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实践

2022-11-22 06:49沈国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泵站规范化标准化

沈国云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甘肃省景电灌区始建于1969 年,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灌区东临黄河,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主要承担着甘、蒙2 省(区)的景泰县、古浪县、阿拉善左旗20 个乡(镇)(222 个行政村)、65 个国营或私营农场的农业灌溉任务以及向民勤生态供水任务,受益人口50 万人。

2019 年水利部《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大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和甘肃省水利厅有关指导文件印发后,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以下简称“景电中心”)积极响应,开展了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

1 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景电灌区(泵站)运行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职责体系、风险管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稳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1],全面提升景电灌区(泵站)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持续、高效发挥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2-3],把景电灌区(泵站)打造成“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2 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主要做法

景电中心于2019 年底成立了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20 年4 月编制印发了《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和《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机电运行管理、工程管理、灌溉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8 个方面提出了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标准及目标,明确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内容及对象,制定了工作计划,落实了任务分工,各处(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形成中心、处、站所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创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2.1 组织管理

2.1.1 建立健全制度 按照《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和《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先后修订完善了党务政务、监察审计、劳动人事、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工程维修管护、机电设备检维修、生产调度运行、灌溉用水及计量等78 项制度及办法,涵盖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机电运行管理、工程管理、灌溉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8 个方面涉及的全部内容,并将其分类编印成制度手册、组织手册、技术手册等。同时,全中心机关16 个处(室),8 个水管所、43 座泵站、检修队、维修队、调度室、试验站等基层单位岗位职责、运行制度全部“上墙入栏”,岗位责任细化具体落实到人。

2.1.2 定编定岗 景电中心为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 350 人(其中,公益性人员304人),目前现有职工1 208 人,内设处(室)职能明确、职责明晰,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人员配置高效、齐全,无超编超岗现象。

2.1.3 水管体制改革 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干部职工全部实行聘用制的同时,对从事维修养护的维修队、检修队、配件加工厂实行内部合同管理,对其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三定”管理,并将282 名季节性临时工从体制中剥离交中心下属公司管理,逐步实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目标。

2.1.4 “两费”及电价、水价补贴足额落实 核定的公益性人员经费由财政拨付,核定的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1 369 万元通过实施年度公益性养护资金、水资源费、防汛费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方式超额落实,核定的电价补贴3 291 万元、民调水价补贴1 491 万元全部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2.1.5 人员培训 注重职工教育培训,每年度开展机电管理、灌溉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培训和党务、消防、安全等专项培训,参训人员达3 500人(次)。

2.2 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了中心安委会、处室安全小组、基层单位具体个人3 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考核制度,工程、灌溉、机电生产处室根据工程特性建立风险责任清单,制定并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每年度中心安全生产委员会与各处(室)、处(室)与所属基层站(所)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中心安委会组织基层各单位专职安全员定期对泵站机电设备、渠道及渠系设施、生产网信设施设备、电力线路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形成安全隐患台账,并逐一消除整改,同时组织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防汛抢险演练及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全面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2.3 机电运行管理

对泵站机电设备进行编码标志,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标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维修,建立设备管理、维修台账,完善设备运行维护记录。通过加大项目改造和设备检维修力度,提高设备完好率。在机电设备改造过程中注重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使用高效离心泵,应用变频技术和软启动技术,不断提高设备效率和运行安全保障率。不断强化中心调度系统统筹调度能力,优化灌区水资源调度及配置。

2.4 工程管理

编码标志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完善工程沿线防护栏杆、安全警示牌、管护责任牌以及道路、桥梁限重标志等,做到工程管理标志、标牌齐全、醒目、美观。按规定划定灌区管理范围和工程管理及保护范围,划界图纸资料和证件齐全,工程管护范围边界基本清晰、明确。建立管护台账,划分管护责任段,加强日常维修管护,进行渠道清淤、渠坡及平台铲草、启闭设施维修等,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和完好率。加大“卡脖子”工程改造力度,保证输水体系安全和灌区正常灌溉。加强工程防护设施建设和运行环境保护,管理范围内水土保持良好,生产道路畅通,防洪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2.5 灌溉管理

编制年度用水计划,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编制灌区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水量调度及时准确,保障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全面实行水量分段分所管理,在节点泵站压力管道安装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干渠沿线节点取水渠段安装了雷达水位计,干渠沿线支口、独斗、阀等取水口根据取水流量大小全部修建了0.4~3 m 不同喉道巴歇尔量水堰,在此基础上所有支口及大部分独斗加装了超声波流量计,支渠以下斗口全部修建了0.4 m 喉道巴歇尔量水堰,通过采用机计管理和人工观测方式,强化灌区用水计量管理和考核。实行先购票后放水的供水制度,各协会水管人员在每个灌季前3 d 购买水票,配水人员凭票开闸供水。各灌季进行水量、水费清算,年末水费回收率达到100%。严格推行“阳光水务”,基层各水管单位定期对各用水户头水量、水费、水价进行“三公开”,让群众浇上“放心水、明白水”。针对用水管理服务,开展用水户满意度调查和行风评议活动,不断提升用水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灌溉试验站建设,开展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量水设施改造升级、节水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的联动性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目前全灌区滴灌、管灌、垄膜沟灌、平地覆膜等节水灌溉面积达4.13 万hm2,节约水量为加大灌区生态供水提供了保障。

2.6 信息化管理

通信系统改造中光纤局域网络和云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生产办公局域网高速及全覆盖,为逐步实现灌区信息化智能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中心调度系统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建成,提高了调度决策及命令执行能力,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在南干泵站开展泵站“无人值守”科研项目,南干五级泵站实行无人值守区块化管理。在节点泵站安装了41 台大口径电磁流量计,在支口安装了110 套超声波自动计量监测设备,通过开发接入水量管理系统,实现了水管人员手机APP 实时水位、流量、水量的查询。

2.7 经济管理

不断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细化岗位职责,逐步实现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转变。实行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模式,逐步由财务计划向财务预算过渡。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强化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目标绩效量化考核。加强国有资产的现代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作用,资产使用率达到90%以上,物资保管完好率99%,废旧物资回收率99%。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综合经营,增加收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水费收缴实行POS 机刷卡或微信、支付宝扫码缴纳等,缴费更为方便快捷,资金更为安全。完成了新一轮水价成本监审工作,积极争取调整水价,水价逐步达到运行维护管理成本。

2.8 后勤保障管理

通过大泵改造、公租房、棚改房等建设项目,改造基层单位管理房,科学合理规划院落、配套设施、配置用具,美化绿化周围环境,泵站、水管所及配水点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逐步向“五星级”站所目标迈进。统一管理生产及公务车辆,合理调配,运行安全,生产和公务用车保障率达到95%以上,安全运行率100%。

3 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成效

景电中心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机电运行管理、工程管理、灌溉管理、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8 个方面着手,以制度修订完善、岗位职责“上墙入栏”、工程设施设备编码标志、电气设备及危险源安全提示,工程沿线安全防护栏、警示牌及管护责任牌制安,工程设施设备维护台账完善、党建宣传提升、基层单位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为重点开展了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标准严格的现代化灌区管理体系,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和整体形象大幅提升,职工作业行为更加规范,工程管理和改造效益初步凸显,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成效显著。

3.1 制度体系建立完善

根据景电灌区(泵站)运行管理实际,建立了适应景电灌区运行特点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安全防控体系、技术标准及运行管理机制,中心、处室、基层单位组织机构齐全、职能明确、体系顺畅,各岗位人员职责明晰、工作及考核标准确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健全、体系完整、责任落实,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制度健全、流程清晰、措施到位,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平台初步建立,日常运行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轨道。

3.2 工程短板逐步补齐

景电灌区先后实施了景电一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景电二期灌区节水改造、景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重点项目,累计改造泵站29 座,更新机电设备220 台(套),改造干、支渠337.92 km,改造渠系建筑物1 411 座等。经过改造,工程安全运行效率稳步提高,实现了安全事故连年为零的目标。景电一、二期工程提水能力由改造前的33 m3/s 提高到43.89 m3/s,为灌区适时适量灌溉和石羊河流域民勤生态调水打下了坚实基础。总干渠、干渠、支渠通过全断面防渗衬砌,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2010 年的0.67 逐步提高至2021 年的0.72。景电一、二期工程单方水耗电量分别下降了10%,年节约电量达0.912 1 亿kW·h。

3.3 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泵站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量调度管理等系统的建成,满足泵站运行信息管理、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管理、视频监控信息管理、优化调度运行管理、水量计量及水费收缴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等要求,基于3 大系统,建成了南干智能化“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示范泵站,通过在全灌区泵站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将黄河水取用审批和计量控制到斗口(农户),根据水管所灌溉管理辖区划片,将泵站区间取用水指标和渠系利用率包干到所,全面实行水量“分段分所”管理。第一级在节点泵站压力管道安装电磁流量计,通过接入水量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工程取水和区间流量信息。第二级在支、独斗口巴歇尔量上加装超声波流量计,通过接入水量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计量各取水口流量及水量信息。第三级在支渠以下斗口全部修建巴歇尔量水堰,人工观测记载农户用水量。通过采取分段分所管理和3 级计量模式,强化了源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地头配水“定额灌溉”管理,为灌溉计划执行和水量准确计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0 年的0.514 逐步提高至2021 年的0.599。

4 结语

经过2 年的创建,建立了适应景电灌区(泵站)运行特点的制度、技术标准及运行管理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中心、处室、基层单位3 级负责的安全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程设施设备技术状态良好、编码标志清晰、安全管护标志醒目、运行维护台账完整,灌区工程和用水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于2021 年12 月景电灌区成功入选国家区域灌区水效领跑者单位。目前景电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坚持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泵站规范化标准化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标准化简述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泵站数量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