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辉,覃志成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互联网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已渗透进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应用互联网思维对自身进行升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用互联网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必经之路(王邵军和范鹏飞,2021)。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稳步发展,饲料年产量逐年扩大,在农业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饲料行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响应了国家“互联网+”发展计划的号召,有效改善了饲料行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因此,研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其在推动饲料行业升级中的应用策略,对推进我国饲料行业朝着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完善饲料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内部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饲料企业的经营效率,合理运用内部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众多饲料企业已经摒弃落后的管理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不同部门联系起来,使生产经营流程化。在内部管理体系中,销售部在系统上填报产品订单需求,生产部根据订单情况做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产品需求量控制原料库存,技术部通过提前导入系统的配方对当日生产配方进行审核发放,品控部对原料和成品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导入系统(高巍,2021)。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介入,饲料企业内部管理真正实现了可控可查,在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停滞,都将影响下一个环节的运行,所有数据都会在系统中保留痕迹,既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导出进行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带给饲料企业内部管理数字化的便利,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错误,使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重大决策进行判断执行。
1.2 构建“互联网+饲料”信息平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信息搜索效率提高。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在乡村地区的流通速度,并扩大其普及范围,从而破解信息不对称在乡村商品、要素市场的常态格局(Aker,2016)。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互联网+饲料”信息平台可以跨越地域鸿沟,帮助用户获得畜牧业生产的信息和知识,拓展其生产能力和边界。饲料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在线与用户实时互动交流,普及畜牧兽医知识,汇总行情信息,介绍产品的FABE,不仅能节约人力、财力、物力,还能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产品改进与营销打下良好基础。从金融角度看,饲料企业与银行合作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从而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信用分析评价,将资金贷给优质用户,特别是缓解散户的资金压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延伸,通过“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搭建饲料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银行通过信息平台对链上的企业进行监控审核,从而为链上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保障饲料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黄巍和唐友,2021)。
1.3 打造饲料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饲料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交易,不少大型饲料企业还与第三方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如新希望与京东合作,建立起以电商为中心,金融和物流为两翼,技术和信息为支撑的综合农牧平台(朱颖,2020)。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带来便利化的交易,能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等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达到简化流程、提升效率的目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饲料企业可以对用户网上浏览痕迹或交易数据等进行收集分析,精准识别饲料企业自身产品的潜在用户。使销售手段趋向自动化和电子化,确保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饲料产品的详细信息。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电子商务环境能优化饲料库存及物流管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完整的内部信息化系统后,直接与外部供应链连接,当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后,能极大提高调度管理水平,使库存管理主动适应需求(周东亚,202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物流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展,而电子商务企业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更为合理有效的物流管理模式(殷霞和郝元,2020)。
2.1 互联网技术普及程度低作为农业板块行业,饲料企业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排斥,导致先进的饲料生产模式及饲料产品经营方式得不到有效应用。目前,饲料企业的客户群大多分部在乡村地区。有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底,我国乡村网民数量为3.09亿,只占整体网民数量的31.3%。乡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大大低于全国70.4%的平均水平(甘小立和汪前元,2021)。这给饲料企业在向用户推广使用新技术时带来了困难,企业与用户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另外,也是互联网技术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网络赌博等不良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使用户产生心里畏惧感,让互联网技术在饲料行业中的普及推广充满了陷阱与挑战。
2.2 互联网平台信息数据不完善我国农业信息互联网建设多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的农业信息多为纸质记录,无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精准的指导与数据。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虽然有大量农业平台数据网站,但每个平台底层构架不同,平台之间界限模糊,造成数据无法共享(温希波,202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饲料企业官网上的内容略显单薄,网页内容设计简单、布局不合理、发布信息落后、重点不突出,由此可见,众多饲料企业对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够重视,内容的传播性、创意性、转化率方面还不够完善,甚至在内容排版上漏洞百出,无法给用户提供实质性帮助。在电子商务方面,很多饲料企业并没有做好前期平台信息收集总结工作就急于搭建平台,导致支付存在安全隐患、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物流无法准确到达、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饲料企业的发展(闪茜和张岩,2021)。
2.3 专业人才缺乏“互联网+饲料”作为一种整合传统农业生产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饲料生产经营方式,对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我国高校对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交叉学科鲜有涉及,极大放缓了饲料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进程。因为“互联网+饲料”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互联网+饲料”模式发展速度缓慢,从而影响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汪源,2018)。很多大型饲料企业在客户端研发了提升客户生产效率的养殖场数据管理软件,但因为饲料企业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使前期推广和后期维护工作无法保持延续,而客户更是缺少互联网相关技术,无法自己使用软件,最终造成好的“互联网+饲料”软件因为缺少专业人才而无法得到应用。在物流管理方面,大部分饲料企业依旧遵循传统的发展模式,人才引进动力不足,对人才资源欠缺重视,导致互联网背景下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的阻碍(李蕊,2021)。
3.1 加强“互联网+饲料”人才培养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与饲料人才交叉培养体系尚未建立,有必要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饲料”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实践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总结的一体化平台,培养互联网背景下适合饲料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互动课堂、在线课堂、认证考试等农民精英教育培训平台,引导更多农民进入“互联网+饲料”领域,达到全域范围内人才流通和互动的目标。在众多饲料企业转型的“互联网”大背景下,相关从业人员应认真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首先,饲料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其次,饲料企业应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再次,饲料企业应提升员工企业归属感,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最后,饲料企业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规范化企业管理(崔然红,2020)。在企业内部制定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薪酬福利制度,使“互联网+饲料”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Al-Romeedy,2019)。
3.2 改善乡村地区网络服务水平“互联网+饲料”是一次技术革命创新,需要信息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的大范围普及作为支持。因此,加快乡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互联网在乡村居民的普及率是现阶段政府工作的重心。第一,政府层面应出台优惠政策,整合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提供资金补贴与政策扶持。第二,定制化地研发与推广适合乡村居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结合种植、养殖、屠宰等领域,选取合理的平台互动交流,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给微观市场主体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第三,顺应国家大趋势发展大数据农业云,建立与畜牧养殖业相关的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引导大型饲料企业、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建立行业性、区域性专有云,覆盖原料收购、饲料生产、产品销售、物流运输、养殖指导、屠宰加工等全信息链(吴絮颖,2016)。我们应深入剖析饲料企业互联网设施的结构和分部状况,进一步研究应用互联网技术对饲料企业带来的影响,为促进饲料企业未来发展及互联网技术与饲料企业深度融合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
3.3 优化信息整合系统在互联网技术出现前,我国对饲料行业相关信息的统计主要通过纸质记录,缺少有针对性的分析。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整合搭建专门的“互联网+饲料”信息数据库,优化信息整合系统。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整合,饲料企业可以基于区块链平台优化饲料供应链。区块链网络通过调用智能合约对饲料产品供应链中的原始信息进行校验,在区块链各节点信息的可信性和真实性上达成共识,经过哈希算法转换打包后,数据形成区块存储在数据中心。真实有效的信息可以在数据中心与平台门户网站之间通信,实时记录饲料企业相关信息。通过设置用户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产品溯源、质检信息和监控预警等子模块可以实现信息及时发布与查询、交易处理、用户反馈和数据维护等功能,提升饲料供应链体系的运行效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区块链能优化信息整合系统,实时提供饲料产品的需求、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信息,有利于打造高效、安全、有序的饲料供应链体系(唐衍军等,2020)。
3.4 创新饲料产业营销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饲料产品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饲料行业的发展。急需解决。因此,想要实现“互联网+饲料”的合理化发展,必须对传统饲料产品营销模式进行互联网技术改进。搭建规范化的网络直销平台可以促进饲料产品由厂家到用户的直接销售。目前,农产品O2O交易量飙升,逐渐从最初的B2C转变为C2B。饲料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新的流通产业链,把用户作为“上帝”来引导自身产品的研发生产。创新饲料产业营销模式离不开健全的电商融资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电商融资政策鼓励资本向“互联网+饲料”流动,引导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参与饲料产品相关电子商务建设,积极推动新希望、大北农、双胞胎等大型饲料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随着饲料行业相关电商的兴起,实现饲料通过电商直播进行营销的可持续发展。运用信息交互交换原理减少信息不对称,运用声誉效应原理为饲料产品提供质量背书,运用信号传递原理向用户展示饲料产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最终构建三位一体的交易信任体系(熊雪等,2021)。
目前,我国饲料行业已进入4.0时代,应用互联网技术对饲料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使我国饲料产业向着精细化、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饲料”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饲料产业革命,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与饲料行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改善整个饲料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最终达到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