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情报中心《Liver Research》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630)
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等基金的扶持下,迎来了近年来英文科技期刊创办的新潮[1-3]。要把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打造成高水平、国际化的刊物,英文科技期刊除了要组建国际化的编委会队伍,树立好新创办期刊的品牌形象,还需要刊发优质稿件,从而提高期刊的可见度和引用率[4]。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审稿专家审阅稿件是保证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5]。对来稿进行同行评议,审稿专家从学术专业角度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给出建设性的审稿意见,对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6]。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审稿人队伍建设的途径[7-9]、优秀审稿人队伍的培养[10]、审稿人激励[11-12]等,但专门探讨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邀请的具体实施策略及要点的论文很少。
《肝脏研究》(Liver Research)由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自2017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高水平办刊,已先后被国际知名数据库 DOAJ、Embase、Scopus收录。2021年入选CSCD(2021—2022)来源期刊核心库收录名单。Scopus CiteScore指标逐年增长,2021 CiteScore达到6.3,在全球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科)149种期刊中排名第30位,在全球Hepatology(肝脏病学科)70种期刊中排名第25位。以上成绩的取得与《肝脏研究》审稿专家队伍强有力的支持密不可分。笔者自2016年便加入杂志的创刊工作,作为一名编辑人员,从实际工作出发,探讨适用于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行之有效的遴选审稿专家的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新创办期刊没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没有现成可用的审稿专家信息库,且由于英文科技期刊的特殊性,要面向国际发展,坚持国际化办刊方向,就要更加注重发展国际化审稿人路线。笔者通过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英文科技期刊具备的独特优势,总结出以下 5种途径切实可行提高审稿效率。
多元国际化的编委会队伍构成,意味着多元国际化的审稿专家。《肝脏研究》创刊初期就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建立了由全球肝脏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筹备期间先在院内组建杂志工作团队,包括肝脏外科和肝移植、肝脏内科、肝病基础研究、肝病影像、肝病超声、肝病病理等专业工作组,负责联络邀请各自领域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加入编委会。杂志还聘请了 2位有办刊热情的美国大学教授担任杂志的执行副主编,他们在国际肝脏研究领域积极活跃、广交学术人脉,通过他们的国外学术资源,引荐了一批高水平的学者加入编委会,其中不乏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的编委。紧接着,杂志于2016年12月在广州成功举办第一届编委会“Liver Research Day”,邀请到6位美国编委和 1位中国香港的编委参会,这进一步提升了期刊在学术圈的知名度,对编委会规模的扩大以及期刊的组稿、约稿、审稿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届编委会共50人,其中中国学者17人(6人为中国香港和台湾学者),国外学者33人,主要来自美国28人以及韩国、加拿大、英国和印度。2019年7月,杂志在昆明召开第二届编委会。编委会队伍动态更新,如有的学者因为一些原因不再从事肝脏研究领域,则会被更换。根据期刊发展需要,由杂志执行副主编引荐,新增了 6名欧洲编委,来自意大利、爱尔兰、奥地利、西班牙、捷克等国家知名学者。经过调整,最新的编委会成员54人,国际编委比例达到68.5%。经Scopus数据库检索,39人的H指数大于30,其中18人的H指数大于50。编委作为审稿人,提供了高质量的审稿意见。即便有时编委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对某篇稿件进行评审,也会推荐其他专家作为审稿人。
《肝脏研究》创刊后前几期的稿件主要依靠主编、副主编以及编委的约稿,稿件质量普遍较高,刊登的70%以上的论文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国际知名基金支持。稿件通信作者的学术水平也较高,很多都在海外知名大学任教。这些作者给期刊投过稿件,出于对期刊的认可和支持,以及对期刊的定位、要求有所了解,邀请这些作者作为审稿人,接受审稿的概率会很高。编辑通过对来稿的研究方向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整理出稿件通讯作者的研究方向。同时,借助互联网查询,综合作者的研究机构、官方主页个人简介、新近已发表论文的质量,基本上可以准确判定作者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据此,综合选择符合条件的作者担任审稿专家。
主办、承办单位强大的学术平台,也是期刊获取审稿专家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为期刊的承办单位,在肝脏疾病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专科实力雄厚,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肝脏病医院之一,也是教育部所属重点院校中以转化医学为特色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期刊作为医院的学术窗口,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定期召开期刊发展动员大会。编辑人员要主动出击,积极联络相关学科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学术人脉,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
近年来,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有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的专家学者陆续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及我校的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等项目回国任职。这些中青年人才回国的时间不长,精力充沛,且乐于为国内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服务。编辑部要诚挚邀请这些在本学科领域发表高质量 SCI论文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共谋期刊发展,并请他们加入审稿专家队伍。对于积极参与期刊审稿的学者可以邀请其向期刊投稿,遴选加入筹备的青年编委会。
学术会议是期刊宣传推广的重要抓手。“酒香也怕巷子深”,新创办的英文期刊通过参加以及举办学术会议、学术沙龙,可迅速提升期刊在专家网络内的知名度。本刊编委在外做学术交流的时候会在幻灯的最后一页为本刊代言,从而让国际国内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快速了解到本刊。编辑人员在学术会议茶歇时也要主动出击,带着名片向有关讲者、专家宣传期刊。笔者曾在医院主办的“羊城肝移植高峰论坛”,结识了一位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知名专家,在与其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后,向其谈及本刊的发展情况,该专家明确表示愿意帮助期刊审稿。当时手头有一篇稿件,正苦于缺少一位审稿人,恰巧稿件的方向与该专家的研究方向接近,随即通过专家名片上的邮箱邀请其审稿。该专家第一时间就接受了审稿邀请,并在短时间内给出了详尽的审稿意见。
通过灵活运用上述多种途径,大大提高了邀请审稿专家的成功率,确保审稿效率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审稿的质量,较为显著地缩短了论文的出版周期。
新创英文科技期刊的审稿专家资源来之不易,编辑应重视与审稿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树立好期刊的专业形象,更能使审稿专家相信,期刊日后会成为业内一本很不错的刊物,也会更加乐于帮助编辑部把好稿件的质量关。
投审稿平台是新创期刊给审稿人的最初印象。本刊采用国际主流的Editorial Manager投审稿系统,方便审稿人登录评审。只要专家接受评审邀请,就可以获取30天免费访问ScienceDirect和Scopus的权限。审稿人提交评审报告后即可在Reviewer Hub(审稿人中心)下载认可的评审证书。
审稿是个“累活”。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稿件初审不过关,稿件量多,缺乏审稿指引等都会导致审稿人负担过重[13]。本刊编辑注重做好以下几点,力求提升专家的审稿体验。
(1) 严把初审关。编辑要把关稿件是否符合送外审的条件,过滤掉质量不佳的稿件,避免此类稿件破坏期刊在审稿人心中的形象,节省有限的外审资源。同时,要引导作者善用图表阐述问题。最近一篇文章初次投来的时候,图片占了20多页,编辑部将稿件退回作者,并建议用拼图的方法,将综合反映一个问题的 3~6个图拼在一张图中。作者退稿后重投,优化了图片的尺寸和布局,通过了初审。
(2) 送审前的细节把握。当初步筛选出与稿件研究方向契合的审稿专家,还需结合作者的信息,将同一机构或曾与任一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共同署名发表过论文的审稿人剔除,避免潜在利益冲突。把握好送审时间及频率,尽量避开北美、欧洲等国家的圣诞节假期。此外,尽量避免在投审稿系统维护时间之前发送审稿邀请,审稿人处理邀请时可能正好赶上系统维护时间,极有可能因为无法打开网页链接而错过审稿。
(3) 向期刊评审人发送审稿指引和当期文章。作为新创英文期刊,明确论文审查内容和标准,有助于审稿人提交高质量的评审意见。在系统的通用审稿问题如研究价值、研究的新颖性、结构合理性以及图表是否恰当等问题之外,对于不同类型文章,编辑会发送不同的审稿指引。比如,针对实验研究论著,本刊建议审查内容如下:实验设计有无缺陷,对照组设置是否合理,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补实验等等,并请审稿人提出具体修改建议。编辑根据返回的2份审稿意见的质量,决定是否增选新的审稿人。
(4) 向审稿人开放其他审稿意见。通过与其他审稿意见比照,有可能发现已有知识的不足,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审稿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14]。编辑部应尽可能选取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专家审稿。本刊采用的是双盲的同行评议,在Editorial Manager投审稿系统上,点击“Reviewer Notification of Revise Decision”以及“Reviewer Notification of Accept Decision”就可以向审稿人发送邮件通知,并附上所有专家的匿名审稿意见。
在本刊的编委会上,多位编委表示每周都能收到大量审稿邀请,对于不熟悉的刊物一般都选择无视或拒审。可见,期刊的显示度和知名度是专家是否接受审稿的重要影响因素。《肝脏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吸引关注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最终不仅吸引留住了原有的审稿人,还有不少新的国外年轻学者主动发来邮件,申请参与期刊审稿。
(1) 依托国际编委组织热点专刊。《肝脏研究》自创刊以来针对肝脏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组织了多期专刊,主题包括脂肪性肝病、自噬与肝病、肠-肝轴与肝病、药物和酒精诱导的肝损伤、肝癌、胆汁酸与代谢性肝病,在学术界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国际自由投稿量随之显著增加。美国John Y. L. Chiang教授关于胆汁酸代谢与肝脏疾病的文章,作为本刊的高被引论文,单篇被引频次已达114次。
(2)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杂志同名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推送“新冠肺炎新进展” “抗疫日记”等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被广泛转发。同时,本刊在肝脏研究领域发表多篇主题论文,in press模式下文章录用后即可在线发表,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传播。去年发表了一篇墨西哥作者的自由来稿,关于肝酶对SARS-CoV-2感染的影响,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引用7次。
(3) 增设新栏目“临床指引”,传播中国经验。期刊近年来发表了“成人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供体及供肝评估”等专家共识,让国际上更多的学者了解到中国肝移植方面的诊疗经验,提升我国肝移植的话语权,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审稿专家是期刊的宝贵资源,当前国内外医学期刊数量繁多,竞争激烈,新刊要注重建立和维持特有的专家网络。
(1) 参加国际会议,联络国际学术团体。2018年和2019年间,本刊领导连续两年参加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赴法国及奥地利参加欧洲肝病学会年会(EASL),并出席在旧金山举办的首届美国华人肝脏学会(CALS)年会,高效宣传了期刊,结识了很多肝脏研究领域的学者,为组稿约稿工作奠定了基础。每当外籍编委到广州学术交流,编辑部会邀请其参加医院“岭南讲坛”作学术报告,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2) 充分发挥编委学术优势。国际编委经常会受邀参加国内举办的大型学术会议,会议间隙便是编辑部面对面拜访的好机会。依靠编委引荐,编辑部通过一次会议便结识了20多位领域内专家,其中多位已发展为本刊的优秀审稿专家。
(3) 疫情期间开展线上交流。通过腾讯会议、ZOOM软件线上举办学术论坛、期刊发展推进会等。今年又成功策划并举办多场学术沙龙,成效显著。
(4) 情感上的交流是做好期刊工作的重要一环。遇到有些国外专家的实验室需要在国内招聘博士后等人员,编辑部利用自身在国内的资源优势协助专家发布信息。疫情期间,编辑部向需要帮助的专家寄送外科口罩等物资。国外审稿专家回国学术交流参会时,编辑也要尽可能提供帮助,比如协助其规划路线、订车票和酒店等。
英文期刊编辑日常与国外专家交流主要是通过邮件沟通,要注意表达的语气、方式,做到书写规范、邮件回复及时高效,并展示诚意。在此过程中,编辑展现出的良好专业素养,有助于塑造期刊的良好形象,增强专家对期刊的认可与信任,更易争取到专家的长期支持[15]。编辑要注重和专家学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比如,在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发邮件送去节日问候。定期与编委联系,请编委推荐适宜的且愿意为期刊服务的审稿人。
当稿件派审后,编辑要随时追踪稿件的状态,如果专家迟迟没有接受邀请或提交评审意见,编辑则不能完全依赖系统的自动提醒功能,应从杂志邮箱另外单独写邮件跟进邀请,提高审稿效率[16]。在审稿人提交了审稿意见之后,编辑也应当及时向审稿专家同步所审稿件的进展,尤其在稿件退修以及接收等关键环节。此外,已建立稳定联系的审稿专家有时候也会拒审稿件,比如短期内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在外旅行等。编辑要回信表示予以理解,下次有同类稿件再行邀请。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审稿邀请是对评审专家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的肯定,而这种价值认同与荣誉感会随着期刊声誉的提升而增强[17]。编辑部向期刊审稿人定期推送其审阅的已发表文章的引用量和下载量等数据,期刊文章的广泛传播能够激发审稿人的工作热情及参与办刊的集体荣誉感。杂志每期刊出后,亦可将当期目录及电子版的全文进行邮件推送,让专家了解期刊的发文水平和进展。通过推送期刊的国际编委新增及专刊信息,PubMed文章、数据库收录情况,高被引论文频次等数据,让审稿专家看到期刊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其对“潜力股”新刊的信心,认可为新创办的英文期刊审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积极的正反馈使得专家更容易获得审稿价值认同感。
高质量的稿件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审稿专家是稿件质量的守护者。新创办英文期刊的编辑人员要善于利用学术资源,多渠道挖掘期刊审稿人。同时,要与审稿专家建立长期联系,提升审稿人评审体验,吸引留住审稿人。最后,在提升期刊显示度和知名度的同时,注重增加审稿人黏度和专家的审稿价值认同感,逐步建成一支高质量、高效率的审稿专家队伍。本文以《肝脏研究》工作实践为例,希望能为我国新创办的英文期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