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颖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增强农业经济的竞争力,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及时的灌溉工作,保障水分供应的充足性,防止农作物因缺水而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传统渠道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渠道在运行中造成严重的渗漏或者蒸发等,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不符合当前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要求。为此,应加强对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渠道工程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保障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田配套渠道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顺利实施的基础与前提,只有确保渠道系统布局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使农田的水分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和调节,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尤其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较为显著,特别是在缺水地区,农业灌溉的难度相对较大,通过完善渠道工程,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用,满足本地区的灌溉需求,防止水资源供给不足而影响农业生产,以保障农作物的良好生长环境[1]。工程建设要结合地方地域合理布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使工程在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受控,项目建成后能发挥经济效益,通过衬砌渠道、整修机耕道,改善灌溉条件与耕地环境质量,提高作物产量。
节水效果分析:山丹县新增500 亿kg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按照现状和设计年需水量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后可少引水136.75 万m3,使农业灌溉用水由现状水平年的703.31 万m3降低到566.56 万m3,节约的水量用于增加现有农田保灌面积。因此,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根据设计要求,提前谋划,对大面积、大范围的渠道工程合理划分施工作业面区域,同时满足各道工序之间合理的交叉、衔接,确保各施工作业面安全、有序作业。施工前期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规划,具体到每天的工作内容;实施过程中严格按进度组织施工,若出现拖后,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关键线路上的工序不能拖后。各部位施工中应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排除各工序间的相互干扰,保证按期完工。关键线路上的分项工程实行动态管理,采用强有力的组织、技术、经济保证措施。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执行,把好质量关,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体系,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效优质完成工程任务。同时,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采用各种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效优质完成工程任务。
合理有序做好“五通一平”准备,对设计和业主交底的导线、水准点进行复核,同时对原地面进行复测,保证原始资料的齐全。施工放样,定出施工轮廓;准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及实验设备,设备要保持良好的功能;清除表面杂物,然后对基础面清理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再按设计要求进行填筑。对土方填筑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抽样检验,并确定碾压参数及其各项试验成果的检查验收。
施工前做好严格的测量工作,确保各项参数的精确性,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深入研究施工图和测量规范等,对相关测量仪器进行检查,防止在使用中造成较大的误差。保障测量仪器的精密性,及时做好校正工作。针对水准网基准点和原始三角网基点等实施全面复查,确保其达到设计图纸要求,做好详细的验算工作,以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信息[2]。针对施工控制网实施复查,做好保护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临时水准点,其间距在50 m 左右。严格校核图纸中的尺寸,为放样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防止控制点出现较大的偏差。
为了降低渗水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利用挖方土筑堤布设施工围堰工程,堰顶高程高出渗水50 cm,内外坡坡度为1∶1,堰顶宽度2.0 m,还应做好排水处理,可以借助开沟排水的方式增强排水效果,避免影响边坡稳定。在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情况选取排水措施,保障排水方案的可行性满足作业要求。借助于开挖土方料完成围岩的构筑施工,在完成工程建设后还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拆除,拆除时采取分段拆除的方式。
在开挖土方过程中应明确渠道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要求,采取分区分段的形式,以防止对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成本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形地貌等,确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在开挖基础时可以结合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的方式,保障施工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针对设备的性能实施全面检测,防止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故障。根据开挖放线剖面图对施工过程加以优化,做好施工现场的及时清理,防止表土和杂物、植被等影响施工质量,以开挖边线为依据,确保清理范围超出5 m 左右[3]。采用2 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按照由上而下的方式对基础面进行削坡处理,并在开挖中做好清理工作。应增进施工人员和测量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确保开挖图的可行性,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防止操作不当而引发质量问题。针对夯实机械设备实施检查,严格控制夯填料的质量,防止含水量过高而导致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同时,要对施工现场状况进行分析,以气候条件和施工工艺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含水量。做好表面清理工作后实施验收,如果存在较高的含水率,则需要及时实施排水。借助于推土机和人工回填的方式实施铺筑,从而改善整体铺筑效果。在采用分段铺筑工艺时,应确保作业面长度在100 m 以上,对施工接缝加以控制,连接处斜坡坡度控制在1∶3~1∶5。及时做好压实处理,防止弹簧土和裂缝等影响后续施工效果[4]。
根据填料的特性,通过现场试验获得最优含水量,采用洒水分层填筑的方式满足填筑要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填筑的压实质量,理论上含水量要大于堤面填筑最优含水量的2%~3%,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开挖方式的不同及装卸流程、气象等条件对填筑料含水量进行调整。
渠道施工线长、面窄,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控制。混凝土施工也是渠道工程建设的主要流程,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效果。针对钢筋的尺寸和外观、规格等实施检查,防止造成严重的损坏问题。做好钢筋的有效保管,防止温度、湿度变化影响钢筋绑扎的质量效果。绑扎现场的钢筋连接,直径大于16 mm 的采用闪光连续对焊,在构件受压区和构件受拉区,接头数量应分别在50%和25%以内[5]。针对模板质量实施检查,防止模板出现严重的变形,增强混凝土表面的光滑性。严格把控混凝土性能,确保砂率在40%以上,坍落度在180~220 mm。对水泥的性能实施检测,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水化热现象。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连续性,防止中断时间过长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小组,针对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只有确保每一道工序达到验收标准后才能开展以后的施工。对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实施质量监督,消除其中存在的隐患。做好现场材料的严格检测,避免使用不合格材料而出现质量问题。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 h 内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护,使砼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裂缝的生成。洒水养护时规定养护期不少于21 d,养护期内对混凝土进行连续湿润养护;干燥、炎热气候条件应延长养护时间至28 d,养护期内未拆模的混凝土面也应使模板一直保持湿润。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应明确划分水利工程渠道管理主体责任和管理责任,根据渠道通过的城镇、村庄和群体划分责任,明确管理和保护范围。每个责任单位应在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使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发挥良好的效益。渠道工程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在日常使用中要加强对渠道工程的维护。同时,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增强技术指导,提高种植水平。
通过田间工程实施,项目实施后新增粮食产量209 万kg。
衬砌斗农渠57.20 km。通过衬砌渠道、整修机耕道,改善灌溉条件与耕地环境质量来提高粮食产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服务工作,建设完善项目区农技服务体系。
截至2018 年,项目区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商品化供种水平达到85%以上,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9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65%。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可以保障农业灌溉工作的顺利实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当中,应加强对测量、围堰施工、土方开挖和夯填、混凝土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把控,保障良好的建设质量,减少渠道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是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是通过水利工程改善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可见,具有完备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设施是保障农业产量增稳的必要前提,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