要有两类问题:

第一,结构层次混乱,句子次序颠倒。内容庞杂,主题句与补充内容的位置摆放随意,各层次之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逻辑层次关系,有的内容与主题无关。

第二,不同内容之间没有过渡。摘要每个部分之间应该有相应的过渡词,但是很少有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运用合适的过渡与照应,导致语篇结构脱散。

另外,国内很多学者用语料库及各种文本分析软件比较了中国作者与英语母语国家作者写作英文摘要时在应用衔接手段方面的差异[8-9]。他们发现,两类作者都会使用连词作为衔接手段,但所用连词的种类不同。中国作者更多使用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而母语作者使用转折连词更频繁。语义重复也会用于衔接,但中国作者使用频率较低,且词干重叠和论元重叠明显低于母语作者。

很多研究生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喜欢堆砌粉饰,重复啰嗦。写出来的句子充满字面上的重复和意义上的冗余,主题内容却朦胧模糊。而有的却过于苛简,甚至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都直接缩写,导致语义不明、概念不清。

三、测绘类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语篇衔接

要提高测绘专业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语篇衔接程度,需要从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努力。结构方面,要提高谋篇布局能力,建立框架思路;语言方面,要注意新旧信息出现的顺序,运用合适的衔接手段。

(一)谋篇布局,框架思路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我国研究生在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视语法的正确性,但是忽视了语篇的整体概念,所以写出来的英文摘要结构不清、逻辑混乱、中心不突出。结构指的是语篇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组织、安排材料的具体方式。建立语篇的结构,就是要把杂乱无章的材料合理地安排组合,精心构筑成一个有机整体,既能准确充分表达语篇的主题和内容,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读完后能大致理解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语篇的结构与作者的逻辑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语篇结构的基础,语篇结构的安排则是作者逻辑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摘要写作时,要先确定结构框架,再填充对应的内容。

英文摘要可分为描述型摘要(indicative/descriptive)和信息型摘要(informative)两种。描述型摘要一般只对论文的目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描述,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不介绍结论,也不进行评价。这种摘要更像文章的大纲,并不提供实质内容的描述,读者无法通过这类摘要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目的。另外,这种摘要通常较短,多用于综述及会议报告等。大部分的研究论文采用信息型摘要。除了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内容外,还会介绍研究结果和结论,读者通过摘要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体内容。

本文的摘要指信息型摘要。信息型摘要一般由研究背景和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陈述结论或建议这几部分组成[10]。这个结构非常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首先介绍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为什么值得研究;然后介绍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研究结果,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科学界或者应用有什么意义。在这个语境中,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想要阐述的内容,在结构上是连贯的。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先拟摘要的提纲,将头脑中的逻辑框架用文字固定下来,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完善。按照提纲写作,思路连贯清晰,语篇也就流畅衔接。

(二)已知信息与新信息

韩礼德将语篇信息结构分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通常来说,已知信息先于新信息,新信息的最高点即信息中心,往往是信息单位的最后一个位置。这就是说,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通常既含有已知信息,也含有新信息,一般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不过,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新信息也有可能出现在已知信息的前面。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来说,摘要的写作遵循“已知信息+新信息”的顺序更方便读者的理解。

下例选自一名博士研究生的期刊论文摘要:

Red-bed basins with rich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such as Bashi Basin in southern Jiangxi, which have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Due to poor ground conditions, volcanic rock widely distributed in deep and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se areas, it is insufficient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两个句子很容易理解,因为完全是中文的行文方式,甚至可以逐字对应翻译出来。但是,其他国家读者可能就比较难理解了。除了语法和用词错误外,这两个句子在语义和逻辑上无法衔接。第二个句子完全是新信息,没有已知信息。我们尝试根据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的顺序原则对句子进行调整:

Red-bed basins with rich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such as Banshi Basin in southern Jiangxi, which may have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However,thesebasinsarefeaturedbypoor ground conditions, widely distributed volcanic rocks and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so seismic exploration cannot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hydrocarbon evaluation.

在修改中,增加了these basins are featured by这个短语,these basins指的就是red-bed basins,是已知信息,能帮助读者理解新的信息和整个句子。however的加入使得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明显,也做到了起承转合中的“转”。

论文的目的是沟通和交流学术思想,如果读者不能理解,语篇的交际功能就失去了。因此,摘要中的每个句子都要注意新旧信息出现的顺序。

(三)灵活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

语篇衔接手段的灵活运用能提高语篇的衔接程度,有助于读者理解摘要的内容[10-12]。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衔接手段可以分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几种[3]。本文将用例句来着重分析指称、替代、连接和词汇手段对于摘要连贯性的影响。

1.指称

This study uses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WFEM)methodto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ge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stratum.The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FEM method could quickly delineate the favorable area and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parameter well, so it is an effect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red-bed basins.

在摘要写作中通常会用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这些指称都是句子衔接和新旧信息连贯的手段,如上例中的this study、the inversion results和it。此外,人称指称we,指示指称this paper、these results在摘要中也很常见。但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很多研究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太敢用第一人称指称we,认为不客观。统计显示,研究生摘要中第一人称出现的频率很低,每万词出现46次,但母语作者的摘要中频率为每万词75次[13]。实际上,在英语论文中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阐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已经很常见,甚至用第一人称单数I的也不少。用第一人称叙述能使句子结构更清晰、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信息,也能增加论文的可读性,已经为广大作者接受。《自然》杂志1953年的一篇文章就已经用第一人称we作主语了:“We wish to suggest a structure for…”。

2.替代

The spatial relation between patches can increase scen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n two aspects: 1)First, aggregating the information of a patch and its adjacent patches helps identify the features that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cene type of the patch.2)Second, the inh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 particular scene helps to infer the scene category.

替代是指用替代词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些成分,以避免重复累赘。韩礼德把替代分为名词性替代(one, ones, the same)、动词性替代(do)和小句替代(so, not)。替代词与替代对象的句法功能是一致的。在语篇中,替代词具有回指性,这样就能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上例中,第二、三个句子中的first和second就是替代第一个句子中的aspects。一方面句子简洁了很多,另一方面通过回指,这三个句子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读者很容易理解。

在科技论文中,一些专业术语会频繁出现。这些术语拼写复杂,如果每次都完整地写出来,读者阅读时会觉得重复、啰嗦,而且影响句子的理解。用首字母缩写来替代这些术语能简化句子,有助于读者理解。

3.连接

连接是指用连词来体现句子之间比较、结果、强调、让步、条件、原因等逻辑关系,是语篇衔接的显性手段。

Recently, deep learning methods, especia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 and large datasets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RSI scene classification.However, deep learning methods rely heavily on the visual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the patches cropped from original RSIs,sothe intraclass diversity and interclass similarity are two big challenges.Toaddress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patial information considered model to learn more discriminative features.By combining CNN an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xploit both local and long-range spatial relation information to enhance the representational ability of the learned features.Asthe initial visual features of a single patch are transformed into higher-level features with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more accurate scene classification.Besides, we present the CSU-RSISC10 dataset, a RSI scene classification dataset creat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SU), to preserve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between scenes in a new way of organization with 10 categories.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other three state-of-the-art methods in scene classification when the CSU-RSISC10 dataset is used.

上例中,however, so, to, as, besides分别表达了转折、因果、目的、原因、递进等关系,把整个语篇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思维脉络清晰地刻画出来了。汉语的逻辑关系通常偏向隐形表达,受此影响,很多研究生写作英文摘要时会忽视连词的作用,使得句子之间不连贯,影响读者的理解。即使某些研究生注意到了连词的作用,使用的词汇也比较单一。有研究报道,研究生使用从属连词和并列连词的频率比母语作者高3倍左右[9]。这说明,研究生过度依赖连接词实现语篇连贯,不善于利用已知信息等手段建构语义联系。

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选择词汇建立一个可以贯穿语篇的链条,使语篇连贯。常用的词汇衔接手段有重复、同义词替换、上下义词替换等。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stress mechanism, the theory ofporous elastic medium and the mechanism of fluid transportation, we establishanapparentpermeabilitymodelof matrix and fracture system to couple the deformation of reservoir and gas flow in matrix.The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is solved by COMSOL and verified using the field shale gas production data of Barnett and Marcellus.

上例中的两个句子在语义上不衔接,似乎毫不相干。第一句讲的是建立了一个模型,第二句讲的是一个差分方程。实际上作者想表达的是同一个东西,建立的模型就是一个差分方程。但是由于缺少连接词,也没有其他的衔接手段,读者无法把二者联系起来。如果把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改为the model,两个句子就连贯了。这就是词汇衔接的重复手法。

四、结论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结构合理、语篇衔接的英文摘要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论文引用率和阅读率,因此必须重视摘要的撰写。本文从语篇衔接的角度分析了目前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的问题,发现很少有人意识到逻辑的连贯和语义的衔接对语篇质量的影响。本文建议:在写作中拟好提纲,围绕提纲具体阐述,先写已知信息,后写新信息,采用各种衔接手段,最终实现摘要整个语篇的衔接。

猜你喜欢
连贯连词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第七只鸟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填空训练题
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